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笑
摘要:改革開放40年來國際形勢風云變幻,中國是以何種形式站住腳跟,又是以何種形式走向發展?“乒乓外交”“熊貓外交”“公共外交”“網絡外交”“高鐵外交”這五種方式值得我們去深思和探索,從中尋求中國新型外交精神的濫觴。
關鍵詞:乒乓外交 熊貓外交 公共外交 網絡外交 高鐵外交
中圖分類號:D8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7-0247-02
縱觀我國外交方式發展的歷程,從“乒乓外交”打破冰層,“熊貓外交”關系緩和,再到“公共外交”維護形象、“網絡外交”輸出理念和“高鐵外交”大國形象。中國“和”文化貫穿始終,奉行各國共建共享,共同發展。
一、乒乓外交——打破冰層
“乒乓外交”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對改善20世紀70年代的中美關系起著重要作用,對推動中國走向現代化、邁向國際社會也有一定的影響。古人云“禮之用,和為貴”,這里“禮”就是我國推崇“和”文化的原則,中國領導人在國際事務中的外交態度和方式充分體現了“和”文化這一特點。[1]
“乒乓外交”是在當時特定的國際大背景下,跨越國家、階級、種族、意識形態差別,成功利用體育外交帶動官方外交的典型案例。中國以“體育文化”的基本方式,向世界傳達“熱愛和平、重視友誼”的訴求,用友好往來的交流手段,從中美打破僵局到走出國門,一步步贏得了外交上的主動權。在國際事務中我們始終奉行“以禮節之”,這是我國“和”文化的體現,也是我國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踐行。
現今“乒乓外交”被時代賦予了新的內涵,已經不單指中美兩國友好關系的轉折點和中國打破外交困局走向世界的開始。在風云變幻和充斥著不和諧因素的今天,我們更應該思考各國之間文化的包容性和溝通性所帶來的無形的政治利益和經濟價值,倡導整合全球文化資源以建立全球和諧文化觀,世界各國命運一體,共享發展。
二、熊貓外交——關系緩和
中國政府從上個世紀中葉開始,以國禮的形式將大熊貓贈予那些希望與中國建立外交并保持友好關系狀態的國家,簡稱為“熊貓外交”。當時世界各大報刊都登載了這一特大消息:“在華盛頓的街頭巷尾,你可以隨處看到形態各異的大熊貓雕塑。為美國人民在冷戰后改變對中國的看法起到了很顯著的作用。于是,當時以大熊貓作為國禮成為一種外交手段,被中國應用于和其他國家的交往中去。”[2]
熊貓作為最萌外交官,在改善中國國家形象方面作出了特別的貢獻,從直接影響來看,“熊貓外交”跨越政治的分歧,成功塑造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專家”形象。[3]西方國家與海外媒體和公眾對中國存在諸多問題意見尖銳,但對于中國政府對大熊貓的保護工作卻是難得的一致稱贊。從間接影響來看,“大熊貓”契合中國傳統“和”文化,有助于塑造中國“和平友好”的國家形象。
“熊貓外交”準確而有效地觸摸到了全世界人民心靈深處的那片柔軟,成為價值認可度較高的一種文化承載和形象展現,能夠快速地消除他國對本國的警惕和敵視。因此,深度挖掘“熊貓文化”,助力中國外交發展,必然能夠對國家形象的改善和提升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公共外交——維護形象
公共外交是軟性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國家產品出口與投資。對于快速發展的中國而言,公共外交尤其必要、重要。新時代社會主義大背景下賦予了公共外交新的歷史使命:快速提高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形象定位以及行為判斷,有效提升中國的話語權力度和國際影響力。
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和國際地位的上升,世界各國普遍都將關注的焦點放在了中國的身上。部分國家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剖析和解讀,期待從中尋求精神的力量以謀取本國經濟的發展。我們對此本著中庸的原則和態度大敞友好之門,用實際行動展現大國風采,揚帆啟航,共建共享。出于國家大局考慮,為避免被其他國家和公眾塑造成為它們的敵人,我們必須重視和發展公共外交。
公共外交的發展無疑有助于讓世界了解一個更加真實的中國,通過公共外交手段改變政府公信力度和國家形象,獲取價值上的認可與偏向,有效加強國家在國際話語權中的號召力和影響力。[4]中國公共外交道路責任重大,任重而道遠,它與傳統外交手段的理念和方式有著很大的區別,我們應該將其與雙邊外交和多邊外交、經濟外交和首腦外交進行比對,打破傳統的思維僵化模式,取長補短,優化組合,實現真正意義上現代公共外交。
四、網絡外交——輸出理念
中國的網絡外交目標在于加深與外界的溝通和了解,有效引導網絡輿論導向去化解一切敵視行為和不利因素,將可能狀態扼殺在搖籃里,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提供一個祥和安寧的廣闊空間。
在利益交織、關系復雜的國際環境中,國家政策理念、文化價值觀、制度行為等的不同使部分國家出現一些中國威脅論,認為中國崛起后將“稱霸世界” “全球擴張”,那么如何消除和化解這些錯誤認知,讓他國民眾對己國理念有所了解,只能依靠網絡媒介打破傳統媒介的區域限制,積極塑造國家形象,形成國家信譽。
如此,國際信譽度和公信力為網絡外交的開展提供了更加順暢的通道,減少各國民眾的猜疑、反感和誤解,所傳達出的內容才更易被群眾信服。
網絡社會的興起使全球形成一個虛擬空間,為了使技術的更新及時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使國際輿論的環境更好地服務于本國的政治發展的現實需要,各國政府在外交實踐過程中越來越重視網絡手段的加強。[5]在我們可以預見的未來乃至現在,信息技術的進步與更新必將推動現代外交走向網絡外交,至此成為一種趨勢,得到強化與應用。
我們應該重塑網絡外交戰略,最大限度地發揮網絡外交的無形力量去改變和影響國際輿論的走向,爭奪與他國交談時話語權的影響力度和廣度。重視國外公眾和本國民眾參與的廣泛性和全民性,讓中國網絡外交走出國門,面向世界。
五、“高鐵外交”——大國形象
中國外交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務實風格,“高鐵外交”致力于從“襯衫換飛機”模式向“高鐵換大米”“高鐵換牛肉”的模式轉型,屢屢抓住世界人民的“眼球”,彰顯出合作共贏的外交理念,是中國外交形象的新名片。[6]
縱觀我國“高鐵外交”發展的軌跡與脈絡,不難發現,我國高鐵從東南亞和中亞等鄰近國已經發展到非洲、歐洲和拉美。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它已成為中國擴大對外投資和深化國內經濟改革的重要手段。[7]
十九大報告中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不僅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也要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秉持這樣的信念和擔當,我國針對周邊國家、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分別提出了構建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沒有離開世界的中國,也沒有離開中國的世界,中國在為自身發展營造更好的外部環境的同時,放眼全球、胸懷世界,倡導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將進一步展現博大的胸懷,無論發展到什么程度,都會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堅持尊重不同文明體制,堅持正確義利觀,反對以大欺小,反對恃強凌弱。中國將順應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期待,更加積極地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建設,更加建設性地參與地區和國際熱點問題的政治解決,更加有效地與各方攜手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至此,大國形象彰顯無疑。
參考文獻:
[1]崔玲君,艾萍.“乒乓外交”對中國現代化發展的作用及啟示 [J].中共黨史傳承,2016(6):28-29.
[2]王也敏.熊貓外交[J].文科,2006(6):21.
[3]李平實:中國熊貓.最萌“外交官”:中國熊貓[J].社會萬象,2013(6):328.
[4]檀有志.國際話語權競爭:中國公共外交的頂層設計[J].教育與研究,2013(4):63-64.
[5]鄒燕.中國網絡外交研究[D].遼寧大學,2016.
[6]黃宇,葛岳靜,馬騰,劉曉風.中國高鐵外交的地緣空間格局[J].地理科學進展,2017(12):1489-1499.
[7]王彩云.中國高鐵外交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責任編輯:劉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