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畫作為中國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因精美細致、色彩鮮明、構圖精巧、韻味深長而備受后世稱贊,尤其是宋畫中花鳥畫的高度繁榮對當代畫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當今,在繼承宋畫獨具一格的美學價值的同時,當代花鳥畫的創作層出不窮、大放異彩,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創新的過程中融匯,是當今工筆花鳥畫的特色。
關鍵詞:宋畫;工筆花鳥畫;繼承影響
宋代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時代,重文輕武的文化背景造就了宋代文學藝術的高度繁榮。受高層統治階級的影響和推崇,工筆花鳥畫在宋代達到了頂峰,在此期間出現了大量優秀工筆花鳥畫作品,并對后世工筆花鳥畫的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當代工筆花鳥畫在秉承宋人創作的基礎上,很大程度上融入當代文化元素,一新一舊,一古一今,當代畫者將兩者巧妙的結合起來,進而將當代花鳥畫的創作推向了一個新境界。
一、宋代花鳥工筆畫的藝術特征
宋代文人在理學思想的指導下,無論是文學創作還是藝術創作,都推崇一種自然美,特別是宋畫中的花鳥畫,線條、色彩、構圖、意境均有著自身獨特之處。
(一)淡薄靜雅、精簡明快
宋人的審美不同于魏晉的瀟灑、隋唐的豪放,他們更多的是將自己的審美放在離身邊最近的事物中,發現自然中的點點滴滴,在細膩的筆畫中帶有幾分自我性情的舒放。這一審美趨向使宋代工筆花鳥畫多呈現出一種淡然、恬靜、清爽、簡明之態,例如:張茂的《雙鴛鴦圖》,整副圖乍一看上去空曠而了無一物,細看之則構圖精巧別致,所繪之物不多,遠處一對鴛鴦嬉戲在水中,旁邊只有三兩枝蘆葦殘枝,淡淡的雪痕附著其上,一只幼鳥矗立枝頭,另一只似箭飛出而下,其他再無一物,整張圖大量的留白,但觀者卻沉浸于中,早春的一絲絲寒意隨著畫中的生擒嬉戲油然而生。宋畫就是這樣精簡明了,刪繁就簡,用最簡單的手筆將復雜的自然描繪出來。
(二)線條細膩、描摹逼真
宋人著力推崇一種自然美,對于事物的呈現不再是一種飄逸、浪漫的形式,更多的是一種寫實、還原的態度。像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區區幾米畫卷卻能展現出整個北宋王朝的繁盛之氣,仔細觀看,上到店鋪經幡,下到舟橋板路,大到建筑遠山,小到市井民眾,無一不是活靈活現、呼之即出,整看是一幅歷史宏偉長卷,單看每一處又是一幅幅家長里短,真實的讓人覺得這不單單是一幅畫,而就是身邊的日常百態。
同樣,宋人的花鳥畫也是如此,對于植物花蓓、走獸飛禽更多的是注重細節和神韻,在注重事物的細節之處,以極為細膩的筆畫勾勒出事物原有的神韻之美,實為難得可貴。如:故宮博物館藏宋佚名絹本《碧桃圖》,全圖繪碧桃兩枝,在枝干處有含苞待放者數朵,花瓣層層勾勒,后進行多層暈染,色澤鮮明,筆畫精細。
(三)蘊藉含蓄、意味深長
中國古典文學在創作中往往喜歡一種蘊藉美,而這種文學審美的需求間接性對繪畫藝術的創作了深遠影響,因此在中國古典藝術文化中,一種含蓄、柔和、且飽含意蘊的手法備受推崇,在宋代花鳥畫中也依然如此,畫家在注重所繪事物的細節寫實的同時,整個畫卷的構圖卻能給人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例如:吳炳的《出水芙蓉圖》,畫中所繪荷花立于水中,畫卷水面的處理采用了色彩差,筆調細膩,一種淤泥與清水的分層似隱似現,以此來體現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格。整幅圖但就荷花一朵,荷葉幾片,其余再多無一物,但荷花立水而出,潔白高雅的安然之態正寓意了君子潔身自好的高尚品質。
二、當代工筆花鳥畫的繼承與創新
當今,人們的審美需求日益增大且與前朝相比變化甚大,同時隨著繪畫顏料、技法、元素的層出不窮,推動著當代花鳥畫的不斷向前發展。為了繼承優秀的傳統工藝,當代畫家在現代化元素的影響下結合著優秀的古典文化,積極地為花鳥畫尋找一條新的出路。
(一)色彩搭配
一幅畫作首先呈現給觀眾的就是視覺效果,色彩的靈活運用是一幅畫的關鍵,宋代工筆畫遵從事物的原有本色,在此基礎上采用勾勒、暈染等手法,從而達到一種純凈、均勻、自然的色彩效果,而宋畫高雅、細膩的色彩特點備受當代眾多畫家和派別推崇。像當代畫家蘇百均,他就宋畫細致入微這一特性極具研究和揣悟,在繪畫創作時,對身邊事物觀察極為細致,結合當代的寫生技巧不僅表現了事物原有的本質美,而且還帶有一種異樣的韻味。像其代表作《七月盛開的三棱劍花》,全畫以藍、白兩種顏色為主,花和葉相互交疊鋪呈開來,看似交叉迷離、跌宕起伏,但整幅畫卻讓人看后倍感淡然寧靜,實為高超。
再者,宋畫在色彩選擇上偏向于素雅清單,給人一種清新寧靜之感。江宏偉的畫作就具有明顯的“宋詩”風格,像作品《秋水戲鴨》全畫完全部用墨暈染,無論是荷葉、蓮蓬還是水中嬉戲的雙鴨,形態靈活生動,簡單的幾筆勾勒出池邊水草,于無形中增添了畫中的自然的氣息。
當代畫家在色彩的運用表現上,不僅借鑒傳統的色彩運用形式外,而且善于注重與時代審美趨向相結合,從而使工筆畫的色彩內容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革新。
(二)構圖空間
宋代工筆花鳥畫的構圖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全景式構圖,另一種是折枝式構圖。全景式構圖就是將所有景物巧妙有序的安排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而折枝式構圖則以簡約為主,以精細生動地描繪重要事物為重點,使畫面達到以小勝大、以簡勝繁的審美效果。
當代許多名家的作品多多少少均會受到宋代工筆花鳥畫構圖形式的影響,例如,于非的《山茶小鳥圖》,畫面構圖精巧簡約,一枝山茶花從畫面左下角出長出,沿著右上方發枝開花,在山茶的枝干處棲息著一群飛鳥,其余地方留白,但就整幅圖畫來看,雖有大量留白但不影響畫面的和諧感,反而有一種另類的生動感。再者,像江宏偉《雞冠花》,畫面中的主體雞冠花一反常態,被別出心裁地安排在畫面的下方,其他部分緊促相擁的花朵與大面積的留白形成強烈的對比,給人的不僅是視覺的沖擊,更是一種感官上的震撼。
(三)意蘊表達
傳統的中國繪畫和西方最大的區別就是在于畫作情感的表達,中國古典文化的審美造成了文人“含蓄”的情感趨向,宋畫的美體現為細致簡約之美、含蓄浪漫之美,但在西方,畫家強調的是寫實,以光線、色差、立體等繪畫技巧將事物內在的情感直白的表現出來,相比較而言,中國繪畫的意境美留給了觀者更多的自主審美權。
當代畫家在繼承傳統繪畫意蘊的同時,結合當下的審美風格以及繪畫技巧的創新賦予了當代花鳥畫新的生命。例如,何曦的《悲狐》,這是一件具有強烈時代感的工筆畫作品,全圖構圖形式新穎,在融合了時代性的繪畫中表達了強烈的個人主觀色彩。仔細觀察,畫家在勾勒狐貍的皮毛時,用筆極為細膩、精巧,層層暈染下立體感十足。高度的寫實和強烈的個人情感的表達,為觀者留下了無數的想象空間。
結語
中國宋畫的出現是我國繪畫史上的一座高峰,大量優秀畫作的創作為后世畫家留下眾多寶貴的經驗,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當代畫家將歷史精華和時代創新巧妙的結合起來,既滿足了當代人的審美需求,又汲取了古人的繪畫精華,將我國的花鳥工筆畫創作推向了一個新的時代。
參考文獻:
[1]王小路.工筆花鳥畫創作之寫意性探究[J].美與時代(下),2017(12):71-72.
[2]王玥.傳統花鳥畫意象對現代花鳥畫創作啟發[J].美術大觀,2017(01):63.
作者簡介:沈瑋(身份證號碼:412724196903260044)1969年生,女,漢族,河南,職業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