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巍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積極思考如何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教學的實效。微課是“互聯網+教育”的產物,使用得當可以很好地為教學服務。本文以物理學科為例闡述微課制作的相關問題。
微課不是適合于所有的教學內容的,因此,教師選擇使用微課教學的第一步是判斷該教學內容是否適合采用微課的形式。我認為,以下幾種類型的內容適合采用微課的形式。第一,知識講授型。知識講授型微課一般適用于學生預習,它的難度較低,趣味性較強,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常從生活現象引入,導入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以及介紹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從而達到預習的效果。第二,實驗演示型。在課堂上,由于距離、照明、溫度、濕度、危險性等種種條件限制,現場演示實驗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我會預先把實驗的準備過程、操作過程以及注意事項錄制下來,然后利用剪輯軟件將重點環節進行放大、放慢、重復等,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觀察操作要領以及實驗現象。第三,問題講解型。主要用于習題講解、作業講解、試卷講評、培養學生的解題思路。把這些問題的解決過程錄制成微課,讓學生沒有障礙地學習,重復地學習。第四,激發興趣型。顧名思義,通過此類型的微課,配合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我根據自己制作微課的經驗,介紹兩種微課制作的方法。
使用錄屏軟件錄制微課。這種方法適合錄制知識講授型的微課,需要的工具有電腦、話筒、PPT和錄屏軟件。我使用的錄屏軟件是Camtasia Studio系列。打開錄屏軟件,再打開PPT并播放,用鼠標調整錄制區域,默認為全屏錄制。調整好錄制區域和話筒的位置后,開始錄制。教師配合著PPT的播放,發揮個人特色,把需要講授的內容講得盡量清楚、生動、有趣。錄制完成后進行編輯即可。
使用手機錄制微課。這種方法適合錄制實驗型微課和習題講解型微課,需要的工具有電腦、手機、手機支架。將實驗器材放置在水平桌面易于操作的地方,對著“實驗臺”架設好手機支架,調整錄制的角度,將鏡頭聚焦于實驗臺上。調整好后用手機開始錄制,邊操作邊講解,如介紹實驗名稱、實驗目的、實驗器材、操作要領等。錄制完成后進行編輯即可。
微課制作完成之后,教師將其發布到網絡,學生就可以通過客戶端進行學習。微課作為互聯網時代教學的新工具,如果我們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它將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助手。
編輯 _ 李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