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頌,巢陳思
(長春師范大學工程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
推進國家制造強國戰略,促進產業轉型發展,給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職業素質要求。當前全球職業人員結構及素質與產業升級創新要求不協調的矛盾日益顯現,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嚴重影響了經濟發展中產業優化升級。因此,高職本科銜接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課程銜接是實現高職本科銜接教育的重點。我國實施高職本科銜接教育模式以來,從實踐經驗出發,注重質量的內涵式發展,從培養技能型人才逐步向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轉變,與本科教育實現自然融合,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不同層次、不同規格人才的需求,滿足社會對應用型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由于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制造業市場對較高層次職業技能人才需求進一步增多,對職業技能人才職業素養的要求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層次上移已成為各國制造強國戰略的有效手段,例如:歐盟在《布魯日公報》中明確提出,要積極進行教育改革,加強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的融通和聯系,在各類型教育中形成靈活的轉學路徑;韓國在《2020目標:全民職業教育》中提出,為實現職業者終身教育,不斷提高職業素養,高等教育應積極開展職業培訓教育項目,面向所有人,實現從學校向工作崗位、從工作崗位向學校靈活轉換的教育模式。西方發達國家通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為經濟和技術的發展培養了大批技術技能型人才,滿足了社會飛速發展的需求。
我國加入WTO以后,勞動力市場與國際接軌,國際間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交流合作日益擴大,交流的內容更加豐富,范圍更廣,層次更高。為適應各層次各類型應用人才的需求,職業教育必須調整已有的層次、專業和課程,形成層次完整、相對獨立的職業教育體系,實現現代職業教育的國際化。我國對職業教育的發展高度重視,教職成[2011]9號文件“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19號文件“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吉發[2014]22號文件“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吉林特色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都強調推進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實施銜接,系統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本文以機械專業為例,構建高職本科銜接一體化培養模式的課程體系,充分考慮生源層次、高職培養特色、高職培養和本科培養系統化,實行工程教育不斷線、創新實踐不斷線、企業合作不斷線的課程配置體系。
高職和本科銜接培養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強調應用能力培養,實現工程教育不斷線。高職階段進行工程素養熏陶和工程過程訓練,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本科階段進行工程創新能力培養和工程問題解決能力鍛煉,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市場動態需求。工程教育以培養學生崗位能力為目標,根據崗位技術技能需求進行課程設置,并根據行業對崗位動態需求進行課程調整。
高職和本科銜接落腳點為高等教育,需要提高學生的整體層次,強調技術創新能力培養,實現創新實踐不斷線。高職階段進行創新思維引導、設計思想培養和專業基礎構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思考的職業習慣。本科階段進行創新案例培養和工程問題驅動創新設計,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創新設計能力,適應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要求。創新實踐要培養學生適應崗位柔性需求的創新能力,與之配套的課程設置要突出創新實踐不斷線原則。
高職和本科銜接培養市場需求人才,強調工學交替培養,實現企業合作不斷線。高職階段進行技師學徒制與學校培養交替,以“學生”和“技師學徒”雙重身份在學校和生產一線接受交替的理論與實踐培養。本科階段進行工程師學徒制與學校培養交替,以“學生”和“工程師學徒”雙重身份在學校和工藝設計部門接受交替的理論與實踐培養,通過工學交替培養,獲得職業活動中所需的技能、技術和綜合職業素養。
高職本科銜接構建現代職業教育一體化課程設置體系,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突出實踐技能訓練,課程設置避免重復,理論知識遵循“必需、夠用”的原則,適度設置基礎課程、實踐課程、專業課程。
基于實踐導向理論夠用應用型高級人才培養體系如圖1所示。依據職業導向,進行課程的整體設計,分段實施。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分為五個模塊,高職階段為公共基礎模塊、專業基礎模塊、職業能力模塊、能力拓展模塊和機加技師學徒制,本科階段為綜合素養提升模塊、專業課程模塊、職業能力提升模塊、雙導師制模塊和工藝工程師學徒制。五個模塊相互聯系、相互作用,高職階段加強一體化課程體系理論培養,達到一體化課程體系中理論知識“必需、夠用”,技能方面突出特色、培養創新意識;本科階段激活高職階段相關知識與技能,促進學生養成創新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圍繞工程問題開展相應知識點學習,運用所學知識和經驗完成任務。
突出實踐技能訓練,課程設置避免重復的要求,理論知識遵循“必需、夠用”的原則,圍繞技術技能主線構建課程體系。公共基礎模塊以本科公共基礎模塊為依據進行構建,弱化理論推導,強化理論應用;專業基礎模塊中保留高職教育中的“機械基礎”課程,為職業能力模塊提供理論支撐,其它專業基礎課程以本科專業基礎和專業核心課程構建為依據,如“現代工程圖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公差及測量技術”等。課程內容與本科教學內容區別進行,遵循理論“必需、夠用”的原則,課程中弱化理論推導,強化理論知識應用和實踐原理解釋。專業課程模塊突出職業性,以理實一體化教學為主,如“數控機床維護”課程全部在實訓中心進行,以工程中存在的問題設計案例式教學和問題導向式教學。

圖1 實踐導向理論夠用應用型高級人才培養體系
圍繞學生職業發展目標,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技術技能的培養,形成三個實踐課程模塊,即職業能力模塊、能力拓展模塊和現代學徒制模塊。職業能力模塊根據崗位需求,中職階段在學校鍛煉學生機械加工技能,本科階段鍛煉學生加工工藝技能和高精密加工檢測技能;能力拓展模塊以校級、省級、國家級各類大賽引領,校內雙導師制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工程應用能力;現代學徒制模塊實現工學交替,到企業進行實踐,高職階段到企業進行機械加工技師學徒實踐,本科階段到企業進行工藝工程師學徒實踐。三個模塊實行分階段輪換教學,實現工學交替,學以致用。
本文以機械專業為例,進行了高職本科銜接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探討,初步構建了機械專業高職本科銜接課程體系。長春師范大學分別與長春科技學院、延邊職業技術學院進行機械專業高職本科銜接,通過實踐檢驗,不斷探討新思維、新方法,優化高職本科銜接課程體系,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韓樹明,王繼平,周曉剛.基于德國“Two in One”模式的高職-本科銜接人才培養創新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6(8):78-80.
[2]陳明,陳桂銀,陸志華,等.“3+2”動物科學專業高職-本科銜接課程體系構建的探索和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5):227-230.
[3]甄國紅,張天蔚,睢忠林.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3+2”高職本科銜接課程體系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7(14):30-32.
[4]任佳偉.醫學職業教育“3+2”高職本科銜接教學管理制度研究[J].中國培訓,2016(9):41-42.
[5]劉曉紅,曾文良,馬炎坤,等.高職本科“三二分段”培養模式下課程體系銜接策略研究[J].職教廣角,2014(35):93-96.
[6]王琨,張鵬,張培剛,等.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3+2”高職本科分段培養課程銜接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7(3):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