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綜合國力的發展,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我國與各國建立了日益密切的聯系。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中國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文化。國家也會派遣大量優秀教師去海外任教。其中,派遣教師任教最多的國家為泰國。泰國被稱為“微笑國家”,與中國地理位置較近,與中國有著多年的合作往來。所以,兩國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頻繁。本文將分析中泰兩國之間的差異和原因,以及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啟示。
關鍵詞:泰國;文化差異;對外漢語
作者簡介:劉香(1993-),女,漢,遼寧綏中人,沈陽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生。
[中圖分類號]:G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2--01
一、中泰兩國之間的異同點
1.宗教信仰
泰國是一個宗教信仰濃厚的國家。佛教在泰國以來一直都有一種獨特的政治地位,泰國人將佛教視為國教。泰國佛教的盛行也促進了泰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在泰國,佛教具有不可侵犯的地位。在國家舉行隆重的慶典時,也會請僧侶前來念經祝福。所以,國家對佛教團體寺院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從而使佛教能夠長遠發展。我國也是宗教信仰的國家,中國人把佛教視為一種信仰。這是兩國在宗教信仰的相同之處。但是,中國人沒有向泰國人對佛教信仰濃厚。因為在中國,信仰宗教是中國人民的一種自由。中國人有信仰較與不信仰教的權利。中國人除了信仰佛教之外,部分人還信仰基督教、伊斯蘭教等。這是中泰兩國在宗教信仰方面產生的異同點。
2.民俗節日
民族文化是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象征。中國與泰國在民俗節日中有相同的節日——潑水節。在中國云南少數民族,傣族最隆重的節日就是潑水節。每年在這一天,人們都會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在節日的清晨,傣族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的盛裝,來佛教祭拜,然后相互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等寓意。中國將潑水節列為國家中的一個節日。我們都知道,春節視為國家重要節日。所以,人們在過春節時,家人聚在一起。國家也會在春節多放假,以便家人團聚,團團圓圓。然而在泰國節日中,也有潑水節。泰國是一個熱帶季風氣候,潑水節在泰國國家中,被視為重要節日。在這一天,泰國人民也會相互潑水,由于泰國宗教信仰濃厚,泰國人民認為相互潑水會清除所有的邪惡、罪惡,并懷著美好純凈的心開始新的一年。這與我國潑水節寓意在某種程度上有相似寓意。但是,在中國傳統節日中,中國將春節列為國家重要節日,泰國則與此相反,將潑水節列為重要節日。
3.禮儀文化
中國素有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于世,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重視禮儀、守禮法,行禮教、講禮教、尊禮儀已成為一個民眾的自覺意識,成為中華文化文明的象征。受中國影響,泰國也是一個具有民俗禮儀風范的國家。泰國禮儀很多,禮節也很復雜,泰國人民也喜愛和平,重禮節,素有“微笑的國家”美稱。中國與泰國都重視禮節,但是兩國在禮節方面又存在這差異。中國人初次見面時,雙方會以握手的形式表示問好;泰國人見面時,會向對方施合十禮,即:兩人見面時,兩掌相合,十指伸直,舉止胸前,身子略下躬,頭微微低下,然后互相問好。同樣是打招呼,但是由于兩國文化不同。因此兩國在禮儀文化產生差異。
二、中泰兩國文化產生差異原因
1.受政治影響
泰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產生差異的原因之一是受政治影響。眾所周知,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泰國是君主立憲制。到了泰國,我們發現泰國國旗到處可見,相應的就是國王和王后的照片。可見在泰國,國王地位之重。
2.受宗教影響
泰國是一個佛教信仰濃厚的國家,佛教在泰國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國很早就信仰儒家文化,泰國文化深受儒家的影響。儒家思想重視“禮”,尊敬師長,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精神象征。泰國學生對教師及為尊重,當學生向教師請教問題時,學生問問題一定要低于教師方可提問。因為泰國學生對教師特別尊重,深受中國儒家傳統文化的影響。同時,也受泰國宗教影響。
三、中泰文化差異產生啟示
針對中泰兩國的文化之間的不同,對外漢語教師在泰國任教時,一定要考慮文化因素的問題。首先,作為中國文化的傳播者,我們為自己感到驕傲。在異國他鄉,我們不僅代表的是個人形象,而且是一個國家的形象。所以,對外漢語一定要注意個人的形象。
誠信待人,嚴以律己,互相尊敬,謙虛做事,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泰國素有“微笑之國”的美稱,不僅受佛教的影響,而且還深受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中國具有50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文明的禮儀之邦。禮是中國精神文明的象征,注重禮節是中國人民立身出事的一個重要的原則。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的優秀品德,禮、禮讓、禮節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文明的內涵。自中國古代以來,中國人就十分重視禮。泰國人們深受中國儒家思想影響,對待他人很友善,朋友見面會親切的打招呼,微笑地與他人接觸。教師一職深受泰國學生的尊敬。由于中國與泰國存在文化差異,所以對外漢語教師在進行赴泰任教時,切忌觸摸學生的頭,特別是小孩子。因為在泰國文化禮節中,學生的頭只能國王、父母、僧侶可以觸摸。理發師在給泰國人進行理發時,首先要對理發者說聲“對不起”,方可理發以視尊重。中國人則認為觸摸孩子是對孩子表示喜愛的一種表現。所以在泰國任教時,對外漢語教師切忌勿觸摸學生的頭。另外,在教學中,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業時,切戒用紅筆書寫學生名字。因為在泰國文化中,泰國人不用紅筆簽名,當泰國人去世時,要用紅筆在棺材口寫上其姓氏。在這樣彌漫濃厚的宗教色彩國家,對外漢語教師一定要注意文化差異。所以,教師一定要銘記切勿用紅筆寫學生的名字,不然會造成許多文化障礙。
傳播中國文化是每一個國人的驕傲,作為對外漢語教師,我們肩負著重要的使命。我們要將漢語之花盛開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作為對外漢語教師,我們要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較好的溝通交際能力,能夠在異國具有較強的生存能力,在赴任之前,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暉,熊韜.《泰國文化概論》.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2;
[2]楊存田.《中國風俗概觀》[M].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