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互聯網提取語料,利用演繹推理法,以網絡流行語“燃”對象,從歷時角度比較“燃”意義的歷史演變,觀察“燃”的網絡新用法,探尋“燃”意義增加的內因和外因,從認知語言學隱喻和轉喻的角度解釋內因,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解釋外因。
關鍵詞:燃;網絡用語;舊詞新意;認知理論;轉喻
作者簡介:張悅(1993-),女,漢族,黑龍江拜泉人,研究方向為理論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2--02
引言:
“燃”,動詞,1、燃燒2、引火點著。在句子中經常出現在謂語的位置上,如“弟弟點燃了一根爆竹”“居民應該在指定地點燃放煙花爆竹”等,一般常見的詞組形式為“點燃”“燃放”“燃燒”等。然而隨著網絡的發展,尤其是二次元文化(動漫文化)的茁壯發展,“燃”字漸漸有了新的含義,頻繁用語日常生活交際,包括網絡游戲,綜藝節目,娛樂話題,新聞熱點的跟帖討論,報刊,網站文章,廣告宣傳,商品推廣等。本文語料取材互聯網,運用演繹推理的方法,探尋“燃”字的新用法新含義。
一、新義與特點
“燃”,形聲字。從火,然聲。“然”有表意作用。本作“然”。“燃”是后起字。本義:燃燒。在網絡用語中是“能讓人亢奮的意思”。詞性也逐漸從動詞漸漸滑向形容詞。本文討論的“燃”一律是“能讓人亢奮的意思”。
首先,“燃”可單獨使用,可以單獨成詞、成句。如:
(1)燃!
(2)好燃!
(3)太燃了!
(1)(2)和(3)都是單獨成詞、成句,表達亢奮激動的心情,單獨成句時一般出現在感情色彩強烈的感嘆句中,具有強烈的語義色彩。
其次,可以受程度副詞和時間副詞修飾,如:
(4)瞬間燃起來。
(5)視頻很燃。
(6)特別燃!
(7)片花超級燃,各位老師超級棒。
其中(4)“瞬間”為時間副詞,表達讓人亢奮的時間非常快。(5)(6)(7)都是程度副詞,表心情亢奮的程度。除此以外,“燃”還可以受其他副詞修飾,如:好、都、這么、那么、一起、很、特別、比較、爆、真心等。
第三,“燃”的否定是用“不”進行否定,如果一件事物沒有使人亢奮、甚至有點無聊的話,網絡上一般會說“一點也不燃。”否定詞放在“燃”字前。
第四,特殊用法。
“V不V”形式,現代漢語中很多動詞有這種形式,如“吃不吃”“睡不睡”“洗不洗”,當然形容詞也有這種形式,“美不美”“白不白”“胖不胖”。“燃”字無論是作為動詞還是作為形容詞,在現有的語言現象中都有這種形式,如:(8)“組合兩周年易烊千璽個人舞蹈 TURN UP THE MUSIC 側面版,燃不燃?”。
“X+的很”形式,現代漢語中很多形容詞有這樣的形式,并且非常普遍,如:
(9)“在夏商兩代,禮樂還是粗略的很,到了周朝才完全明備。”
(10)“老校長答道:‘好的很,好的很!”。
“燃”做“能讓人亢奮的意思”時,也有這種用法。如:
(11)“燃的很。”
表示能讓人亢奮的程度。
二、對待詞類現象的態度
“燃”字經常出現在什么樣的句類中?本文從互聯網上搜集了一些語料:
(12)“《灌籃高手》到底有多燃?”
(13)“這是部聽到歌都燃到不行的動漫。”
(14)“摔交競技拍得夠燃,讓人不得不跟著熱血 。”
(15)“拉面廣告可以既這么素雅又這么燃!”
(16)“8月熱血狂籃,一起燃!”
(17)“11集真是燃!”
(18)“你是否為自己的人生、好好地燃過一次?”
(19)“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燃到爆的電影?”
(20)“片花看著挺燃。”
(21)“心里又燃起來了。”
(22)“中國軍人從頭燃到尾!”
從以上十個例句中,我們可以看到,“燃”可以出現在疑問句、陳述句與感嘆句中,其中最普遍的是出現在感嘆句中。這是由它新的語義決定的。
類似“燃”這種舊詞新義的現象,在網絡生活中越來越普遍。隨著網絡的普及,網民的低齡化,以及二次元文化的發展,一些影響力較大的網絡流行語也時常出現在主流媒體中,以求拉近媒體與讀者受眾的距離。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網絡流行語層出不窮,但語言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語音詞匯的更迭需要時間的沉淀,所以對于每年流行的新的語言現象,我們應區別辯證的看待,不可全盤否定也不可全部接受。
三、關于“燃”流行的原因
但凡語言的發展,詞匯意義的轉換,一般都有兩個因素聯合促成,一個是內因,一個是外因,下面說一下“燃”新義的內因與外因。
(一)內因
“燃”的本義,指燃燒,點燃。使用時一般組成聯合短語,如燃燒,或者動補短語,如燃放、燃起來。“燃”的新義,至能讓人亢奮的意思。從認知語言學角度考慮,可認為新義的“燃”屬于動詞性隱喻,主要表現在語句中主語和(或賓語)與動詞之間的非常規搭配,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新的認知方式,如(14)(16)(18),“燃”本不受副詞修飾,可現在卻接受了副詞的修飾,可見,這屬于一種比較新奇的搭配,(14)中視頻不能燃燒,(16)中籃球不能燃燒,(18)中人生不能燃燒,現在轉作他義,那么(14)(16)(18)可以這樣說,“摔跤競技拍得夠讓人心情亢奮,讓人不得不跟著熱血。”“8月狂籃,一起亢奮起來”“你是否為自己的人生、好好地燃過一次?”我們也可以從以相似性為基礎的隱喻來解釋,看到“燃”人們想到最多的意向是火燃燒起來的樣子,人的亢奮心情或情緒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開心、激動、情緒沸騰,在原始社會中,火帶給人們希望與光明,所以人看到火時也是開心,激動的,這種心情與人們因為別的事情而亢奮的感覺是一樣的,在當今網絡社會中,網民把“燃”放在本該表達“讓人亢奮的心情”的位置上來代替,人們不自覺地把火燃燒起來的樣子與“讓人亢奮”的樣子聯系起來,這樣通過隱喻的認知手段就完成了“燃”從舊義到新義的轉換。
經過如此轉換后使“燃”漸漸帶有形容詞的性質,在使用上比起總是與其他詞語一起出現(大多數時候)更方便。比如,想要表達感覺整個人都興奮起來,按照“燃”的舊義表達,可以說成“感覺整個人要燃燒起來了!”。按照“燃”的新義表達,可以說“感覺太燃了!”。由此可見,“燃”的新義的使用更符合“經濟性原則”,但不是說徹底摒棄舊的意義,目前來看“燃”的舊義是基礎的,新義是新衍生出來的用法,并且這種用法現在很受歡迎。
(二)外因
求新心理,“燃”本是動詞,“燃燒”的意思,在二次元文化中,一些年輕的網民為了追求與眾不同,“開發”了“燃”的新奇搭配,以求達到求新,求異的目的。
從眾心理,“燃”新奇搭配的使用漸漸從二次元文化蔓延到微博世界里,不知所謂的群眾看到這種新奇的用法,為了表示不甘人后、隨大流,在弄清新用法的意思后也跟風使用,就造成了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和使用“燃”的新含義、新用法。
四、結語
人類語言是發展的,向上的,幾千年來漢語隨著時間的前進也在不斷地發展,一些基本詞匯也不是成不變的,只是在當今網絡發達的社會,詞匯的更迭更加頻繁,對于這種現象,要理性地看待與對待,不盲目地否定網絡新詞,也不盲目地追捧,從辯證的角度思考現代漢語在網絡環境下的發展。
(注:本文中例句(9)(10)來自北大語料庫,其余20條例句均來自微博。)
參考文獻:
[1]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
[2]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3]淺談流行語_厲害了.文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