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宏 魏冬梅 于 麗 尹 鋼 李江姝 楊曉寧
(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中醫老年病科,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術是目前治療AMI的首選方法,但患者治療后會出現并發癥及術后再狹窄等情況〔1〕。復方丹參滴丸是一種新型的丹參復合制劑,主要成分為丹參、三七、冰片,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醒神化濁等功效。研究表明,復方丹參滴丸在改善AMI患者PCI術后并發癥方面有很好的效果〔2〕,但對AMI患者血清炎癥因子及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報道較少。本研究旨在探討復方丹參滴丸對老年AMI患者PCI術后炎癥因子及T細胞亞群的影響。
1.1一般材料 選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收治的120例AMI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入選標準:(1)年齡60~80歲;(2)經超聲診斷確認,并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對AMI的診斷標準;(3)符合PCI手術特征。排除標準:(1)肝腎功能不全;(2)惡性腫瘤;(3)感染性疾病;(4)對試驗藥物過敏者。對照組年齡60~78〔平均(65.62±3.6)〕歲,男31例,女29例;觀察組年齡60~77〔平均(66.53±2.3)〕歲,男32例,女28例。兩組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PCI術前給予常規抗AMI藥物治療,如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硝酸酯類等藥物。PCI術參照基本操作規范進行〔3〕。術后,對照組給予阿司匹林等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復方丹參滴丸(天津天士力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Z10950111)治療,3次/d,10粒/次,連服4 w。
1.3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于治療前后抽取外周靜脈血,采用酶聯免疫吸附(ELISA)法測定血清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IL)-8、IL-6及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采用貝克曼CX7血脂分析儀測定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采用流式細胞術測定外周血T細胞亞群CD3+、CD4+、CD8+及CD4+/CD8+的比例〔4〕。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t檢驗。
2.1治療前后兩組血脂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TC、TG及LDL-C水平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HDL-C水平顯著升高,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變化
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下表同
2.2治療前后兩組炎癥因子水平變化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IL-8、IL-6及TNF-α水平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2.3治療前后兩組T細胞亞群變化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CD8+水平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CD3+、CD4+及CD4+/CD8+水平顯著上升,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3。

表2 治療前后兩組炎癥因子水平變化

表3 治療前后兩組T細胞亞群變化
AMI已成為威脅老年健康的頭號殺手,目前關于其發病機制認為是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某些誘因導致易損性斑塊破裂及血栓形成,從而引起動脈管腔的阻塞;也可能是心肌耗氧量的異常增加或冠狀動脈痙攣〔5〕。AMI治療的關鍵是恢復心肌缺血再灌注,縮小心肌缺血范圍,防止梗死面積再擴大〔6〕。β受體阻斷劑、鈣離子拮抗劑及抗血栓藥均為目前治療AMI的常用藥物,但這些藥物的作用機制較為單一,還會出現多種副作用〔7〕。復方丹參滴丸為純中藥制劑,由丹參、三七及冰片組成,主要活性成分包括丹參素、丹酚酸B、三七皂苷及原兒茶醛等,丹參素為水溶性成分,具有抗凝、抗感染等作用〔8〕,三七皂苷可有效止血止痛,活血化瘀,冰片為化學合成藥物,可開竅醒神,止血止痛〔9〕;藥劑本身還具有純度高、分散均勻及溶解速度快等特征〔10〕。研究表明,復方丹參滴丸可有效改善心肌代謝,擴張冠脈血管,降低耗氧量,還可抗感染抗氧化,調節血脂,減少粥樣硬化,降低心肌梗死的發生率〔11〕。
炎癥反應伴隨著AMI的發生發展。研究表明,血脂及血黏度的持續升高會導致血管中脂質沉積,引發粥樣斑塊的形成,產生炎癥反應。IL-6、IL-8及TNF-α是炎癥反應過程中的重要調節因子,能激活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調節炎癥反應。研究表明,IL-6、IL-8及TNF-α參與了中性粒細胞介導的心肌損傷過程,AMI患者體內IL-6、IL-8及TNF-α水平顯著上升〔12〕。本研究發現,復方丹參滴丸可有效降低AMI患者體內IL-6、IL-8及TNF-α水平,改善患者炎癥狀態,可能是復方丹參滴丸中的活性成分減少了炎癥介質的釋放,從而抑制炎癥反應。
T淋巴細胞是細胞免疫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常通過功能各異的T淋巴細胞亞群來發揮免疫調控作用。外周血T淋巴細胞又分為CD4+T細胞和CD8+T細胞兩個亞群。CD3+僅存在于T淋巴細胞表面,可在所有成熟的T淋巴細胞表面表達,主要起到T淋巴細胞的信號傳導及穩定T淋巴細胞膜的作用〔13〕;CD4+細胞可協助B細胞分泌抗體和調節其他T細胞的免疫應答,CD8+細胞常表現細胞毒活性,是主要的細胞毒效應細胞,其含量愈高,免疫抑制愈強,患者的抵抗力愈弱〔14〕。研究發現,機體的免疫反應在動脈粥樣硬化及由此引發的相關疾病中起重要作用,AMI患者免疫功能異常已被研究所證實〔15〕。本研究結果說明患者免疫抑制得到了緩解,免疫功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恢復,具體機制尚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復方丹參滴丸可有效改善AMI患者血脂狀況,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提高免疫能力,療效可靠。
4 參考文獻
1張 璇,王碩仁,李瑞杰.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心臟康復的中醫藥治療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7;15(4):428-32.
2于 淳,李中言,于東匯,等.芪藶強心膠囊、復方丹參滴丸對AMI患者PCI術后無復流者相關指標的影響比較〔J〕.中國藥房,2017;28(18):2473-5.
3方 芳,甘受益,馮光瑞,等.長期服用復方丹參滴丸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PCI 術后左室重構及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7;17(3):544-66.
4黃 琨.復方丹參滴丸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影響的研究〔D〕.石家莊:河北醫科大學,2015.
5Singh S,Singh A,Khosla 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nn Intern Med,2015;163(2):151-2.
6李文雯,韋藝丹,魏林林,等.復方丹參滴丸防治急性心肌梗死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藥學與臨床研究,2014;22(1):67-71.
7王 宇,徐穎穎,張相彩,等.鈣離子拮抗劑類降壓藥的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15;32(3):386-90.
8李 敬,蘇保林.丹參酮對糖尿病腎病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癥因子的影響〔J〕.湖南中醫雜志,2013;29(7):48-50.
9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185.
10彭林玉.復方丹參滴丸在心血管方面的藥理與臨床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19):186-8.
11黃彥生.復方丹參濃縮丸聯合單硝酸異山梨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分析〔J〕.北京中醫藥,2015;34(2):143-5.
12Frangogiannis NG.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myocardial injury,repair,and remodelling〔J〕.Nat Rev Cardiol,2014;11(5):255-65.
13甘敬梅.急性心肌梗死冠脈支架植入術前后T淋己細胞值的變化研究〔D〕.南寧:廣西醫科大學,2016.
14嚴 健,原永明,張 舒,等.CD3+、CD4+、CD8+ T淋巴細胞亞群在腫瘤患者外周血中檢測的臨床意義〔J〕.檢驗醫學,2013;28(10):901-3.
15劉 俊.動脈粥樣硬化中的免疫調節〔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1;19(11):9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