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軍
摘 要: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及其在農業發展中的推廣應用,極大推動我國種植業技術的成熟與進步。文章圍繞現階段國內玉米種植現狀開展研究,并在此基礎上簡要分析新技術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的應用及其效率。
關鍵詞:種植業;玉米;新技術;效率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233094
玉米是我國北方的主要農作物之一,具有種植面積廣、產量高的特點。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新技術、新方法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被廣泛且頻繁地應用,極大程度提升我國農業生產效益與發展水平。在此背景下,傳統玉米種植模式必然遭受巨大挑戰,與現階段農業生產水平及農民生產效益需求之間的矛盾也愈加突出,由此引發人們對玉米種植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等方面問題愈加關注。針對這一情況,相關專家、學者加大對玉米種植新技術、新手段的研究,同時國內很多地區也不斷摸索與嘗試玉米種植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旨在進一步提升玉米種植效益,進而實現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目標。
1 我國玉米種植現狀分析
1.1 對種植玉米的關注度有所提升
我國是傳統的農業生產國,農業作為第一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據主要地位。玉米作為我國主要農作物之一,其種植產量與種植效益一直以來都是全社會關注的重點內容。近年來,我國對玉米種植的關注度和重視度不斷提升,積極利用先進科學技術對玉米進行品種改良與種植技術優化,同時在政府層面,也加大對主要農作物的政策幫扶和補貼力度,使得農民種植玉米的動力得到充分激發。
1.2 玉米種植規模不斷擴大
在政府扶持以及多方關注之下,我國玉米種植規模迅速擴大起來,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始借助多種方法和渠道來集中土地,擴大玉米的種植面積和規模。同時積極采購先進的種植設備,使玉米種植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在減少農民種植壓力的基礎上,有效地提升了玉米種植的效率和效益。
1.3 玉米種植技術不斷改善
在學術界,對玉米種植技術的研究也不斷深入,成功研究出許多新的種植技術和方法,并將其成功投入到玉米種植實際當中。隨著玉米種植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有效減少并減輕玉米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和危害,同時進一步提升玉米成長速度和種植產量。在玉米產量得到大幅提升的同時,玉米的品質也顯著提升。據相關資料研究表明,近年來國內生產的玉米品質改善效果明顯,口感與安全性得到有效提高,切實保障了我國食品的安全性與健康性。
2 玉米種植新技術的應用及其效率探究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伴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對包含玉米種植在內的農業生產的影響逐漸加大,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方法被不斷地應用到玉米種植當中,極大程度地帶動玉米種植效率的提升。以下,筆者重點從病蟲害防治技術、高產種植技術以及品種改良技術等方面入手,研究玉米種植新技術的具體應用及其效率。
2.1 防治病蟲害的技術
病蟲害是影響玉米種植產量的最大因素之一,利用基礎性的防治技術和手段,雖然能夠降低玉米病蟲害的發生率,但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要想全面提升玉米病蟲害防治效果,則需從以下2方面著手:在玉米栽培過程使用新技術,如使用無菌培養技術處理玉米種子,能阻斷病蟲害的種源傳播途徑,對玉米種子進行包衣,可以大幅降低播種階段感染病蟲害的概率;在防治階段,使用防治病蟲害新方法,科學配置農藥等能夠顯著強化玉米病蟲害防治效果。
2.2 高產種植技術
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如未能采取科學、恰當的種植方法,則可能造成玉米存活率下降、產量降低等問題。為確保玉米種植實現優質高產目標,則應當加強對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如優化玉米栽培技術,提升玉米種植存活概率。然而,現階段國內對提升玉米種植存活率方面的新技術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對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上。未來,我國將重點加強對此方面的研究與實踐。
2.3 品種改良技術
玉米種植改良技術是我國重要的農業研究項目之一。依據現有研究可知,目前我國已經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土壤、氣候、水體等條件,對玉米種子進行改良,從而研發出更加適合地區種植的玉米品種,顯著提升了玉米種植的適應性。例如,我國的吉林省在種植玉米過程中,通過有效分析當地的氣候濕度、溫度等條件參數,研究出最適合當地種植玉米的相關技術與方法,使得吉林省玉米種植效益大幅提升,同時有效避免了玉米盲目種植的現象。
3 結語
在科學技術取得長足進步的背景下,帶動國內玉米種植技術乃至整個農業生產技術不斷發展與完善,使其更適應于當下農業發展的實際需求。但要想實現高產、高效、高質的目標,相關部門還需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不斷提升防治玉米病蟲害的能力,保障玉米種植質量,從而有效促進玉米種植效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新宇.淺析新技術對提高玉米種植效率的作用[J].農技服務,2015(2):48.
[2]孫會東.應用新技術對提高玉米種植效率的作用[J].北京農業,2015(1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