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程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在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日益得到完善的同時人們對于居住環境的追求也變得嚴苛起來,加之現代社會既有的建筑理念、方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和千篇一律的住宅讓人們沒有了新鮮感,于是生態建筑這一現代產物應運而生,并標志著建筑行業發展的新方向。本文對生態建筑原理和設計方法上進行分析闡述,并根據相關問題給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生態建筑 設計原則 設計方法
中圖分類號:TU20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7-0248-02
社會發展的使得生態建筑應運而生,中國建筑有著自己源遠流長的歷史和風情獨特的文化。縱觀中國建筑近現代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自近代以來,建筑業已經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下由近代建筑逐漸過渡到現代建筑;直至今天,在現代生態建筑幾十年的不斷發展創新下其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對中國而言,生態建筑只是新興的產物,雖然目前為止其只有短短的發展史,但是其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因此生態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中國建筑發展的未來。本文就當前生態建筑的發展狀況,分析其發展中存在的相應問題,并且針對問題給出可行性建議,使得生態建筑能夠持續穩健地向前發展,推動中國建筑的發展歷程,確定新的發展里程碑。
一、生態建筑的設計原則
在萬事萬物的發展歷程中都將產生一定發展原則來維持一個群體、物種的發展,如果違背其將會面臨危機,甚至退出歷史舞臺,因此只有遵循發展原則才能繼續發展并且發展得有意義。生態建筑的發展亦是如此,其也形成了發展的原則,筆者將其整理為以下原則:
(一)生態建筑整體、系統性設計原則
生態建筑的整體、系統性設計原則是在生態學兩個特征整體性和系統性中提煉出來的,它是生態建筑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在整體、系統性原則的要求之下設計師在對建筑物進行設計時就不可以將建筑物作為一個獨立的客體去考慮設計,而是要將建筑物設計成在整個生態環境中能夠與周圍、附近其他的建筑物相融合、協調統一的建筑,使得建筑的布局更加合理,線路更加清晰,整個環境非常整齊,生態建筑整體性原則要求在建筑設計時要考慮自然環境的環境承載力,在其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在建筑的建筑程度得到保障下合理使用利用資源,而不能單純地為了建筑而毀壞環境,一旦采取不顧環境的做法,那么環境遭到破壞,違背了生態建筑的建筑理念,使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下降,就使得所有建筑都失去存在的意義,因此,設計師必須遵守整體、系統性原則,讓生態建筑得到認可,得到發展。
(二)生態建筑的節能高效無污染原則
事物的產生、發展到成功的過程中都會面臨大量問題。生態建筑在最近數年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與此同時,生態建筑的一些問題也日益顯現出來,其中以使用含有污染性原材料導致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受到威脅的問題最為嚴重。生態建筑是隨著“綠色生態”概念一起產生的,其主要生態理念概括為“高效、節能、無污染”,這就要求在生態建筑的設計和施工中必須遵循高效節能無污染的原則。
節能高效無污染原則秉承綠色發展理念,要求建筑的設計綠色、選材綠色以及建造施工過程中都保持綠色,換言之為使用無污染、低消耗、節能的原材料來建造建筑物,在選購原材料時注意避免污染性高、危害程度大的原材料,切不可為了節省資金而以次充好;在無污染的同時設計師還要將節能理念貫穿于設計、建造的全過程,最大限度上降低浪費數量,這樣做既可以更好貫徹落實高效節能理念,又可以為建筑企業開源節流,帶動生態建筑的更好發展。建筑的高效一方面是指通過技術的熟練來達到在保證建筑質量的前提下縮短建筑周期,在建筑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高效原則為建筑工程節約大量時間,從而進行下個工程實現經濟利益;另一方面,其主要意義是對原材料的高效實用,進而減少資源的浪費,為建筑企業降低不必要的資金支出。綜上所述,生態建筑遵循以上原則將會在新的社會環境要求下實現新突破、完成新發展。
(三)生態建筑的靈活性原則
生態建筑是時代的產物,而時代是人的時代,人需求的變化就是社會發展的趨勢,這就要求在對生態建筑進行設計時要充分考慮人的消費心理,根據其心理進行建造,從而帶動銷售、創造利益,為生態建筑的發展提供資金后盾,使生態建筑繼續深入研究、向前發展。
上述為生態建筑發展需遵循的主要原則,希望通過以上建議能夠為生態建筑的發展略盡綿力。
二、生態建筑的設計方法
根據生態建筑原則的相關要求,筆者下面給出生態建筑的設計方法。
(一)生態建筑環境的設計
建筑物所處環境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建筑周圍整體環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建筑物本身的美感和存在價值。對環境的設計要注重綠色生態建筑理論。由于當前市場的需求,建筑行業需要加速對生態建筑的發展,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以綠色發展為主要要求,在整體系統原則的影響下注重建筑布局的整體性,設計師可以通過改變原有的城市中不合理的布局、對同類別建筑進行劃分的方法實現城市整體布局的合理化,進而完成城市的規劃,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最終建筑環境變好實現建筑的美感與價值。例如:擴大建筑周圍環境像草坪、四季常青的樹木的面積,種植一些爬藤類的爬墻植物,增強綠色的空間感,還可以在夏季在一定程度上為建筑表面降低溫度,給人們一個舒適愜意的生活。如此,該方法充分體現了生態建筑的靈活性,可以得到消費者的支持,從而加快生態建筑的發展。
(二)生態建筑單體的設計
對于生態建筑單體的設計筆者將其分為以下兩部分:首先,單體整體平面設計。我們在設計房屋時應注意建筑的朝向,合理的朝向可以使建筑物內部有良好光線,在對朝向設計時應該將房屋的朝向放在朝陽面,這樣室內可以吸收足夠的光和熱量,在保證室內明亮的同時還可以起到保暖的效果。在建造時,建筑物座北朝南,主陽臺朝陽,同時各建筑之間一定要進行科學的分離,實現建筑的合理布局;注重對周圍環境的保護和對周圍資源的利用,在美化環境的同時減少資源浪費,最終達到改善室內外環境的效果。其次,單體節能高效設計。相關數據顯示,建筑行業對能源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針對這一點,要對建筑物傳熱耗熱量最大的外墻和傳熱次之的門窗進行改良,提高對其的重視程度。例如:使用保溫墻來高效降低墻體散熱速度防止熱量消耗,就門窗來說,要對其氣密性進行改良,降低透氣度。通過對此的控制,單體建筑將更能滿足個人需求。
以上是對生態建筑設計方法的闡述,通過上述方法,生態建筑行業將會更好地發展。
三、結語
本文通過對現代生態建筑的現狀進行研究,對生態建筑產生的問題如資源浪費、布局混亂等進行了闡釋,并根據整體系統性原則、節能高效無污染源則以及靈活性原則對產生的問題給了建議,以通過生態環境設計方法讓建筑周圍環境更合理,從而實現建筑的美感與價值;運用生態建筑單體設計方法實現建筑物合理的空間布局,讓室內外的環境更加舒適,為消費者帶來良好的生活氛圍;以上兩種方法,使得目前中國的生態建筑行業在建筑業中的地位有所提高,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進而帶動建筑企業經濟利潤的增長,為生態建筑的發展帶來新動力,提高生態建筑的技術創新,為社會城市化進程帶來優化建筑布局的效果,使社會人從中受益。
參考文獻:
[1]曹麗新.淺談綠色建筑設計的發展趨勢[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7).
[2]王建國.生態原則與綠色城市設計[J].建筑學報,2013(7).
[3]姜長征,周慶華.在現實條件下如何體現綠色建筑設計原則[J].安徽建筑,2015(1).
[4]金熙,沈守云,秦巖.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綠化遮陽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2,32(3):85-88.
責任編輯:關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