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娛樂圈的狗血年年都有,不獨崔永元力撕馮小剛、劉震云、范冰冰這一次。比如兩年前,郭德綱與徒弟曹云金也有一撕,當時也曾轟動一時。
有人說,娛樂圈撕撕更健康,我們也愛看明星對撕。評論員李方先生則發現,娛樂圈的撕,已經成為“確保互相摧毀”撕殺。那是將這一句“確保互相摧毀”挪用來形容崔永元的這次怒懟娛樂圈,也非常合適。
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這些年娛樂圈的“確保互相摧毀”的對撕吧。
我發現娛樂圈撕逼有一個顯著特點:確保互相摧毀。
郭德綱不讓“叛徒”繼續使用排輩中的云字,是徹底摧毀;曹云金手撕師父的7000字長文,更是徹底摧毀。王寶強離婚聲明是對妻子馬蓉的徹底摧毀。樊馨蔓起底張紀中,也是對丈夫的徹底摧毀。
狠,真狠。除了演藝圈,你從企業界、學術界甚至體育圈,還真很難找到這么狠的。當確保互相摧毀變成一個普遍現象,一定不僅僅是某幾個人的問題,一定是體制性問題。
不要一提到體制性問題就想到政府,行業也可以建立體制,企業也可以建立體制,甚至個人也可以建立體制。郭德綱、王寶強、張紀中撕逼各不相同,共同點則是國內演藝圈盛行的個人體制出了問題。
郭德綱和徒弟們再怎么撕,說到底是行會學徒制不能適應時代變化了。其實歷史課本早就講過,資本主義沖垮了古老的行會體制。學徒制應該是行會體制的典型,師父對學徒幾乎擁有無限權利,壓榨和人身控制也是常態。曹云金猛攻郭德綱的無非這一點。
但是我們也不應忘記,師父不是皇帝,師父再專橫,其實也是要付出責任和義務上的對價的。舉個例子,幾年前郭德綱弟子打了北京電視臺記者,從歷史淵源、本心和利益等方方面面,如果郭德綱不是瘋了,他有什么動力把北京電視臺得罪到底,甚至后來在臺長去世的時候寫諷刺詩貼大紅喜字?但是他只能這么做,他不能低聲下氣尋求和解而不給弟子出頭。這不是性格問題,而是行會學徒制決定的。既然他對弟子握有予取予奪的大權,作為對價,他就必須賭上自己的一切,包括名聲和利益,去維護弟子的周全。
在這個意義上,師父和弟子是平等的,彼此的忠誠,必須用彼此無條件的支持去交換。比如在北京電視臺這件事上,郭德綱豁出一切支持了弟子,那么他就有理由認為弟子們必須對他做出無條件的回報。
我估計郭德綱郁悶極了。他是愛財,是壓榨弟子,但是可能在他的價值觀里他理直氣壯地認為,這根本不是錢的事,根本就是道義上的不可理解:我為你們付出了遠遠超過錢的責任和擔當,你們怎么只跟我講錢?
所以郭德綱說,這是欺師滅祖。
根本上說,是娛樂圈盛行的個人體制出了問題,彼此負有無限責任和義務,一旦出事就是大事,雙方無解,只能確保互相摧毀。從媒體披露來看,王寶強和張紀中開的是夫妻店,都是個人體制或者家族體制,雙方互相負有無限責任,一旦夫妻感情破裂,焦點必然轉向轉移財產、財產分割;至于彼此指責對方出軌、搞小三,都不過是爭奪財產的說辭,也沒人真正在乎情感上的事。王寶強撕逼,公眾最關注的卻是他在美國的房產。
相比企業界,甚至相比體育圈,娛樂圈的確在體制問題上還遠遠沒有完成進化。企業家們都已經懂得,家庭家族要跟企業分開,因此出事才能按規矩辦,彼此保留一些體面。其實前些年企業界還沒進化好的時候,撕逼撕得一點都不比娛樂圈好看。當然娛樂圈很多也采用公司體制,那些納入公司體制的明星,基本不可能像郭德綱師徒這樣敞開了撕,別管自己心里是不是委屈得要死。
因此,演藝圈盛行確保互相摧毀式的撕逼,只是證明了這個行業的野蠻和落后。而今年夏天之所以撕逼特別流行,據說是因為暑期電影票房不好,相比去年同期零增長。大家賺錢沒以前那么容易了,撕逼特別起勁也是符合邏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