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倪文東


NI WEN DONG倪文東
陜西黃陵人。1982年畢業于西北大學中文系。曾為西北大學藝術系教授、陜西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太白印社社長等。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書法專業教授。

王僧虔是王羲之的四世族孫、王珣的孫子,他的書法風流不羈,內含筋骨,別具一格,受到時人推重,如宋文帝劉義隆就稱贊王僧虔,說他不但書法超過了王獻之,才能和氣量也超過了王獻之。王僧虔有子王慈和王志,書學其父,也寫得一筆好字。
相傳有一次,齊高帝蕭道成和王僧虔比試書法。寫完后,高帝問王僧虔:“我的書法和你的相比,誰為第一?”王僧虔明明知道皇帝的書法不如自己,但礙于圣威,不便直說,于是靈機一動,答道:“我的書法在臣子中為第一;陛下的書法在帝王中為第一。”蕭道成原想借比試書法來試探王僧虔對自己的態度,沒想到王僧虔回答得這么巧妙,于是笑著說:“你可算是一個善自為謀的人了!”
王僧虔不僅寫得一筆好字,對書法理論也頗有研究,他是書法史上第一個鮮明地提出書法美學觀點的人,他在書法理論專著《筆意贊》序中寫道:“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這種“形神俱得,神采為上”的觀點,對后世書法產生了深遠影響。王僧虔的書法并不刻意追求外形的端整,而是著意于風神動人,先形后神,忘形得神,自有一種風流氣骨,這亦對后世產生了重要影響。
背景資料:
王僧虔(426—485),南朝齊書法家。字簡穆,瑯琊臨沂(今屬山東)人。初仕宋,累官尚書令,入齊,遷侍中。王僧虔善書法,工楷、行書。他的書法能繼承祖法,時人將他比作王獻之。泰始中為吳興太守,昔王獻之亦曾守吳興,又都善書法,有書名,前后輝映,實為難得。《書評》稱其書法“奕奕皆有一種風流氣骨”。張懷瓘《書斷》曰:“(僧虔書法)夜述小客,尤尚古直,若溪澗含水,岡巒被雪,雖極清肅,而寡于風味。”《述書賦》曰:“神氣高全,耿介鋒芒。發卷伸紙,滿目輝光。”其書跡有唐摹本《太子舍人帖》見于《萬歲通天帖》,又《淳化帖》和《大觀帖》存有《劉伯寵》《謝憲》,見《中國法帖全集》。著有《論書》《筆意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