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志瑋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學校要提供適合其成長的生態環境,引導其向上、向善、向美。因此,我們把學生培養目標定為“和諧生態中哺育小豆豆生命生長”,通過構建一個完整的教育生態系統,讓學生形成關鍵品格和必備能力。
精心打造育人環境,為“豆豆”成長提供肥沃土壤。我們努力讓有限的空間生發出無限的教育資源,讓每一面墻都會講話,每一個角落都能啟智。樓后的小空地建起了“一米田園”,學生在這里親近自然;小小的井蓋兒,在學生的奇思妙想中穿上新裝;校史館兼開放式圖書館,各種熱點話題在這里激發思維的碰撞;校園小角落建起了“豆豆秀場”,是學生實現夢想的大舞臺。
開展活動營造文化氛圍,為“豆豆”成長提供新鮮空氣。我們以“四個堅持”為抓手,開展多彩的校園活動。堅持每學期一個核心詞,如愛國、友善、欣賞等,將其作為貫穿整個學期的教育主題,如組織“傳承長征精神,做愛國好少年”徒步活動,磨煉學生意志品質,激發愛國情感;堅持每月一個校園節,如種植節、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閱讀節、英語節、收獲節等,讓學生快樂成長;堅持每周一個話題,如每周的升旗儀式都立足于“小、實、精”,班級輪流展示,人人參與其中;堅持定期組織主題活動,如探秘水資源、研討動物多樣性等。
構建生態體驗德育課程,為“豆豆”成長提供充足營養。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我們將日常養成教育提升為品行課程。在低年級的“自理課程”中,教師通過兒歌、繪本教學、樂考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增強參與意識;中年級的“自律課程”,通過引導學生開展小組探究活動,使其學會尊重與欣賞他人的長處,提升合作能力;高年級的“自主課程”,以走班選課為主,讓學生在不同的集體中學會理解和包容。
建立多元化差異評價體系,為“豆豆”成長提供恰當水分。學校在關注整體的基礎上,探索開展多元化評價,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養成目標評價體系,并研發了與之配套的《“陽光豆豆”星級評價手冊》。我們還將德育評價與學習效果、興趣愛好、能力發展等評價進行整合,匯總到“豆豆閃光卡”中,促使學生形成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主動參與、主動發展的意識。
探索家校共育模式,為“豆豆”成長當好守護園丁。一是提升教師指導家庭教育的能力,如在班主任培訓中增加家庭教育內容等;二是把典型引路作為促進家校工作的有效途徑,如對家校共育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以月刊形式從不同層面進行展示;三是探索建立“三級聯動”的家校管理模式,如成立班級家長管理委員會、年級家長管理委員會與學校家長管理委員會,引導家長參與到學生評價和志愿服務等活動中,建立起學校與家庭溝通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