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亮志
摘要:探討西方音樂劇對中國音樂劇的影響及啟示,有利于理清中國音樂劇發展的歷史脈絡,對促進中國音樂劇的更好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本文在闡述西方音樂劇對中國音樂劇的影響的基礎上,分析了西方音樂劇對中國音樂劇的啟示,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西方音樂劇;中國音樂劇;劇本創作
前言:
音樂劇是現代舞臺劇的典型形式,表演者通過對自身肢體語言和情緒的運用,實現吸引觀眾注意力的目標。現階段,我國音樂劇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國民對音樂劇的認識程度不高,音樂劇市場還有待進一步開拓。因此,探討中國音樂劇發展的有效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西方音樂劇對中國音樂劇的影響
(一)音樂劇內容
與中國音樂劇相比,西方音樂劇的內容大多十分豐富,題材范圍相對廣泛,能夠通過對音樂氛圍的營造,表現不同的人物性格。實際上,音樂是詩化的語言,不僅能夠有效增添語言的魅力,還能夠提升觀眾對音樂劇內容的理解程度。西方音樂劇善于運用旋律和音符,引發觀眾情感上的共鳴,提升觀眾對音樂劇表達主題的理解程度。中國音樂劇的發展過程中,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形成了獨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音樂劇類型。由于人民群眾的觀看需求是音樂劇創作的核心,因此,在音樂劇人物和內容的安排過程中,應將中國的基本國情作為參考依據,在迎合中國觀眾需求的基礎上,完善音樂劇劇本的創作,在增強社會民眾對中國音樂劇了解程度的同時,為中國音樂劇的發展提供契機[1]。
(二)音樂劇藝術特征
西方音樂劇在創作過程中通過對音樂和舞蹈元素的充分運用,能夠實現對音樂劇現場氣氛的有效塑造,對激發觀眾的情感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升演出成果。例如,《歌劇魅影》在演出的過程中,營造了輕松愉悅的音樂氛圍,極具震撼力。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音樂劇具有濃郁的本土特色,受古典音樂的影響較大。在中國音樂劇的素材選擇過程中,中國音樂劇趨向于選擇具有傳統特色的素材,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時尚型,容易導致音樂劇過于沉重[2]。
(三)音樂劇表演形式
西方音樂劇的表演形式與中國音樂劇相比更為開放,強調運用活力四射的舞蹈,增強舞臺感染力。與話劇的表演形式不同,音樂劇的表演更具生活氣息,與社會民眾生活的聯系十分緊密,有利于增強演員與觀眾之間的互動,營造了和諧的演出氛圍,提升了觀眾的視聽體驗。中國音樂劇在表演過程中更傾向于喜劇的元素,由于觀眾對中國音樂劇的唱腔理解不足,容易產生生硬晦澀的感覺,降低了中國音樂劇作品的觀賞性。
二、西方音樂劇對中國音樂劇的啟示
(一)著力提升中國音樂劇劇本編寫質量
著力提升中國音樂劇劇本編寫質量是提升音樂劇表演視聽效果的有力保障。中國音樂劇的發展受西方音樂劇的影響較大,在借鑒西方音樂劇正面影響的基礎上,容易吸收負面部分。通過對西方音樂劇的積極部分進行借鑒和應用,能夠有效拓寬觀眾的審美事業,提升觀眾對中國音樂劇的審美能力,有利于拓展中國音樂劇的受眾范圍,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發展模式。劇本是音樂劇發展的重要載體,能夠為演員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參考,音樂劇的表揚過程圍繞劇本展開。現階段,我國的音樂劇劇本創作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劇作家對音樂劇的格律和創作風格了解程度不足,限制了音樂劇創作質量的提升。基于此,音樂劇創作人員應不斷提升自身的劇本創作水平,結合西方音樂劇發展的成功經驗,成立劇本起草小組,通過召開聽證會、座談會和審議會的形式,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創作音樂劇的初稿并對其進行修繕,為音樂劇表演提供有力支撐。例如,中國音樂劇《花兒與號手》在劇本創作過程中,經過了多次修訂,突出了音樂劇人物形象特征,克服了中國音樂劇“話劇+唱+舞”的弊端,實現了音樂表達與肢體語言表達的有機結合,同時也實現了劇情發展和音樂的渾然天成,為表演環節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提升了音樂劇的上座率,提升了劇場經濟收入。
(二)轉變中國音樂劇的創作觀念
促進中國音樂劇創作觀念的轉變是提升中國音樂劇劇本創作質量的關鍵。中國音樂劇劇作家應腳踏實地,在不斷總結音樂劇寫作經驗的基礎上,觀看音樂劇表演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合理確定音樂劇的寫作重點,明確音樂劇的創作規律,創作高質量的音樂劇劇本,提升音樂劇創作的創新性,打造獨具特色的中國音樂劇舞臺藝術形式。例如,在中國音樂劇《鳳凰浴火》的劇本創作過程中,融入了“秦腔”元素,講述了一群普通的青少年,面對國家與民族的危難,投身抗日、重塑自我的故事,為中國音樂劇的本土化發展提供了契機。
(三)增強中國音樂劇表演質量
若想提升中國音樂劇的上座率,不僅要完善作品內容和形式的設置,還應充分發揮表演的優勢。音樂劇與戲劇具有相似性,實現舞蹈表演與音樂的有機結合,不僅能夠提升音樂劇的和諧性,還能夠提升音樂劇的時尚性。在中國音樂劇的創作過程中,應加大高科技的應用力度,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和人物性格特點,對舞美進行合理設計,實現對人物內心的充分展示,渲染濃烈的舞臺氣氛。
(四)拓展中國音樂劇市場
現階段,我國音樂劇的產業化發展應立足于人民群眾的消費水平和市場,借鑒國外音樂劇發展的成功經驗,提升音樂劇發展與人民群眾生活的銜接程度,制定合理的票價,拉近音樂劇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實現對音樂劇市場的拓展,從根本上提高音樂劇表演的經濟收益。
結論:
綜上所述,在中國音樂劇發展的過程中,通過著力提升中國音樂劇劇本編寫質量,能夠為音樂劇的表演奠定良好的前提條件。在此基礎上,轉變中國音樂劇的創作觀念,增強中國音樂劇表演質量,有利于增強中國音樂劇的感染力。此外,拓展中國音樂劇市場,有利于提升中國音樂劇的市場份額。因此,在中國音樂劇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借鑒上述方法。
參考文獻:
[1]葛姝亞.西方音樂劇的藝術魅力及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展望[J].藝術評鑒,2017(23):165-167.
[2]王昕,鄒敏華.當代中國音樂劇的發展及其研究的階段性特征[J].閩江學院學報,2017,38(06):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