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 周瓊婕
內容摘要:本研究結合三個典型的農產品淘寶村的資料,運用案例分析法,探討了農戶參與意愿作用于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創新的路徑,研究表明農戶參與意愿影響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創新的路徑是通過作用于商業模式創新的內外部驅動因素產生的。農戶的互聯網思維、創新意識、創業精神、自組織能力、知識化等特征塑造了農戶的企業家能力,形成了農戶的學習能力,提升了農戶的創新意識,而這都將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的創新。
關鍵詞:農產品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模式創新 農戶 參與意愿
研究設計
研究方法。本文涉及的研究對象是處于真實生活中的正在發生和變化著的客觀現象,涉及豐富的背景性條件、多重的證據來源以及“如何”和“為什么”的問題。根據Yin(2003)的觀點,案例研究法適用于當研究主題較為寬泛、包含的背景性條件較為豐富時;當研究是建立于多重而非單一的證據來源時;當研究問題涉及“如何”和“為什么”時;當研究的焦點是一個處于現實生活背景之下的不斷變化的現象時。根據以上觀點,對比本研究的特點,擬采取案例研究法。
研究案例的選定。根據筆者所掌握的資料來看,農村電子商務最為活躍的區域主要是來自于淘寶村,淘寶村是依靠農戶自發的草根創造力而成長起來的新經濟形態,農戶的參與意愿在這個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抽樣的范圍主要是根據阿里研究院(2014)的界定的淘寶村(見表1)。淘寶村是一種網絡商業群集聚于某個村落的現象,該網絡商業群以淘寶為主要交易平臺,以淘寶電商生態系統為依托,形成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本文選擇經營堅果炒貨的白牛村、經營大閘蟹的消涇村和經營花卉的堰下村等三個村為研究對象。
資料來源。案例研究的資料來源應盡量多元化,即所謂的“三角測量”(Yin,2003)。由于本文選擇的三個案例均為規模較大、起步相對較早的淘寶村,再加之淘寶村作為一個新經濟形態,這幾年頗受眾多媒體關注,因此這方面的案例資料是比較豐富的。在資料收集過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多種渠道:文獻資料;檔案資料;訪談記錄;搜索引擎條目。
案例介紹
(一)白牛村
白牛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市昌化鎮西側,共有556戶人家,1532人,山林14600畝,耕地1341畝。該村是杭州市中心村,對外交通便利,一直是周邊地區山核桃、青蒲與水籽的交易集散地,有一批販運能人和加工山核桃的炒貨企業?,F全村在各個電子商務平臺經營的網店已有67家,經阿里研究中心所提供的數據顯示,該村2012年年銷售額為7300萬元,2013年達1.5億元,2014年銷售總額突破2億元,2016年銷售額突破3個億。由于白牛村在農產品電子商務方面的成績突出,該村被列為四大“中國淘寶村”之一。這個村的電商發展經驗非常值得研究。
(二)消涇村
江蘇省蘇州市消涇村位于陽澄湖水源保護區,擁有漁業生產面積9630畝,一年能產出大閘蟹600多噸,是江蘇省現代漁業示范村。目前村里開出了近200家網店,全村電商企業注冊商標累計100多個,入駐該村的快遞公司就有6家。從業人員達到1400余人,占到所有農戶數量的一半以上。消涇村已經成為陽澄湖大閘蟹電子商務示范村、江蘇省首批農村電子商務示范村,也是蘇州市僅有的3個省級電子商務示范村之一。
(三)堰下村
堰下村隸屬于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顏集鎮,區域面積2.01平方公里,全村共有耕地面積2109畝,農戶584戶,人口1948人。堰下村是沭陽縣花木的發源地,花木生產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早在2005年,堰下村的花農已經開始嘗試在網上開店賣花。現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堰下村村民人均收入也在快速增長。2016年堰下村人均年純收入26520元,電子商務實現人均純收入超萬元。
農戶參與意愿的特征
(一)互聯網思維
案例研究中所選取的三個農產品淘寶村最初在淘寶平臺上開店的創業帶頭人都具有較強的互聯網思維,注意運用互聯網工具改變自身信息能力薄弱的狀況,為所在村的主打農產品尋找新的市場領域,而這種互聯網思維主要來自于他們外出務工或者求學的經歷?;ヂ摼W思維是農戶參與意愿的內核,這也是具有參與意愿農戶的最主要特征?;ヂ摼W思維的主要表現在于:第一,具有通過互聯網直接對接市場的意識和能力。第二,善于運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開拓市場。諸如淘寶、京東、一號店等開放的平臺型電子商務模式,為農戶參與農產品電子商務提供了低門檻的創業渠道,農戶在使用這些平臺過程中不斷摸索經驗,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第三,深諳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平臺。通過微博等這些新媒體工作優化營銷活動,在花費較少推廣費用的情況下取得出人意料的營銷效果。
(二)創新意識
具有農產品電商參與意愿的農戶崇尚市場經濟,愿意不斷嘗試新方法,在經營中大膽創新,善于運用突破常規思維、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以陽澄湖大閘蟹的銷售為例,消涇村的淘寶賣家通過網絡銷售的初期探索,即準確地將網售大閘蟹的“爆款”定位為客單價為200-300元的中小規格大閘蟹,以經濟型產品滿足主流客戶的需要,這既符合了網購客戶的特征,也有效地與線下陽澄湖大閘蟹的高端消費客戶區隔??紤]到大閘蟹“9月母蟹、10月公蟹”的銷售規律,為促進公母大閘蟹的平衡銷售,采取特價、搭配銷售、“買(母)就送(公)”等靈活多樣的銷售方式。為拉長大閘蟹的經營周期,并滿足客戶隨時提蟹的需求和送禮需要,陽澄湖的農戶們又開發了大閘蟹卡券消費的方式,以預售制的方式創新銷售模式。
(三)創業精神
參與農產品電商的農戶往往具有較強的求新、求變和求發展的心態,所謂窮則思變,在對于生活現狀不滿足的情況下,他們憧憬通過追求市場機會、通過自身奮斗改變生活現狀。他們的創業精神體現在具有工作激情、工作態度積極主動、對于市場具有較強適應性、充滿自信、具有一定號召力等方面。
(四)自組織能力
由于農村特殊的“鄉里鄉親”非正規組織關系的存在,參與農產品電商的農戶具有以分享、抱團為特征的自組織性,他們通過搭建一些旨在進行交流互助、資源對接的平臺,如網商協會、新農人聯盟等組織,在價值鏈的不同環節之間不斷深化分工協作,充分發揮各自在生產、銷售、營銷、服務等不同環節的優勢,通過這些平臺組織,找到廣泛的合作機會,把握更多的商業機會,從而獲得“多贏”的合作。比如顏集鎮的農戶胡義春于2005年率先將電子商務帶入花木銷售市場,他從網上銷售到產生經濟效益花了3年時間,而這一示范效應的存在引得其他農戶也開始自發走上了電商之路。
(五)知識化
參與農產品電子商務的農戶或者具備相對較高的文化水平,或者具有較高的學習熱情與較強的學習意愿,為了適應農產品電子商務工作的需要,通過向熟人學習、社會網絡、網絡論壇、專業培訓等多種方式學習,因此具有農產品電子商務參與意愿的農戶是一個知識化水平相對較高,樂于學習、長于學習、精于學習的群體。比如以前在白牛村,當地的年輕人多數在城市務工,如果考上大學,畢業后均留在城市工作。電子商務的發展帶動了村里的繁榮,也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返鄉創業,目前已有返鄉大學生20余人。再如,消涇村的村委會在青蝦水產交易市場搭建了漁家書屋,書屋提供水產養殖類的專業書籍,方便附近農戶學習、交流蝦蟹養殖技術。研究所涉及的淘寶村均定期邀請淘寶大學、咨詢公司等到現場為農戶進行銷售等培訓,解決農戶網絡創業、發展、升級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從而提升農戶的銷售能力。
農戶參與意愿作用于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創新的路徑
(一)農戶參與意愿通過作用于內部驅動因素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創新
參與意愿塑造企業家能力。企業家能力表現為經營者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了經營者的素質。參與農產品電子商務的農戶所具有的自組織能力、創新意識、創業精神、互聯網思維、知識化等特征塑造了農戶的企業家能力。比如,在白牛村,為了實現抱團營銷,打造品牌效應,農戶們合作創建了白牛村的官網(www.bainiucun.com),該官網成為鏈接到村里任意一家淘寶網店的平臺,消費者可以在官網上輕點鼠標自如選購。白牛村的農戶潘小忠在開了7年網店以后,面對越來越復雜的網絡生態環境和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網絡堅果市場,決定采取“抱團取暖”的方式應對新環境下所帶來的挑戰。潘小忠的網店年銷售規模已經達到2000萬元,他聯系了村里另外兩家大的電商,并與這些電商簽訂了合同,于2014年開始分工協作,根據每家店的優勢共同經營,其中一家負責采購環節的工作,一家負責倉儲方面的工作,一家負責客服和圖片等網站運營方面的工作,3家合作經營獲得規模效益,大大降低了經營成本,并充分挖掘了品牌效益。
參與意愿形成學習能力。經營者的學習能力主要包括發現知識、傳遞知識和管理知識的能力,這一學習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受到知識水平、社會環境的影響。在參與農產品電子商務的人群中,部分農戶屬于大學生網絡創業群體,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學習能力比較強,而在經營過程中競爭壓力的存在也促使他們不斷學習和思考,他們獲得經營管理知識的最主要途徑是親身實踐、總結與反思,同時對讀書、參加培訓學習也較為重視。比如在白牛村,大學生村官、返鄉大學生等參與了由政府與浙江農林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共建的電子商務人才實訓基地項目,積極參加每年定期舉辦的實用型(中級班)或者專業型(高級班)的培訓,提升自身的網絡銷售技能。而那些平均年齡較大、受教育水平相對較低的農戶由于自身知識水平的局限,學習能力相對較低,但是受到市場競爭的驅動以及“鄉里鄉親”的示范效應,他們仍然有非常強烈的學習提升意愿,而且在提升學習能力方面具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在創業之初,他們一方面通過自己摸索和向身邊人學習積攢經驗,另一方面他們也通過社會網絡和網絡論壇獲得信息,他們也參與了由政府牽頭組織的培訓班學習。
參與意愿提升創新精神。創新精神體現在經營者從事創造活動的強烈愿望和要求,這主要表現在創新意識和創新動機的自我培養與形成。具有參與意愿的農戶自發形成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促成了創新精神的形成與提升,這種創新精神的存在促進農戶在經營過程中,根據經營環境的變化,不斷探索新的商業模式與流程,以適應環境變化所提出的新要求,提升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的效率。
(二)參與意愿通過作用于外部驅動因素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創新
具有參與意愿的農戶具備互聯網思維、創新意識、創業精神、自組織能力、知識化等特征,而這些特征隨著意愿的增長會產生更加顯著的效應,從而對諸如政策環境、技術驅動、市場需求、產品和服務創新等外部驅動因素產生影響,以此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創新。以顏集鎮的堰下村為例,農戶剛開設涉足花木產品網絡市場時,花木產品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庫存成本和維護成本較高,這導致農戶經營電子商務的風險較大,因此,很難進行大規模的擴張。但是隨著當地農戶參與電子商務的意愿高漲,網店數量超過100家以后,多樣化和規?;牟少徯枨蟠呱酥苓吇ɑ芘l市場的出現。具有互聯網意識、創新意識、創業精神等特點的當地農戶與周邊的花卉批發市場合作創新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也即批發市場為當地的農戶開設了“網上接單-(批發市場)賒賬拿貨-月后結賬”的新模式,由批發商承擔維護花木產品質量、判斷產品等級等功能。在這種創新的模式下,批發市場提供了經營網店“零庫存”和“零風險”的重要保障,大大降低了農戶的進入門檻,從而使得農戶的經營規模迅速擴大。
總結
在本文所研究的案例中,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形成和發展基本遵循“自下而上”的模式,也即受到技術驅動與市場需求的驅動,農戶中的帶頭人率先看到了農產品電子商務中的商業機會,積極投身于此,此時的參與意愿是自發形成的;而隨著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縱深發展,諸如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稅收政策以及資金方面等對于當地電商扶植的政策環境逐漸形成,帶頭人所積累財富的“示范效應”逐漸顯現,此時農戶的參與意愿得到提升,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到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經營活動中。隨著農戶企業家能力、學習能力的形成與創新精神的培養,農戶參與農產品的意愿將進一步得到提升,與此同時也將對諸如政策環境、技術驅動、市場需求、產品和服務創新產生影響,從而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創新。根據案例研究的以上結論,農戶參與意愿作用于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創新的路徑如圖1所示。
參考文獻:
1.孔穎.新媒體時代網絡零售與傳統零售業的融合發展策略[J].商業經濟研究,2016(12)
2.敖貴艷,王靜.鮮活農產品流通渠道創新策略——基于物聯網供應管理視角[J].商業經濟研究,2016(9)
3.楊浩軍.信息不對稱視角下農產品供應鏈模式運作機理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6(19)
4.王克富.論大數據視角下零售業精準營銷的應用實現[J].商業經濟研究,2015(6)
5.陳君.電子商務環境下傳統零售店鋪體驗營銷模式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