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德惠
2018年3月,春意盎然。筆者有幸拜訪上海102歲的書法家沈宗鎬。沈老鶴發童顏,雖然略顯清瘦,卻精神矍鑠,戴著一副老花鏡,慈祥的目光從鏡片后穿過來,獨自捧出一大疊作品集來,陪同筆者觀賞書法墨寶。
鐘情筆墨身心正
如此一幅幅深見功力的作品卻是在沈宗鎬退休以后久練而成。沈宗鎬是1916年生人,幼承庭訓,酷愛書法,長期從事文化工作。70歲重握毛穎,對一位老人而言,他要比常人花更多的時間和耐心去對待他所鐘愛的書法藝術,不僅僅沉浸翰墨,孜孜以求,更不敢有絲毫怠慢。
追溯20年學書過程,沈老深感書山之高、學海之深,只有勤奮苦練,熟諳筆法技法,廣覽古今碑帖,方有可能進入堂奧,知其甘苦,悟其真諦。談到對中國書法的看法,沈老的一段話讓人深思,他說:“水有源頭,路有方向,歷史長河縱橫蜿蜒,奔騰不息。藝術是歷史的寫真,也是歷史的縮影。尊重歷史,尊重藝術,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實踐、進取、開拓、創新,是歷史賦予藝術家義不容辭的責任。”
仔細品味沈老的作品,不難看出他以二王為宗,既富有人文氣息,又重傳統、重實踐、重探索、重創意的書法造詣。誠如著名作家戚泉木先生所言:“沈老之書,既如行云流水,遒勁雄健,又剛柔相濟,變化莫測。”
是由于他正直的人品和崇高的藝術追求,得到了汪道涵、夏征農、楊堤、邵洛羊、周慧珺等老領導與書畫名家的一致好評,并與他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樂事無如晚節香
1989年6月27日,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的一些老同志愛好書畫,成立了“蒼松書畫社”, 原上海市長汪道涵和統戰部等人被薦為名譽社長。離休干部沈宗鎬時已古稀之年,擔任“蒼松書畫社”秘書長、常務副社長等職,后當名譽社長。
1998年9月15日,沈老攜帶作品,參加了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上海市拍賣行為抗洪救災舉辦“1998賑災慈善書畫義拍”活動,將所得善款24萬余元全數捐贈災區人民重建家園, 沈老卻淡淡一笑,坦言:“一個人活著,總應該為國家和人民做些有益的事。 助人為樂,自得其樂,皆大歡喜,不亦樂乎? ”他還向北京、上海、江西、云南、貴州、寧夏等地公益事業慈善機關和希望小學捐贈作品,助人為樂。
老壽星繼而談及兩岸民間人士交流書法作品之事。他指點一份陳立夫書法作品復印件,述其來歷:當初1995年4月, 上海舉行“謝晉元將軍誕辰90周年海峽兩岸書畫展”, 沈老等書法家和上海市政協委員出席了開幕式活動。他的好友書法家丁惠增緣此機遇結識了孫中山先生的外孫王弘之, 通過這層關系,又與寓居臺灣的陳立夫建立了通訊聯系, 傳遞熱愛故土和炎黃子孫同胞鄉情。陳立夫曾經當選為“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名譽會長。 2001年,陳立夫百歲高齡離開人世, 絕筆墨寶“養身在動, 養心在靜”由陳家后人遵從其生前遺囑特地贈予滬上的丁惠增。
老壽星的話發人深省: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彰顯炎黃子孫一片丹心,也蘊含了海峽兩岸同胞振興中華共同心愿。
人生百歲亦尋常
沈老年曾經請教上海一位書法家蘇局仙,難以忘懷老前輩 “書法能長壽”一語。書法家多長壽,古稀之年是古人夢寐以求壽數,唐代顏真卿76歲,宋代歐陽詢84歲,明代文征明89歲,現代人陳立夫102歲,蘇局仙110歲……沈老開懷大笑,朗聲說道:“鐘情筆墨,心正身正,摒棄雜念,平衡心態,穩定情緒,心平氣和,胸襟開闊,書法益壽,水到渠成。”
沈老言簡意賅地介紹他70歲以來30多年間老有所樂研習書法的切身體會:現代人重視中國書法優良傳統,志存高遠,筆墨動靜,養生益壽,沈老深有體會:執筆寫毛筆字時,提腕懸肘舒轉運動,讓手指、手臂、雙肩、后背甚至兩腿肌肉和神經都得到了適當的運動,可以調節肌肉神經連鎖反應,舒緩又不激烈。書法體現了“動”“靜”結合兼以養神保形效果,促使體內陰陽平衡,延緩細胞的分裂周期,適當運動腦力體力,有益新陳代謝功能正常。
“書法能靜心。”沈老告訴筆者:“古稀之年,重握毛穎,沉浸翰墨,心境愉悅,讀帖寫字,有益健康。”1982年,沈老被查出患有腸癌,動了手術,當時身體極度虛弱。據說絕癥復發率比例相當高,然而,沈老在愛妻陪伴下到四川的女兒家養病,瀏覽大好河山自然風光,適當鍛煉身體,閑時勤練書法,陶冶情操,心曠神怡,遵從醫囑按時服藥療理,3年歲月,斗轉星移,復診結論:康復如常!沈老回憶36年抗病養生經歷,至少與數十年來堅持研習書法寫毛筆字是有一定關系的。
沈老給筆者觀賞汪道涵題字的《沈宗鎬書法集》、《蒼松書畫作品選集》及書贈沈宗鎬之“翰墨生輝”筆跡,筆者又仔細閱看沈老86歲為他的老戰友“百歲樂懷”那年所書賀詞:“人生百歲亦尋常,樂事無如晚節香,有限余年仍足惜,完成最后一篇章。”筆者冒昧叩問:“沈老,這也是您老人家心聲吧?”老壽星微微點頭,輕語:“真沒想到阿拉一百零二歲依然健在!生活能自理,能吃能喝能走動能看書能看報能練字。其實,我的人生百歲亦尋常,只是與海內外同胞感受香港回歸喜悅之情、成功舉辦中國上海 ‘世博會盛況、神州載人飛船登月……可以說是‘有限余年仍足惜, 樂見中國夢又圓!”
目前,沈老一大家子四代共十幾口人,最小的只有2歲。他有3個兒子和3個女兒,商定輪流每人負責一個月期限全天候照顧老壽星,主要“任務”為:家務購物、烹調飯菜、偶爾陪護沈老出外參加公益活動。老壽星時常在本人寓所同6個子女小家庭成員從各自家中紛至沓來歡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
沈老臥室南側陽臺角落堆放雜物,老壽星就在此狹窄空間進行自己獨創的簡易“健身操”——仰脖俯臉、揚臂甩手、轉身彎腰、舉足曲腿、下蹲起立。沈老笑語盈盈:“古人曰‘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房櫳雖小天地大,不足回旋睡有余;今人語‘斯是陋室,唯書香馨,‘房子雖小天地大,彰顯丹心百年余……書香墨韻,助人康樂。”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