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竹蘭
【摘要】小學生是六七歲至十一二歲的孩子,在這一階段,他們的感性思維與形象思維較強,而理性思維與抽象思維相對較弱,因此,我們在開展具體的語文教學時,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手段的圖、文、聲、像并茂的獨特優勢,與小學語文學科進行有效的整合,使小學生更加透徹的理解和把握知識點,實現優化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整合;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新時期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在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成為一種比較常見的教學方式之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逐漸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必要手段,有利于將語文知識以形象化、具體化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積極性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進而實現教學質量全面提升的目的。筆者以自身的教學實踐為依據,探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具體策略,以期為當下的教學活動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小學生由于其天性好動好玩、社會閱歷較淺、認知視野有限等特點,沒辦法長時間集中精力于某一件事,這就給我們的課堂教學活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們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設備輔助教學,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并積極主動的思考、探究,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也就是說,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進行有機整合,能將知識點全方位的、形象、具體的呈現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語文教學活動中來。
例如在講授《鳥的天堂》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與課文內容貼近的視頻、圖片,如充滿生命力的大榕樹,配以鳥兒婉轉動聽的叫聲。然后,教師再為學生配樂朗讀課文,他們也會隨著這樣的教學情境以及教師的朗讀聲,不知不覺進入到作者所勾勒的美好世界里去,被文中那種寧靜的、優美的、神秘的世界所感染。這時,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學習的最好狀態,適時向學生拋出幾個恰當的問題,如“本文的作者是怎樣描寫大榕樹的呢?為什么說大榕樹是鳥的天堂呢?”學生在這樣的基礎性問題的啟發下,再次進入課文尋找答案,更能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深刻內涵。總之,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進行有效整合,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以及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這對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都是十分有利的。
二、突破教學重難點,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就是我們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既要讓學生學懂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并依靠自主學習和探究,將知識化為己有,提高學習效果。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的重難點,并讓學生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
例如我們在教授《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時,首先需要明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并從火柴的光亮中看到的幻象是我們教學的重點。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把握本文的重點內容,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以“教—扶—放”的方法來開展具體的教學步驟:首先,在教學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時,通過利用多媒體進行動畫展示,讓學生形象化的認識“擦—燃—滅”這個過程,進而了解“現實—幻象—現實”的具體內涵;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操作電腦,學一學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的過程;最后,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或者展開想象、進行討論,把握小女孩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擦燃火柴的經過,并思考為什么每次看到的幻象都會不同?有什么意蘊?這樣一種“授之以漁”的教學方式,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有效整合,不僅讓學生學懂了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學生學習方法把握和學習能力的提高不僅對當下的學習是十分有益的而且會讓其終身受益。
三、構建優越的個體學習環境,實現因材施教的目的
小學生由于其成長環境不同,個性特征也較為明顯,興趣、愛好、特長等方面的不同,使得每個人的語文學習情況也會有相當的差異性,因此,每個班級的語文學習情況是比較復雜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多了解學生、多鉆研教材,結合學生的心理需要和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并將學生的個體差異作為重要的教學參照,為學生構建優越的個體學習環境,實現因材施教的目的,這也是符合素質教育與學生成長發展需要的最好選擇。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中,要多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并依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設置不同的教學步驟,
例如在制作課件時可以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并設置與之對應的按鈕,在課堂教學中,依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按下相應的按鈕,實行分層提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進而實現學生語文整體水平的提升。當然,筆者在這里提出這一策略并非是要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只施行因材施教,合作學習始終是培養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團結協作能力、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方式。
四、結語
總之,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背景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已成為大勢所趨,且是符合學生未來成長和發展的有效舉措,我們要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突破教學重難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為學生構建優越的個體學習環境,實現因材施教的目的,實現語文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光.新課程改革下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5).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