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財政支出的緊縮、事業編制數目的減少,目前我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普遍存在人員力量不足、年齡整體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現已成為制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有效開展的瓶頸。近10年,由于鄉鎮的合并,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鄉級組織減少;這些對農業技術的推廣極為不利。引導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參與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充分發揮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生產、服務的優勢,對彌補基層農技力量不足將顯得十分必要。
關鍵詞:農村;農機推廣;必要性;對策
一、加強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的對策
1.面對相應問題,提出具體整改對策。在農村技術推廣中,出現了體制不健全的現象。沒有根據技術提出相應的完善措施,并具體通過完整的內容進行闡述。這要求國家建立相關的保障制度,針對機制提出具體的內容,讓機制不再空洞,而有深層次的內容,可以帶動技術的發展方向。推廣的技術研發隊伍人員不合理,人員建設滯后,很多人員技術跟不上發展,有的人員綜合素質低,無法適應農村的發展。針對這一問題應加大研發隊伍,多引入人才,并且對人才的要求是技術過硬,應提高考評條件,加強對綜合素質的要求,加強工作人員對農村的適應能力。國家財政投入不符合發展,針對這一問題國家要加大財政投入,建立相關財政保護制度,建立相關財政預案,采取累計資金的方式或加大集資方式,用更好的方式、更合理的資金帶動農業技術推廣。在推廣中會遇到很多問題,但要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措施,從而促進農村技術推廣,更好為技術服務。
2.整合農業技術推廣的資源。在農業技術推廣中要對資源進行整合,讓資源更好地為農業技術服務。資源要合理,通過對不同資源的利用達到技術的先進性。同時資源的發展要健康,要沿著健康的軌道前行。資源的方面要廣,涉及的技術也要廣,讓資源帶動技術健康、全面、合理的發展。政府要加大對資源整合的投入,擴寬發展渠道,用最好的政策、最合理的制度、最全面的方向更好整合農村技術推廣的資源,為農業技術推廣、為農村生產服務。
3.加強教育科研單位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主體作用。在農村技術推廣中,要發揮教育科研單位的主體作用,讓教育科研單位服務于農業技術推廣。教育科研單位要加大宣傳和管理的力度,加大技術和資金的投入,用好的管理理念來促進農業技術的發展。同時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加強主體的作用。另外,要加深與農業單位的合作,幫助農業單位發展,當農業部門出現各種問題的時候要協助管理,以保問題會成功解決。要建立與農業部門的相關聯系,在一條產業鏈上發展,在農業出現問題的時候,不可推卸責任,要有責任管理的理念。用好的管理、好的協作、好的聯系、好的共同發展,共同以新的措施帶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解決具體問題,服務農村。
二、加強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的必要性
1.使農業發展與科學技術聯系在一起。在我國農業技術的不斷推廣、實踐中,技術更有科技含量。技術和科技聯系在一起,使農業帶動了高的生產力,改變了農業技術含量低的問題。以前的農民往往用低科技含量的工具去務農,并且花費了最長的時間,而結果往往是生產最少的糧食,取得最小的經濟效益。而現在在農村很少有農民把牲畜當成工具,也很少有通過體力來播種農作物的現象。更多的農民都用有高科技含量的機器來完成生產,并出現了生產區內只有一名工作人員來操作儀器的情況,僅僅通過操作儀器就可以使農作物完成全過程的播種。在收獲季節又可以通過儀器完成整個收割過程,既省時又省力,還節省人員經費,只需要幾個機器就可以收獲最好質量的農作物。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這種技術還會得到革新,使農業與科學技術緊密相連,帶動整體農業的發展,帶動落后農業區農業的發展,讓更多的農民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讓受苦的農民也可以通過技術享受到最好的農業成果,帶動農業生產力,讓更多的人投入到農業中,整體帶動更高水平的科技生產力。
2.古老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我國農業技術的不斷革新,使我國古老的農業發展方向轉向了現代的農業發展。農村的發展更加現代化,體現為從古老的農具到現代的機器。農村人員的觀念也發生了轉變,更加具有科技觀念,帶動了農村發展新氣象,農民務農不再是高付出、低產出,很多從農村走向城市的農二代也回到了家鄉,去完成主輩的工作。同時農民對農村的印象也發生了轉變,從認為是苦差事轉變到可以增加收入的生計。農村人員也投入到對新機器的研究和發明中,更多的勞動力都投入到農業之中,農村的景象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為社會進步做出了貢獻。同時在發展中,也帶動了農村的經濟發展,使農村的落后現象被改變,務農人員的收入逐漸增多,對生產有了積極性,用最高的熱情投入到生產中。用高科技使古老農業轉變成現代農業,用高科技帶動農村的生產力,用生產力帶動個人的經濟,從而帶動整體農村的經濟發展。讓農村的經濟緊跟城市化進程,共同促進城鄉發展。
三、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參與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主要途徑與方法
1.支持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參與農民技術培訓。農民技術培訓是促進農業技術推廣的有效形式。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多從事一線生產勞動及生產作業服務,一般具有市場營銷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生產信息靈通等特點。在農民技術培訓上,由縣級農業部門牽頭,按照“政府買單,社會法人培訓,農民受益”的原則,擇優選擇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參與開展農民技術培訓服務。努力把廣大農戶培養成有較強市場意識、有較高生產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現代農業經營者。培訓內容根據培訓對象的需求進行合理安排,內容可包括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及農業公共信息服務技能等。
2.支持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建立現代化的農業生產基地。支持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建設規模適度的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在基地上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引進、試驗、示范,使基地建設成為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成為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成為農技人員、種養大戶和農民科技培訓基地、成為大學畢業生就業及創業基地。通過基地建設,進一步做大做強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增強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在廣大農戶心目中的說服力、感召力、影響力,從而促進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
3.支持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有償服務。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多形式的技術服務市場化運作模式。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可與農戶訂立合同,開展技術承包,實行技術有償服務。按照規模經營、科學種田的要求,實行統種、統管、統收的經營體制。此種形式具有涉及面積大、技術應用效果好、可操作性強以及相關人員積極性高等特點,可重點加以推廣應用。在此方面吉林省梨樹縣梨樹鎮作出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在農村的發展中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勢在必行,面對的困境有很多,但只要政府和個人有堅定的信心,必將克服所有的困難,成功突破難關,取得長久的成功和長足的發展,為農村服務、為農民服務,帶動整體的經濟發展,擴大資源面、擴大發展渠道和發展方式,用最好的農業推廣技術使農業反哺工業,農業促進經濟,帶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為建設我國現代化農機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作者簡介:曹曉梅(1970-6-),女,漢族,梨樹縣人,大專學歷,農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