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平
摘 要: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為以種養結合為主的家庭農場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文章主要介紹了種養結合模式下的家庭農場的含義,闡明種養結合家庭農場的基本模式,分析指出種養結合家庭農場的發展意義。
關鍵詞:種養結合;模式;家庭農場
眾所周知,傳統的種養方式大量使用化肥、農藥,極大地破壞了生態環境。因此,建立現代農業體系,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的同時不破壞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維護生態環境的平衡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此情形下,實行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勢在必行
一、種養結合模式下的家庭農場
種養結合,顧名思義指種植業和養殖業相結合,它屬于生態農業模式。種養結合模式是將畜禽養殖產生的糞便、有機物作為有機肥的基礎,為養殖業提供有機肥來源;同時,種植業生產的作物又能夠給畜禽養殖提供食源。種養結合模式能夠充分將物質和能量在動植物之間進行轉換及良好的循環。
家庭農場,指的是農戶作為一個單獨的基本單位,從事適度規模的農林牧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實行自主經營、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自負盈虧和管理的企業化經濟實體。家庭農場是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而出現的新生事物,是農戶家庭組織的一種高級形式。現代農業發展必須要有經營主體,政府相關部門應當重視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把發展家庭農場作為當前農業工作的緊迫任務來抓。
二、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基本模式
1.糧一菜一豬 養豬條件較好的農業區,由企業牽頭帶動農戶建立以發展養豬為主體糧一菜一豬一體化的種養模式。按照豬的營養標準和要求配置相應耕地種植豬所需要的優質飼料,飼料的種植不施化肥只施豬排出的糞便經加工處理的有機肥。這種模式能夠保證豬所用的青貯精料無公害,生產的豬肉達到綠色食品標準。
2.牧草一作物一奶牛 近年來,一些平原地區開始種植牧草,農戶以乳制品企業為依托,建立以養奶牛為主體的牧草飼料作物雜糧奶牛種養模式,模式構成是根據奶牛營養標準配置耕地中種植牧草或飼料玉米的數量,與奶牛配方精料有關的雜糧能夠滿足奶牛對配方精料的需要,奶牛排出的糞便經過無公害技術處理后,成為有機肥料用于種植飼草飼料,減少化肥施用量,既可以防止環境和土壤污染,又可保證奶牛產出的鮮奶達到綠色食品標準的模式。
三、發展種養結合家庭農場的意義
種養結合家庭農場以地區農業生產資源條件為依托,發揮資源優勢,農民依據市場需求合理地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增加收入,可以說,家庭農場是促進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途徑。建立適應種養結合型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優化模型,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經營作為現代農業的典范。因此,發展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意義重大。
1.減少污染,節約資源 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能夠解決畜禽養殖帶來的污染和歷來畜禽生產中尿液和沖洗水處理的難點,做到了資源化利用。糞尿無害化處理肥田技術是種養結合家庭模式重點主要推行的技術。畜禽產生的糞尿流入收集池,經過處理可以使其變成具有一定肥效的肥料,這樣可以節約肥料和水,還能減少環境污染,解決畜禽糞尿不能及時處理的問題。
2.優化配置,專業經營 種養結合家庭農場農戶自己經營,在生產經營時會根據自己農場的條件,選擇適宜生產的產品,同時會利用更多的時間進行管理,可促進農業生產向精細的專業生產方向發展;同時,對標準化生產的推進、品牌的培育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使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大大提高。最終形成了綜合利用土地資源建設產業化生產基地,優化植被資源布局建立綠色景觀環境,及合理調配勞力資源組建多元化的農民勞務隊伍。
3.加快推廣,提高效率 經營者對于新技術、新產品等關注較多,所以能夠快速促進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生產經營模式能夠很好地利用科學技術,并將其轉化為生產力促進市場健康發展,同時還能夠促進農業機械化代替人工勞動力的進程。因農戶經營農場的規模較小,而家庭農場的規模相對較大,可很好地利用農業機械代替人工勞動力,從而減少勞動力,促進機械化農業生產。
4.促進增收,發展經濟 家庭農場的不斷發展,經營模式也會改變,由單一的經營模式向多元化的經營模式轉變,最后向農業企業轉變,最終注冊成企業。因此,要不斷提高農業企業的科學管理水平,運用市場規則等有效辦法促進農業經濟發展。農民的增收決定于農業土地規模的擴大,因此要不斷鼓勵家庭農場擴大規模,進一步提高家庭農場經營者的經濟效益。同時,家庭農場這種經營模式會使人們逐漸摒棄傳統的小農意識,并轉化為現代農業意識,促進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
5.保護生態,提升效益 種養結合模式實施,調整了種植業與養殖業的結構比例,充分合理地利用農業可再生與不可再生資源,對種植業、養殖業和分解者等生物種群進行合理調配,使農業系統中的食物鏈達到最佳優化狀態,使系統的正負反饋和協調統一。種植業、養殖業的有機結合,實行農、林、水、草合理的農田布局,增加有機肥的投入量,實行有機與無機相結合,減少無機肥及農藥的施用量,同時養殖業、種植業的發展,必將促進并推動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的鄉鎮企業的發展,提高農村經濟綜合實力,形成種養加一體化的生態農業綜合營體系,大大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的綜合生產力水平。
綜上所述,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為以種養結合為主的家庭農場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養殖部門要和農業部門協調溝通,根據本地實際,因地制宜,勇于摒棄傳統的種養模式,樹立現代化的生態種養模式新理念,積極發展種養結合模式下的家庭農場,實行種植養殖相結合,不斷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確保農業持續、穩定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宗巍;“家庭農場”促進農民增收[N];東方城鄉報;2012年.
[2]記者 王澤農;應鼓勵發展適度規模家庭農場[N];農民日報;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