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金倉
摘 要:在輸電線路鐵塔大跨越基礎施工中,普遍存在著承臺基礎施工方量大、基礎條件差以及施工周期長等諸多顯著特征,這些都給這類工程的施工帶來了極大地困難。因而加強對架空輸電線路大跨越鐵塔承臺基礎施工研究顯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本文就主要圍繞這一方面的內容展開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輸電線路;基礎施工;大跨越鐵塔承臺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0.117
0 前言
隨著近年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xù)完善和發(fā)展,生產(chǎn)生活的用電需求也呈現(xiàn)出了逐漸增加的態(tài)勢。但是受到地形、地勢、水文等諸多方面客觀條件的限制及影響,很多區(qū)域要想實現(xiàn)集中供電,都需要建設高壓架空輸電線路。然而,在這一類工程建設過程中,通常存在著很多跨越距離非常大的情況,這樣就在客觀方面加大了工程施工的難度系數(shù)和成本。在此將結合具體事例對這類基礎工程的施工進行研究。
1 工程實況及工程相關要素闡述
(1)工程實況概述。本研究以某省輸變電工程公司承建工程為例。這一輸電線路工程總長度超過100km,且在大跨越輸電段采用了四個基塔。這一耐張段是遵照“耐-直-直-耐”的跨越方式建設的。該工程在進行基礎建設時實現(xiàn)了人工挖孔樁技術與鉆孔灌注樁技術的綜合運用。工程中存在著K2,K3兩個跨越塔,這一工程建設對技術規(guī)格的要求非常高,建設周期相對較長且施工難度也比較大。
(2)工程的水文條件及地形分析。該輸電線路建設工程地處丘陵,地形起伏變化較大,K2處于黏性土質的丘陵地帶,底層深處為巖石,K2與K3之間的跨距較大,且有河流阻擋,K3地處河邊,土質為淤泥聚集的沖擊洪層。這樣的地質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建設的難度。
2 人工挖孔樁基礎施工分析
基于地質勘察結果,決定該工程項目K2塔采用人工挖孔樁的基礎形式,在進行建設之前需要結合實際需求,制定更加合理科學的安全保護規(guī)范,由于丘陵地帶地形的限制,在設計初期采用高低腳的設計方式,這樣能夠有效減少降土方量,保證根基扎實,然后采用人工挖孔樁加承臺基礎,具體樁位設計如圖1。
(1)施工難點分析。該工程項目建設在巖石地質上,這就在客觀上增加了開挖的難度。對項目周圍的施工環(huán)境進行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周圍還存在著加大的車流和人流,因而在進行施工時應進行合理控制。根據(jù)具體的設計要求,在進行設計時,應確保開挖樁徑小,樁的長度應合理,同時還應遵照嚴格的技術規(guī)范要求,盡量進行機械作業(yè)。
(2)針對施工重難點的解決辦法。在對工程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之后,決定采用機械和人工有機結合的施工方案,具體如下:其一,在開始施工前,應充分做好施工場地平整工作,同時還應配備相應的排水措施和運土措施。其二,應采用合理的挖孔工序,挖孔期間應注重保護孔壁,不僅應保證好成孔安全,且在開挖相應的深度后,應對砼護壁進行澆筑處理,為切實做好質量控制工作,還應向孔內加入鋼筋[1]。其三,做好放線定位,應環(huán)繞樁加護欄,借此來確保施工安全,同時還應準備好如加氧機之類的機械設備。其四,應遵照由上往下的方式和順序開挖土石,同時應注意好挖填土的平衡,盡量減少棄土,同時應制作相應的混凝土護壁。其五,每開挖一段之后就應對一節(jié)護壁進行澆筑,然后繼續(xù)開挖,最后就能形成樁孔。
(3)人工挖孔樁的施工要點分析。基于安全的人工挖孔樁施工,需要對各種容易出現(xiàn)的安全隱患考慮,并采取相關安全措施。人工挖孔樁的孔內空間小,容易出現(xiàn)缺氧現(xiàn)象,所以需要保持良好通風,人工挖孔樁較深,這就需要防止孔壁出現(xiàn)塌陷的情況,為了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安全隱患,需要在對孔洞地質情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強化孔壁監(jiān)控,防止孔壁坍塌,在出現(xiàn)流沙事故發(fā)生的情況下,可以做好相關技術處理,并且在排除安全隱患之后才能繼續(xù)進行工程施工,以此保證施工人員人身安全。結合規(guī)范流程來執(zhí)行人工挖孔樁施工工作,遵照設計圖和施工標準開展施工,并配備必要的防護裝備,在孔壁施工建設完成之后,相關設計施工人員需要對其質量進行檢測,保證后續(xù)施工的安全性。由于此項目施工會涉及到爆破操作,容易產(chǎn)生孔內安全事故,所以可以采取隔條開挖法,爆破過程中需要停止其他施工操作,確保施工安全。
3 鉆孔灌注樁基礎施工要點分析
在開展本項目施工建設時,K3是建設在河流中的,其土質主要是淤泥,鉆孔灌注法主要就是被應用在這種類型的土質中。因而本工程K3的建設主要就采取這一方法開展,具體如圖2所示。
(1)施工難點以及具體解決辦法。K3主要是建設在軟土地質上,在進行建設前首先應回填施工基面,通常可采用“巖石+碎石”的方法進行回填處理。在澆筑混凝土時,為了更好地防止出現(xiàn)斷層問題,應保證導管插入混凝土土面深度大于1.5米,同時應嚴格遵照工程建設的具體要求。為了切實提供施工中所需材料,還應在基礎周圍建設泥漿池,同時在進行施工時應及時對泥漿池進行清理,使其不給正常施工帶來不良影響。
(2)施工的注意事項。為確保施工能實現(xiàn)正常運行,還應確保黏土達到合適的質量指標,這類工程施工對黏度、含沙率、泥漿比重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為保證施工的安全推進,需要采取鋼筋籠加工棚的安全保障措施,實現(xiàn)施工人員施工保護。針對工程建設中所使用到的機械設備,還應進行嚴格的監(jiān)督和管理,定期對其保養(yǎng)狀態(tài)進行抽檢,并一一記錄,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機械設備符合施工需求,在發(fā)現(xiàn)施工機械設備出現(xiàn)腐蝕損壞的情況下,需要結合實際使用狀態(tài),對其進行保養(yǎng)、大修或者更換,對于施工現(xiàn)場的保障設備安裝工作也需要做到位,比如砂石堆放場的設置,臨時電源的使用等。
4 兩基高塔基礎承臺施工分析
基塔承臺的建設是這類工程建設的重點,其通常需要很多螺栓、鋼筋等,并且這類工程的施工具有難度大、施工周期長等特征。例如,K3的建設應對淤泥等因素的影響加以充分考慮,同時可采取鋼板樁方法進行操作,這樣能起到有效防止淤泥坍塌的功能。混凝土澆筑施工通常還會用到很多原料,諸如支架、模板以及預埋管件等,因而在將進行相應的施工操作時應確保材料與質量要求相符,最基本的是應確保施工中材料不變形[2]。這類工程建設時還可采用分層連續(xù)澆筑的方式進行澆筑。在施工時,還應切實做好內部溫度檢查和控制工作。承臺基礎應在混凝土承臺內埋設冷卻水管,在承臺外側應設置進出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施工完成之后,還應在冷卻水管內高壓噴射注滿水泥漿。其溫控指標可參照如下規(guī)格:混凝土澆筑體在入模溫度基礎上的絕熱溫升值最大值是45℃,其澆筑塊體里表溫差不大于25℃,其降溫速率是2.0℃/d。由于水泥水化熱而引起的混凝土絕熱溫升值可按下述公式計算:
(注:T(t)表示的是混凝土的土齡期t時的絕熱溫升。W代表的是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膠凝材料用量。Q代表的是膠凝材料水化熱總量。C代表的是混凝土比熱,通常是0.92kJ/(kg·℃)~1.0kJ/(kg·℃)。P代表的是混凝土重力密度。M代表的是其同水泥品種和澆筑溫度等的相關系數(shù),t代表的是混凝土的齡期。
但是采取這種澆筑方式對質量規(guī)格的要求相對較高,為切實提升澆筑質量通常應保證分層澆筑的間隔時間盡量短,這樣才能保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前,次層混凝土澆筑能完成。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高壓架空輸電線路鐵塔結構及其基礎設施建設在輸電線路設計體系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在具體開展相應的施工操作中,不僅應嚴格遵照高壓送電線路設計的科學原理進行設計,還應結合不同的地形情況和工程的具體要求,因地制宜開展施工,以最大限度地提升這類工程建設的質量和效果,唯有此,才能更好地保證電力的正常輸送,促進電力事業(yè)實現(xiàn)穩(wěn)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林瀚.探討高壓架空輸電線路大跨越鐵塔承臺基礎施工[J].科學與財富,2017(09):226-228.
[2]賴金祿.高壓輸電線路大跨越鐵塔灌注樁承臺基礎的施工方法[J].企業(yè)技術開發(fā),2016(09):159-160.
[3]張紅軍.輸電線路大跨越鐵塔結構設計[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13(16):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