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舜
摘 要: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快遞業務呈高速增長趨勢,但快遞末端“最后一公里”投遞問題卻成為快遞發展的瓶頸。各快遞公司采取各種措施試圖解決快遞“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包括增加配送人員,包裹代收,設立共同配送點等等,不過還是改變不了人等人的局面。
關鍵詞:收發終端;創新應用;大數據;云計算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0.131
1 智能快遞收發終端的技術方案應用研究
智能快遞收發終端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智能快遞收發終端。它實現了自助存取件的目的,避免了快遞員與終端用戶的直接接觸,節省了快遞員的時間,方便了終端用戶,提高了快遞接收和投遞效率。技術方案是:一種智能快遞收發終端,包括主框架,還包括收件相關部件;收件相關部件包括:智能感應門、橫向傳送帶機構、縱向傳送帶機構、快遞員操作面板、用戶操作臺、攝像頭、信息收發模塊及主控計算機。
2 智能快遞收發終端的創新應用研究
智能快遞收發終端經過前期研究和實際很多發明點為常規設置,有很多技術點需對其創新性進行進一步闡述。仔細比對CN 104008613A 和CN 104700510A兩個專利及研究,將創新點總結歸納為以下幾點:
創新點一:權利要求書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區別于:CN 104008613A 和CN 104700510A這兩者所保護的一種常規設置的收發柜體,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快遞最后一公里的儲藏問題,不能對最后一公里商品信息進行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整理和梳理,也不可導入和導出數據。不能獨立運行,依托外部環境較大,并在安裝的選擇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創新點二:本案權利要求書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智能快遞收發終端主控制計算機除滿足本領域的常規設置之外,能提供大數據和云計算的功能,為后期電子商務區域化提供地方和地區的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創新點三:橫向傳送帶機構5、垂直運輸裝置7是除滿足本領域的常規設置之外,能提供感應輸送帶,目前在國內的感應輸送帶常規設置不能滿足快遞的觸摸式數據傳輸,而橫向傳送帶機構5、垂直運輸裝置7的創新點就在觸摸式數據傳輸的開發和應用。
創新點四:收件儲柜(22)除能滿足常規設置的水平運輸和垂直運輸之外,橫向傳送帶機構5、垂直運輸裝置7能在主控計算機的云計算體現能將所有的收件按照地區和物品種類及大小將快件按照0-9進行自動分類,自動打包成一個整體,可以大大的減少快遞員的區域快遞的分件工作量,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快件的大小能滿足中國現行快遞的最大尺寸區別于:CN 104008613A 和CN 104700510A只能收小件和輕件的不足。
創新點五:稱重模塊3 除能滿足常規設置的重量計算之外,能在主控制計算機大數據和云計算的功能下保證所寄件的物品的安全信息記錄,如:快遞公司的寄件中有國家明令禁止寄送的物品往往在各大運輸和快遞公司中存在,主要核心解決不了的事掃描和記錄工作量太大而CN 104008613A 和CN 104700510A中也沒有解決這一問題,本案中能通過稱重模塊3 和主控制計算機和收件儲柜(22)三重保證和記錄掃描及記錄能將國家明令禁止寄送的物品即時準確的發現并通過橫向傳送帶機構5、垂直運輸裝置7進行退還。
創新點六:稱重模塊3 自動打包系統除滿足常規的快遞單號識別、自動計費等功能之外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動打包,CN 104008613A 和CN 104700510A中提到的自動打包就是普通包裝,在現實中快遞打包要求是相當嚴格的而CN 104008613A 和CN 104700510A不能滿足這一功能,稱重模塊3 自動打包系統是一種低溫的泡沫打包模式,除能滿足CN 104008613A 和CN 104700510A中提到之外,能對快件進行無死角的低溫的泡沫打包可以保證易碎物品的正常運輸。
3 智能快遞收發終端的常規技術手段
權利要求4引用權利要求3,權利要求5引用權利要求2至4中任一項,對于其限定部分的附加技術特征,在快遞收發終端上進行太陽能板、蓄電底座相關布置,以及采用上端的空心容器,這些屬于本領域的常規技術手段。放棄對該權利的保護。
權利要求寄件儲柜23,智能鎖自動鎖屬于本領域的常規技術手段。放棄對該權利的保護。
權利要求攝像頭10本項目為常規設置,放棄對該權利的保護。
權利要求信息顯示屏12和主框架2本項目為常規設置,放棄對該權利的保護。
參考文獻:
[1]付先凱.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快遞收發系統設計[J].山東工業技術,2015(01):207.
[2]鄒恒濤.基于Smart210的智能快遞柜終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安徽大學,2016.
[3]邵天會,張佳強,唐嘉遙,鄂騰,劉虹余.基于“互聯網+”的物流系統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6(24):34-35.
[4]洪厚興.黑馬”智能快件箱[J].新產經,2013(11):34-35.
[5]梁歡歡.智能快件箱的現狀及現行問題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