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舒雅
【摘要】本文通過論述一對一課型這種新興起來的課型不同于傳統大班教學的特點,指出學者目前對這種特殊課型的研究并不多,教師們也缺乏有效的指導,這與大批急需速成的留學生、商務人士的需求形成矛盾。那么,如何為有著個性化需求的學生上好一對一課型,使他們用較短的時間收獲較多的知識就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就是從這一角度,結合筆者自身經驗,以筆者教了一學期的一位24歲性格內向的韓國女學生為例,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一對一課型;性格內向;韓國留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來華工作者和留學生人數的快速增長,對外漢語一對一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組織方式和教學方法在一些城市已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相對于在中國通過學歷教育接受漢語學習的人群來說,作為一對一漢語教學的主要學習群體的外籍工作者及其家屬、在華留學生、短期來華培訓學生的數量以及規模都不算大。但是,作為一種重要的對我國日益增加的外籍工作者和留學生的漢語教學形式,一對一教學的成功與否仍舊意義重大。
一對一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組織方式和教學方法,之所以能在目前國外得到肯定,是因為這種教學模式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和針對性,能夠產生比較好的教學效果。此外,在職、經商或是專門學語言的外籍人士學習漢語有極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他們急需使用漢語處理生活和工作上的問題,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往往就成了這類學習者學漢語的最佳選擇。學生在一對一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和教師的單獨溝通,能夠充分地滿足自己特定的學習需求、適應自己特定的學習條件,快速提升目標語言能力,從而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也能夠盡快地滿足他們自身的需求。
那么,怎么讓一個從未學過漢語或者略有漢語基礎的外國留學生在短時間內最快最好地掌握漢語就成了對外漢語教學界需要解決的問題。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個人背景大不相同,年齡、性格、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學習策略等都存在極大差異。此外,學生有各自不同的學習目的和動機。怎樣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目的,應該是對外漢語教師不斷探索的問題。就集中教授模式而言,教師難以統一學生不同的情況而無法調整每個人的課程內容和上課速度,學生如有疑惑也不容易及時得到反饋。而在一對一教學中,教師能更便捷地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對于學習就更為投入,并積極地做出反饋,課堂中會相對大膽地提問,嘗試用有限的詞匯和教師進行溝通,教學效果會比較理想。因此,研究如何針對學生自身性格特征及個人需求因材施教,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豐富對外漢語教學的理論和實踐,并為傳統課堂教學提供借鑒。而國內目前對此所做的研究并不多,所以對外漢語一對一教學的研究具有其必要性。
那么,我們先來探討一下對外漢語一對一教學有哪些特點:
其一,針對性強。
通常選讀個別教學的學生其實都有更為特別的考慮與意愿,如:學生的社會角色、學習風格、學習態度等因素帶來的差異,需要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學習;或是學生的時間、性格、個人學習特點有特別需求,需要借助個別教學提供幫助。現在也有不少學生在大班課程之余,利用個別課加強語法、口語或是寫作等方面的訓練,以提升自身的語言能力。因此,一對一教學有著更好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其二,教學計劃和教法不同于大班教學。
一對一教學中,學生有要求可以方便地提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調整教學。一對一教學因考慮學生的需求,所以在教材的選擇和使用上有著截然不同的特性,無法像集體課堂教學一樣采用統一教材和固定進度的集體授課模式,而必須遷就學生生活或是工作上的需要,學生的性格特點,針對學生個人量身制定學習方案,并在教學中根據進度、學生掌握情況、接受能力、需求的變化等選擇合適的教材,并適時調整教學方式、教學計劃。
其三,對教師把握課堂的要求高。
一對一教學不像大班教學有諸多學生能在課堂上互動練習,在師生人數上,僅有教師和一名學生,所以很多活動無法展開,易流于枯燥或緊繃,需要學生有較高的注意力。由于課堂參與人數很少,漢語課堂更不能滿堂灌,那么,這就需要教師能夠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多使用一些能夠使課堂活躍起來的因素,吸引學生的注意,將知識高質量地傳授給學生。不僅如此,教師還需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尤其是性格內向、不輕易表露對教學看法的學生,雖然如此,教師還是可以通過觀察學生表情或親切詢問來了解學生的接受程度。在這點上,一對一教學中教師能做到大班教學難以做到的隨時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但同時也對教師調動上課氛圍和把握課程進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既然考慮到一對一教學有以上這些特點,那么如何做到切實有效的教學?學生有各自不同的需要,怎樣針對學生的需要調整教學行為?教師對不同性格特征的學生又該采取怎樣的教學方式才有效?這些都是迫切需要我們去探討的問題。可見根據學生性格特征及個人需求因材施教,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豐富對外漢語教學的理論和實踐,并為傳統課堂教學實踐提供借鑒。筆者恰好正在給一名性格偏內向的韓國學生上一對一課,并且持續了一學期,所以在這里僅以自身的一點經驗談談看法。本文選取的是如何針對性格內向學生切實有效地上好對外漢語一對一教學課這一角度進行研究。
下面筆者將以自己的這位韓國學生為個例,談一談對性格內向學生的一對一課程教學策略。首先來看學生的基本情況:
一、學生基本情況
(一)性格及個人教育背景
我的學生A是一名來自韓國濟州的女生,2017年時24周歲,來中國之前已經在韓國完成了本科學業并開始工作,她本科時的專業是社會關系,并且她在韓國時已經在補習班學了半年左右的漢語,每周一到周五各上一個小時的漢語聽力課、閱讀課、語法課。2017年秋季學期,她到中國上海的華東師范大學作為語言生專門學習漢語,學漢語的目標也很明確,即通過HSK5級(她在補習班結束時已經通過了4級考試),并且回到韓國找一份跟漢語相關的工作。她在華東師范大學的閱讀課用的教材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基礎漢語40課》的下冊,口語課用的教材是《發展漢語》系列的中級口語(I)。受她的課程安排所限,我跟她的一對一學習時間是彈性的,一般安排在周一到周五的下午1點—2點半或是3點 半—5點,每周兩次課,一次一個半小時。她的學習態度很認真,我們每周也能保證上兩次課,上課地點選擇在她宿舍旁安靜的小教室,不會被打擾。
A性格比較內向,平時交際不廣,但有摯友,好靜,做事猶豫不決,行為不易受沖動的影響,不喜歡刺激,喜歡有秩序的生活和工作,情緒傾向于悲觀、學漢語時比一般人更顯焦慮。她平時對人和事比較矜持,即使是在對韓國人來說很重要的圣誕節時,她也不參加聚會或是像很多留學生那樣去酒吧。這一點符合許多研究者對韓國學生的性格特點所做的研究,如郭莉提出的“性格上略為保守、含蓄,喜歡安靜、害怕被別人打擾”。
(二)漢語基礎
在2015年秋季學期之初,我就開始對A進行一對一的課程輔導,雖然她來中國前已經在補習班學了半年左右的漢語,每周一到周五各上一個小時的漢語聽力課、閱讀課、語法課,并且在補習班結束時通過了HSK4級考試。她是在結束補習班的課程半年后來中國的。學期剛開始時,她的漢語水平不高,口語很勉強,說的句子也很短,說話前常常沉思很久仍說不出話,常需要拿出手機查詞典,日常交流有明顯障礙,例如她曾說出“見面(停頓)什么時候?”、“這個(停頓)什么?”、“這個(停頓)什么意思?”這樣的句子;詞匯認識的也不多,但鑒于她來中國前已經通過了HSK4級考試,所以筆者姑且認為她已經掌握了4級考試要求的1200個詞匯;閱讀上她已經能夠自主在課后借助詞典閱讀HSK5級考試中的閱讀文章,并且完成課后練習;聽力上只能聽懂一些生活中用詞簡單,長度很短的句子,比如在哪里見面,在哪里吃飯這樣的句子;寫作上可以寫一些句式簡單、長度較短的句子,但是寫字、用詞、語法上的錯誤很多,例如她的作業上有這樣一個句子“她馬上有上課”。
二、教學策略
(一)針對學生的需要教學
A來這里學習的目的很明確,因為她之前已經步入工作,公司要求她通過HSK5級考試。所以她的目的就是提高自己漢語各方面的水平,通過HSK5級考試,并且在韓國找到一份需要用漢語的工作,為以后的工作做準備。但由于她感到單純跟著正常的教學班級學習有一些劣勢,比如課堂上和課后遇到的問題難以解決、課下她自己做的HSK5級的練習題中的問題也無法解決、課堂上由于她內斂的性格發言機會少等,所以她希望在我的一對一課堂上能解決她課上課下的漢語疑難問題,幫她培養漢語發音、詞匯、語法、寫作各方面的能力并且幫助她練習口語,以盡快提高她的各方面的漢語水平,并且能完成基本生活中的溝通。
筆者為她選定的教材是她在大班教學中正在使用的《基礎漢語40課》的中級的下冊和《發展漢語》系列的中級口語(I)。此外還選擇了漢辦的HSK5級練習題讓她作為輔助練習來做,有不會的題目我也一并解決。在上課時,筆者會按照她的要求,幫她補充詞義、語音、語法各方面的知識。 另外,考慮到A以后會找需要說漢語、用漢語的工作,筆者有意在授課中讓A多說多用生活中常用的詞匯,鼓勵她多開口。同時,筆者也有意在教學語言中重復使用和她一起學過的詞匯、語法點,對她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另外,語言是一種系統,漢語更是這樣,學習它一定要循序漸進。教師一方面要對教學有很強的計劃性,統籌把握,另一方面也要備課充分,做好回答學生提出各種可能的問題的準備。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學生A比較安靜,主動說話不多,往往需要老師更多的提問去推動。筆者經常鼓勵她多開口說,畢竟以后她在公司的工作中要說漢語,于是,我們有時會分別扮演客戶和業務員,就所學課文內容對話。這樣既調動了課堂氣氛,也有利于她學以致用,而且她的反饋也很好,覺得漢語很有意思。
另外,課前課后,我也常常詢問她最近上大班課和一對一課感覺怎么樣?老師講的能聽懂多少?課后做題目時有什么困難?這樣既有助于我了解她的學習情況,為她做進一步的指導,也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師生感情融洽。
有時,我講的詞匯或語法較難她不能接受時,我會換一個更簡單的說法,甚至是開玩笑,如果她還不能理解,我會給她舉一些生活上的例子,或者是造一個句子來幫助她理解,甚至是使用肢體語言,或者其他的輔助手段,而不是純粹的講授。也有時,漢語的一些詞語、俗語含有深層的文化意蘊,我會不妨給她講解一下,既擴充了她的知識,又很有意思,有利于引起她對漢語的興趣。例如,在講解“潑冷水”這個詞時,我先給她講了“潑冷水”的字面意思是“把冷水倒在別人身上”,接著又給她講了“不支持、不贊同別人”這個深層意思。她聽后表示漢語很有意思,甚至非常開心地說韓語也有這樣的用法。
(三)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尊師重教是韓國人的傳統,韓國學生對教師很尊重,即使對教學有點看法,也不會直接表露出來。而且我的學生性格比較壓抑,容易產生消極悲觀的情緒,如果能讓她在練習和實踐中發現自己的語言交際能力有所提高,就會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反之,如果她發現自己沒有進步,就會失去信心。所以教師要善于細心觀察,發現學生在禮貌的背后對教學的意見,才能更好地改進教學。
在閑聊時,筆者從A婉約的話語中得知,她現在的困惑是上課時能聽懂老師說的90%-95%的話語,也可以認讀并了解所有的課文,可是一到真實的生活情景,就似乎成了啞巴,結結巴巴地說不上兩句。分析原因,是跟她性格內斂、十分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有很大關系。為此,筆者十分注重幫助她樹立自信心,鼓勵她不要怕犯錯誤,告知她剛開始錯誤多一點沒關系,錯誤慢慢就會減少。
A的學習態度很認真,對于語法點的學習也非常用心,可是有時語法點的使用又使她覺得很困難,比如在講解“沒什么……頭”這個語法點時,考慮到她的語言水平,我告訴她意思就是“不 好……”即“這部電影沒什么看頭”意思就是“這部電影不好看”;“這兒的菜沒什么吃頭”就是說“這兒的菜不好吃”,但是她會去追究“沒什么”的意思和“頭”的意思,于是我告訴她“沒什么”在這句話里就是“覺得某個東西不太好”,又告訴她“頭”在這里不是“腦袋”,而是沒有具體的意思,于是她終于明白了,但是她覺得漢語里的這種情況讓她很苦惱,不知道該怎么學。為了不至于讓她的積極性受到影響,我告訴她這種情況是很難,對于外國人來說都很難理解,但是等你學得多了,見得也多了,慢慢就會體會出深層的用法了。
對于單詞的學習,A說她覺得記住筆畫、拼音和意義都很難,而且她常常背過單詞之后很快就忘了。對此,我告訴她,記單詞的確很難,漢語的單詞由于拼音和字形沒有關系,就更難記了,但是中國的學生小時候學寫漢字的時候,也是一個一個死記硬背的,所以鼓勵她不要怕難,并提醒她注意偏旁的規律性,這樣更容易記憶;另外又告訴她,最常用的漢字只有3500個左右,許多詞語的意思都和組成它們的字意相關,而記住這些字,就能解決絕大部分的交際用詞了,普通的中國人也只能記住5000—10000字,所以她不需要記住太多的字,她聽后情緒明顯舒緩很多。
A在起初時常常說漢語很難,我就告訴她,漢語確實是難,對所有人來說都難,但是只要你方法得當,肯努力,勤練習,一定能學好漢語,看得出來,她聽后很感動,并且堅定了學習漢語的決心。
(四)幫助學生改變偏誤
學生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偏誤,因此,在上課時,筆者有意注意A的偏誤,并著意幫她改正。當我發現她終于把某個一直以來的偏誤改正以后,就會夸她很棒。例如,在韓語里,是賓語在前,謂語在后,所以開始時,她常常說“見面他”,我多次指出應該是“見他”或者是“和他見面”,但是她還是用了很久的“見面他”,幾乎她每次說錯我都會指出“和他見面”,后來,當她自己說出“和他見面”時,我非常敏銳地發現了她的變化,并且馬上夸獎她,她顯得很開心,對她自己的進步很滿意。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也一直鼓勵她多用我們學習過的詞匯和語法說話、造句,并且也會在自己的教學語言中多使用和她一起學過的單詞、語法,幫她鞏固。后來,每當我發現她句子語序由不對變對時,說的句子變長時,或者使用了我們新學過的單詞、語法時,都毫不吝嗇的夸獎她,一直到課程結束時,她已經改正了許多偏誤,也對學習漢語充滿信心。
(五)課外強化技能訓練
A學習漢語的目的是為了全面地掌握漢語各方面的技能。她如果要融入漢語工作環境,就必須要有比較好的聽說讀寫能力。針對她內向的性格特征和學習的需求,我們在上一對一課時分別加強聽說讀寫這四方面的強化訓練:聽力要求其每天聽1小時漢語教材的錄音;每次上會話課時,筆者都會與她就課本上的話題做一個模擬真實情景的口語練習;閱讀課一周做兩篇HSK5級練習題上的閱讀題;寫作課一周寫兩篇《基礎漢語40課》下冊中的短作文。
學生A勤奮刻苦,喜歡有秩序有計劃地去學習,教師明確告知短期內要完成的目標,她會積極配合,一般都會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并且由我和她一起解決她的疑難問題。
通過以上五個方面的培養,經歷了一個學期的強化訓練,A的聽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上能聽懂正常語速的漢語;口語也說得通順許多,基本可以完成教學交流;詞匯和近義詞已經掌握不少,語法方面,不僅教材上語法點均已一一掌握,我給她補充的許多語法背后的文化知識也有所了解,另外,還讓她熟悉了漢語句子基本的語法結構,這對她說、寫、讀漢語句子都很有幫助。總結起來,她這個學期收獲很大。她甚至在期末考試之后,獲得了華東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為她頒發的優秀學生榮譽證書,筆者也由衷地為她高興。筆者能很明顯地感覺到她學漢語的自信心大大增強了,也更愿意與人交流,性格比以前開朗了。
參考文獻
[1]郭莉.越南留學生漢語學習語法偏誤分析[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3.
[2]費暐穎.對外漢語一對一教學的靈活性與系統性問題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3.
[3]徐子亮.個別教育條件下學習主體認知漢語的特點[A].見:吳仁甫,易源,狄蓉.對外漢語一對一個別教授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4]石旭登.從課堂到個別一一轉換的困境和策略[A].見:吳仁甫,易源,狄蓉.對外漢語一對一個別教授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5]楊婧.對外漢語一對一教學淺析[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0.
[6]史雪媛.試論情景教學在對外漢語一對一課堂上的應用[D].蘇州:蘇州大學,2013.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