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飛翔
摘要:散文是中國文學創作的一種體裁形式,散文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留下了非常輝煌的一部,優秀的散文作品不勝枚舉。自古以來散文就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寄托的重要形式,作者會使用優美的文字對某個主題展開描寫或記敘,寫作手法和形式比較寬松,而內在精神與情感又非常集中,是文字創作者非常喜歡采用的一種形式。高中階段學生開始全面接觸散文,散文的閱讀理解及創作是高中語文教學重點環節,而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點又給學生們的散文閱讀理解帶來了一定困難,特別是如何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感悟散文給他們心靈帶來的觸動是所有高中語文教師都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本文主要圍繞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與突破展開分析研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 散文閱讀 審美困境與突破
散文創作比較靈活,作者可以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文字創作,這也使得中國文學史上誕生了數量眾多的優秀散文作品。在信息傳播高速發展的今天,學生們接觸的快餐文學越來越多,散文這種看似松散卻內在豐滿的文學作品被很多學生遺忘和忽視,高中語文教師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幫助學生領略散文文字背后的審美情趣,推動散文傳播與創作的可持續發展。
一、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分析
審美是發自內心的一種心靈體驗,學生們需要深刻理解文字背后所承載的思想,并激發自己對這些思想的認同與共鳴,才能夠認識到散文的美。但是高中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教學卻存在很多困難,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散文內容與審美概念間存在偏差
散文閱讀教學與常規概念上的散文閱讀之間存在巨大差異性,教師開展的閱讀教學活動是幫助學生去理解和閱讀散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觀性應該占據主要地位,教師需要輔助學生完成閱讀,而不能夠自己將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學生。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會直接將預先設定的觀點直接傳達給學生,學生們的審美培養也變成了審美灌輸,教師強制學生形成審美定式,最終導致學生們無法形成獨立的審美意識,甚至于散文閱讀教學材料的審美趨向徹底相反。
(二)審美教學背景與閱讀教學相脫離
散文的創作是作者在某種特殊環境下受到外界環境影響而產生的心情波動的產物,而大部分高中教師在進行散文閱讀教學是往往會對這些創作背景一帶而過,并不會將其作為教學重點。但事實上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是無法脫離這些創作背景的,學生們對作者所處環境和因此產生的心情變化缺乏足夠了解就會導致審美偏差。
(三)教學目標與審美培養間存在矛盾
高中語文教學主要目標是為了應對考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將考試取得好成績作為首要目標。這就使得很多教師會要求學生嚴格按照所謂的“標準答案”去理解和認識高中散文,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剝奪了,他們只能夠被動地按照教師的要求去記憶答案,不但未能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甚至會對出現模式化的審美思維。
二、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突破策略
針對當前高中語文閱讀審美教學的審美困境,教師應該從自身教學活動的改變做起,重新構建審美教學策略,運用全新的方式展開散文閱讀教學。
(一)重建審美內容
教師首先要轉變自己固有的教學思想,每一個讀者眼中的文字藝術作品是完全不同的,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審美意識。教師不要按照按照自己的思維邏輯預先設定教學內容,要積極引導學生,使得他們可以站在自己的審美角度上去理解文章的內容。對于學生一些跳出固有思維模式,具有創新性的審美思考與探索,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鼓勵和認可,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使得他們變得更加積極主動。
(二)重建審美標準
審美標準的構建直接決定了閱讀者的審美思路,決定了他們對散文作品的判斷。高中學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對待很多事物他們都具有獨立性的看法,這些想法在教師看來并不見得正確,但是教師要適時加以引導,重新構建其全新的審美標準。當學生的思路控制在這個范圍內時,教師就不要強行轉變學生們的想法,幫助學生在不但的審美探索中最終形成科學系統的審美觀。
(三)重建審美秩序
當前的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環境并不利于審美秩序的發展,教師可以重建審美秩序,在語文考試需求及審美能力培養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不要站在教育的高點上對學生提出要求,而是要讓學生通過學習與體驗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將教學活動與審美能力培養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既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又能夠有效推動語文教學的發展。
三、結語
通過散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是當前語文教學的重要研究方向,針對當前存在的困境,教師需要從轉變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入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盛媛.高中語文古代散文的審美價值及其教學策略研究[D].贛南師范學院,2014.
[2]羅莉莉.探究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J].吉林教育,2017,(22).
[3]陸劍華.淺談高中語文散文類文本閱讀教學審美[J].高考,2017,(12).
(作者單位:吉林省大安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