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馨 肖玲
摘 要:中國“養兒防老”的儒家養老觀念深入人心,美國“個人主義”貫穿養老文化。中美兩國不同的歷史文化、家庭教育、社會背景等因素導致了養老觀念文化產生差異。兩國養老觀念有各自的優缺點,通過不斷融合,優勢互補,中美兩國將迎接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
關鍵詞:中美養老觀念;差異;原因
1.中美養老觀念文化
中國的養老觀念文化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美國則可追溯到民主制度興起的古希臘。由此可見,中美兩國的養老觀念文化歷史悠久,如今的觀念是對歷史的傳承與發展。
1.1中國養老觀念文化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成為社會主流。儒家 “忠孝”“尊老敬老”成為中國傳統養老觀念的基礎。中國有一句俗語“養兒防老”,大多數中國人認為養育孩子是為了防備年老,家庭養老成為多數國民認可的養老模式。傳統中國民眾把父母撫養子女,子女贍養父母視為天經地義。
1.2美國養老觀念文化
美國老人的養老觀念截然不同。受西方民主制影響,公民重視獨立和尊嚴。他們認為,個體與個體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存在,無論是家人、朋友,彼此生活需保持距離。老年有獨立、自理的生活,他們與子女互不打擾的生活是一種自我的生活狀態。
2.中美養老觀念文化的差異
中美養老觀念差異集中體現于老人生活方式的差異。中國“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和集體主義決定了中國家庭養老模式。美國老人自我的生活準則則來源于美國人奉行的個人主義與獨立精神。
2.1養老方式的差異
中國老人把陪伴親人當做自己頤養天年的主要方式。大多數中國老人會選擇家庭養老模式,老人的精神和生活依靠兒女,晚年生活以子女后代為中心。等兒孫長大成人,老人們才開始考慮自己。
美國老人習慣獨立的養老方式。美國老人中依靠子女生活的比例極少。老人會選擇在自己家中安享晚年。住進老年公寓和養老院是流行的養老方式。老年公寓的居住區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并且有專業護理人員。政府為經濟有困難的老人給予救助,老人和政府共同承擔。
2.2養老觀念的差異
養兒防老是中國傳統養老觀念。中國住進養老院的老人比例非常小,人們認為,把父母送進養老院是不孝順的行為。但隨著社會生活節奏加快,越來越多的家庭沒有充足的精力去照顧老人。預計到2050年,獨居和空巢老人將占54%以上。顯然,“養兒防老”觀念已難以適應中國發展的腳步。
美國老人養老觀念開放,崇尚獨立自主的生活。只有10%的老人和子女同住。家庭成員地理位置十分分散,老人家庭基本上是“空巢”。但老人的“空巢生活”非常充實。老人們注意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積極參加各種娛樂活動,樂衷于自身“二次開發”。
3. 分析形成差異的原因
部分影響整體,不同領域的差異都會對養老觀念產生影響。其中,形成差異的客觀原因包括文化歷史和社會經濟原因,主觀原因包括家庭教育和制度原因。
3.1文化歷史原因
我國傳統思想“養兒防老”源于宋代。由于封建君主專制和小農經濟,人們的生活緩慢而封閉,以血緣關系為紐帶決定親疏遠近并分配財產。美國是個年輕的國家,受西方民主制影響,自由、獨立是美利堅文化的主要內容。美國人崇尚個人主義、獨立精神。這與“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東方集體主義不同。
3.2家庭、教育觀原因
由于獨立精神和基督教文化,美國人的家庭和教育觀念充滿個人主義色彩。美國父母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與孩子保持平等關系。在中國的不少父母過度寵愛孩子。美國人認為,伴侶才是那個陪伴自己度過一生的人,孩子的生活無需干涉。在他們眼中,每一個年齡段都有各自該做的事情,“兒孫自有兒孫福”。
3.3國家制度和社會養老環境原因
美國早在1965年制訂了《美國老年人法》,1975年頒布《美國禁止歧視老年人法》。我國起步較晚。為解決養老問題,美國政府在20世紀80年代初設立規模龐大的退休社區和老人村,為老人提供了方便舒適的居住環境。然而由于中國人口多,住房緊張等問題,政府實施不易。中國養老院的基礎設施有待改善,養老院的服務環境有待提高。
3.4經濟原因
事實上,實現老有所養的主要因素是老人經濟問題。資產保障是美國老人獨立生活的前提。美國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是強制性的社會保險稅收、醫療保險稅收。老人可每月定期領取社會福利基金,此外,養老金計劃和投資所獲得的基金也為養老提供穩固保障。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則經歷了曲折發展的4個階段。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出現覆蓋面窄、統籌層次低等問題。
4.中美養老觀念文化的發展
中美兩國為應對社會保障制度日益凸顯的漏洞,正努力改革與完善社會養老體系。隨著國家制度不斷完善,國民們的養老觀念逐漸改變。中美養老文化在碰撞中融合。
4.1國家制度不斷完善
目前,我國通過不斷改革,已初步建立新型養老保險制度。隨著國力增強,老人社會地位不斷提高,國家不斷加大贍養力度。預計2020年前,將全面完善養老保險制度,與其他社會保障政策相配套。美國社會保障制度仍存在資金隱患。為此,美國政府正不斷改革社會福利體系,以克服資金入不敷出問題,保證社會養老體系平衡。
4.2養老觀念逐漸改變
隨著養老體系、社會基礎設施完善,國民的養老觀念逐漸開放。老人摒棄傳統家庭養老模式,放眼多元養老。甚至有老人選擇出國養老。他們注重保養自己,參加社會活動。東方儒學的“孝”文化逐漸改善美國松散的家庭關系并豐富家庭養老文化。美國人開始了解家庭團聚的意義,重視家庭,增強家庭責任心。
4.3中美觀念逐漸融合
美國松散的家庭模式,給予年輕人獨立、自由的生活,卻自然地疏遠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彼此獨立的生活導致家庭成員關系冷淡。目前,不少美國人正在學習儒家的“孝”。這種趨勢下,中國老人將更加獨立,美國老人則與家人更親近。
中國老齡化趨勢進一步加快,美國于20世紀40年代就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觀念的變化,是時代發展的結果,也見證了對傳統養老文化的傳承。中西方的文化在碰撞中融合,儒家的“孝”與美國的獨立精神相互滲透。“孝”將成為養老文化的核心,只有將“孝”傳承,老人們才能老有所樂。
[參考文獻]
[1]張孔娟孫雪松.從養老需求看養老觀念轉變[N]. 中國經濟時報.2017.03.02(第A08版:老齡化周刊).
[2]沙平.更新養老觀念[N]. 中老年時報.2015.05.07(第05版:頤壽).
[3]王振華. 美國老人如何養老[N]. 市場報,2003-09-29.
[4]宋淑運.美國老人的退休生活[J].勞動保障世界,2003(12):39-40.
(作者單位: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