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成
摘 要 媒體新時代給傳統的電視媒體帶來了強烈的沖擊,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這就要求基層電視臺的媒體工作者跟上融媒體時代的步伐,加快創新發展。筆者正是基于這一點,而把自己幾年來的思考和同級媒體朋友的一些建議和意見加以綜合,供廣大電視媒體同行參考。
關鍵詞 融媒體;時代;縣市區級電視臺;發展思考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1-0047-02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信息時代的來臨,在原有的報紙、廣播、電視媒體基礎上,又出現了傳媒網、各單位網站、微信公眾號、手機臺等新媒體。據了解,到2012年我國即時通信用戶數量比2010年增長17.7%,達到4.15億人;在移動互聯網應用中,手機即時通信使用率最高達到83.1%,年增長15.4%;微博用戶數量由2010年底的6 311萬猛增至2012年6月的2.74億,使用率增長近300%。這些新媒體傳播速度快、范圍廣,讓傳統媒體一時陷于了尷尬的境地。由于筆者長期在在基層電視臺工作,與其他縣市區同行交流較多,大家對這一問題探討的也比較多。筆者覺得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基層媒體工作者清楚地認識到,我們已經進入到融媒體時代,需要我們徹底摒棄過去的單一媒體宣傳模式,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做好縣市區電視新聞宣傳。
1)要充分認識融媒體。“融媒體”不是一個獨立的實體媒體,而是一個把廣播、電視、互聯網的優勢互為整合,互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價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種運作模式。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具有必然性,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革新,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等一系列現代信息技術為媒介融合奠定了基礎;受眾對獲得信息的便捷性、多樣化和個性化等要求也加快了媒體融合。以前我們進行新聞宣傳報道需要在對某一事件采訪制作后 ,在固定欄目的相對固定時間段內播出。早晨采訪的內容,要到了晚上才能播出。這樣就會給新聞的新鮮性打上折扣。而如果是采用融媒體的手段進行傳播,就可以將早晨采訪的新聞,經過簡單的加工制作,把事件的概況先經過網站、微信公眾號、手機臺進行傳播;同時對事件的發生的背景、原因、涉及范圍、進展情況及影響進行精細制作,再在電視節目里播出,給人以多角度、全方位的信息傳播。
2)清醒認識當前機遇。在媒體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與央視、省衛視、市級電視臺相比,縣市區級電視臺處于媒體的最底層,受地域范圍的限制,收視群體不固定,收視率相對低下。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提高收視率,也只有采用融媒體技術彌補自身相對的不足。通過自己的網站、微信公眾號、手機打破地域限制,擴大收視區域。另一方面,網站、微信公眾號、手機臺的傳播速度快,通過這些手段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我們在第一時間搶到的新聞傳播出去,保證了新聞的新鮮度和實效性,讓更多的外區域人群關注當地的新聞事件。經過長時間的人脈資源積累和新聞品牌的樹立,也可以收獲一定的外區域收視人群和收視率。
3)利用地域特色,加快節目創新。新聞節目是縣市區電視臺節目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這當中又分為時政新聞和民生新聞兩部分。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改革新聞報道,增強貼近性、可讀性,就意味著淡化和弱化時政報道。但是筆者卻認為縣市區電視臺作為地方黨和政府的喉舌,在時政報道不但不能弱化,反而需要加強。地方電視臺要想提高節目的收視率,必須做到時政新聞報道。不置可否,在當今這樣一個創新發展的年代里,時政新聞里都會有大量社會各個階層迫切需要關注、關心的國家和地方政策、法規。這些最新的政策法規更需要在第一時間傳播出去,讓千家萬戶人人了解、掌握。只能說,新聞創新主要是創新報道形式和報道方式,使新聞節目更加貼近群眾,更加耳目一新。要變換視角,把過去的一些古板、單調、模式化、格式化的新聞改變成為轄區市民都愿意看的新聞。
民生新聞更是縣市區級電視臺的立臺之本,由于每個縣市區級電視臺處于不同的區域,他們都處于各自不同的社會環境中,每一天那里都會發生不同的事件。這些事件都會因當地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生產生活而帶有不同的地域特色。所以每個縣市區級電視臺的民生新聞節目都精彩紛呈、各具異彩。做好這些民生新聞節目,再通過融媒體技術加以傳播,就可以讓身在全國各地的人們每天都會享受到風味不同的新聞大餐。他們通過這些民生新聞可以更好地了解到本區域內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以及民事、民風、民俗、民情,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引發某些群體對當地的關注,給當地的旅游、招商帶來潛在機遇。當然,縣市區級電視臺創新節目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只有在適應社會發展,才能不斷創造出符合時代發展與社會潮流的新欄目。
4)利用融媒體加快縣級市區級電視事業發展,需要做好人才的招、培、聘、用。融媒體時代要求電視媒體從業人員具備較高的技術知識和專業知識,而作為電視媒體最基層的縣市區級電視臺在招聘人才過程中往往會不盡人意。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許多具有融媒體專業知識的人才更愿意到央視、省衛視和市級電視臺工作。所以,縣市區級電視臺很難招聘到自己需要的人才,只能退而求其次,招聘一些相近專業或者愛好本專業的人才。這些人才到達單位后,還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專業培訓。筆者在長期的工作中發現,從招聘到培養成為一名熟練的電視媒體從業人員需要一年多的時間。這期間,電視臺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這些培養出來的專業人員,往往會因為用人合同不固定問題,而產生跳槽現象,而讓電視臺的努力付之東流。據筆者調查,現在周邊縣市區級電視臺與招聘人員的人事勞動合同一年一簽,許多聘用采編人員會覺得沒有安全感。一旦有待遇好一些、可以簽訂固定用人合同的單位,他們往往會另謀高就。粗略統計,5年時間會有大約25%的縣市區電視臺聘用人員交流到新的單位,這也給電視臺的日常工作造成困擾。在對這些流動人員調查時,不少人反映,現在就業壓力大,用人合同一年一簽,沒有安全感。今年干完了,明年在哪里干都不知道,這讓許多人也沒有辦法安心工作。他們認為,在電視媒體工作專業性強,如果長時間在這個領域工作,一旦事業,會很難適應其他單位的工作。所以他們覺得每次簽訂應該在5年以上,以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另外,在用人機制上要活,對于那些業務進步快、技術熟練的采編人員,應該大膽啟用,讓他們擔起業務骨干的責任,在提拔、使用上更利于發揮他們的作用。他們在工作過程中獲得榮譽感、價值感和歸屬感。
5)理順關系,爭取政府支持,加快產業發展。在對12個縣市區電視臺情況調查中筆者發現,盡管它們都屬于事業單位,但是沒有一家能進入全額撥款之列。名義上屬于半自收自支單位,卻無法享受政府財政支付的那一塊,只能得到政府微少的財政補助,大部分事業支出需要自身廣告創收和其他途徑的創收來支撐。在縣市區媒體資源不被大廣告客戶看好的情況下,許多單位維系艱難,只能盡可能壓縮一切開支,從業人員得不到應得待遇。所以縣市區級電視臺在融媒體時代要立足、要發展,必須在體制上進行改革創新。在體制創新方面筆者認為,可考慮進行如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1)縣市區電視臺是黨管媒體,是黨的喉舌,他們很大一塊工作承擔著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宣傳和地方政府的時政報道,經費開支應該由當地政府財政全額支付,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同時打破體制束縛,在內部實行按勞取酬,工資福利待遇多向一線采編人員和業務骨干傾斜,為當地電視事業的發展提供經濟基礎。
(2)實行社會購買服務制度。所有的新聞采編播發進行人力成本和業務成本計算,對于為當地政府提供的新聞服務,由當地政府部門按向社會購買服務的方式付費,其他的廣告宣傳以合作服務的形式,由實際受益單位和受益人按時段、時長、宣傳效果綜合計算,購買服務。
(3)全面開放,面向社會辦新聞。時政新聞時段,由政府出資,保證其采編播出,確保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地方黨委政府的施政情況及時傳達到人民群眾中去。其余時段的節目面向社會各社會媒體、廣告公司、廠礦企業,公開招標,靈活經營,電視臺負責節目的政治審查和方向把關。在新聞宣傳進入融媒體時代后,每個縣市區級電視臺的發展都面臨著嚴重挑戰,只有不斷創新,基層的電視事業才能得以生存和發展。我們作為最基層的電視媒體工作者,有信心在黨和政府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積極努力,早日走出困境,迎來基層電視事業發展的春天。
參考文獻
[1]邢仔芹.媒介融合的現狀及對傳媒業的影響[D].濟南:山東大學,2009.
[2]尹韻公.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2)[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3]郭嘉.三網融合背景下傳媒產業媒介融合趨勢探析[J].思想戰線,2010(s1):408-410.
[4]周凱,莊鵬.全媒體時代媒體多元盈利模式的比較探析[J].出版發行研究,2012(10):61-64.
[5]李丹陽.融媒體時代的出版融合發展[J].現代視聽,2017(5):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