馬駿
近幾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小學生研學旅游等教育熱點都直接指向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我們開始了學校PDC實踐育人理念及項目群的系統構建。PDC是project(項目)、drive(驅動)、create(生成)的簡寫,是指通過項目來驅動欲望和興趣、實踐和體驗、思維和意識,最終生成經驗與技能、素養與情感、態度與價值。PDC是一種理念,強調的是育人觀念的轉變,通過項目驅動方式達成育人目標,讓學生完成對生活和世界的價值建構,成為一個具有生存和生活能力的幸福少年。
為了實現“項目、驅動、生成”的理念,必須選擇一個有效載體,我們通過項目群去實現PDC理念。
我們從生命的成長、育人目標和核心素養出發,在學生成長所涉及的“發現自我”“了解自然”“探秘科學”“解讀人文”“回歸生活”“體現社會”六個方面構建項目群,形成一個完整的項目體系,從不同領域、不同層級建構學生的生命成長圈。
所有項目都是從育人目標出發,單個看就是一個一個項目,整體看就是一個一個項目串接形成群,每一個項目既是獨立的,又是關聯的;六大類別也是環環相扣,形成每個學生的生命成長圈。從學科角度,它突破課堂及學科的限制,重點凸顯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注重生命個體的生存與生活體驗和社會理解的培養與喚醒。從育人的角度,體現整體育人思路,突出可持續發展理念。
“發現自我”“了解自然”“探秘科學”“解讀人文”“回歸生活”“體現社會”六大領域分別對應不同的目標。
我們又把每個領域的目標分解細化到六個年級。各年級的標準經歷了認真的研討,現在以及未來所有項目都會基于這個標準,這也是PDC項目群的價值所在。例如:在“解讀人文”領域,不同年級都涉及了閱讀能力的標準,因此,我們在全校縱向開展“我的互聯網+閱讀之旅”項目研究,三年級的目標之一是加強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在“了解自我”領域,二年級目標要求中有“了解自己的身體構造”,因此,二年級的一個項目就是“人體器官”,利用VR設備幫助學生學習;五年級要求“了解自己的家族,清楚家族的成員及家史”,因此,五年級的研究項目是“我的家”,學生繪制家庭根脈圖、家庭職業樹,了解家風、家訓等。
項目實施流程是確定主題、確定目標、項目實施條件分析、項目策劃、項目實施與管理、展示與評價。
多角度確定主題:源于教材知識點;源于熱點話題;源于生活;源于學生興趣;源于校內外資源;源于服務社區的理念。多維度確定目標:梳理與主題相關的(各年段)各學科的知識點(認知基礎);對照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及課程標準,確定關鍵能力、核心素養。自主學習的研究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利用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創新能力等。
項目有三條實施途徑——學校、家庭、社會。具體實施思路為:課時保證一部分,課后實施一部分,課外完成一部分,家長幫助一部分。學校實施途徑包括與10%學科實踐活動相結合,實現從書本學習到實踐活動;與校本課程相結合,實現從課堂學習到實踐體驗;與學生社團相結合,打通課上與課下的時空。
學校、家庭、社會三條實施途徑,打破了學校和社會的界限,以家庭為基礎,學校為主體,社會為平臺,將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面的力量有機融合,形成一體化育人體系,共同給學生營造一個積極良好的成長環境。
完整的一體化育人的項目系統強調整體育人。我們打破散點式做課程和活動的形式,根據學生可持續發展所涉及的六大領域及不同年段構建一個完整的育人體系。
創新的育人模式,強調項目育人和實踐育人。PDC體現的是項目育人、實踐育人的思維,這是一種創新的育人模式。體現“做中學”的思想,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可持續發展理念,強調回歸生活和社會。教育的本質就是要培養人具有幸福生活的能力,PDC通過項目驅動的方式達成育人目標,讓學生學會運用知識對接真實的生活和社會,成為一個真正完整的知以善行、學以致用、幸福的人。
三結合的實踐路徑,強調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全面對接。PDC項目群充分打破學校、家庭、社會三者之間的壁壘,讓教育不僅發生在學校,更讓學生回歸生活與社會,從課堂走向生活,從學校走向家庭,從知識技能走向能力素養。
關鍵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生自主發展與個性化發展。PDC項目群在于引導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個性發展。項目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為形式,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激活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經歷自己探究的過程,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中培養關鍵能力。
編輯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