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陽陽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教育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現象卻日趨嚴重:尤其在小學教育領域。城鄉學校形成兩級分化格局、城鄉師資力量不均衡、城鄉教育投入不合理、城鄉學校軟硬件設施具有一定差距、教學質量差距越來越大等諸多問題。我國城鄉教育資源差異問題導致教育不公平,給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帶來了很多問題
關鍵詞:城鄉差異;公平;教育
一、小學教育城鄉差異的現狀——以某兩所城鄉小學為例
(一)某鄉鎮小學的教育情況
1、硬件情況:
包括學生上課教室、教師辦公室、舞蹈教室、科學實驗室、自動錄播室、機房、教育技術室、實驗室、報告廳、圖書館、校史館、操場、食堂、衛生間、飲水機、教學白板、投影儀、鋼琴、攝像頭、課桌、書本、粉筆、鋼琴
2、教學工具
電腦、教學白板、投影儀、教學課、粉筆、黑板、運動器材
3、老師情況
教師學歷:大部分為專科及普通師范類院校畢業
教學方式:老師教學為主,學生動手實踐為輔
教學設備使用頻率及熟練度:教師每節課幾乎都會使用教學白板及投影儀進行教學,但只是基于其中的基本使用
學校對相關設備培訓情況:該校對老師進行過一次相關培訓
4、學生情況
生源情況:多為農民工子弟的孩子
對老師教學方式的接受度:對老師教學方式較為滿意,希望動手時間可以更長一點
對教學資源使用情況:每周會有美術、音樂及體育課到相關場地進行教學,每周會有一節實驗課到實驗室進行相關實驗,每周會有一節信息課到機房進行教學,圖書館是一直對學生開放,包括周六、周日
5、課程情況
課程安排(該校三年級):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體育、品德、音樂、美術、綜合實踐、信息、地方、班隊
課程節數:語文每周七節、數學每周四節、英語每周三節、科學和體育每周兩節、其他課程每周一節
(二)某城市市區小學情況
1、硬件情況:
包括學生上課教室、教師辦公室、舞蹈教室、科學實驗室、自動錄播室、機房、教育技術室、實驗室、報告廳、圖書館、校史館、操場、食堂、衛生間、飲水機、教學白板、投影儀、鋼琴、攝像頭、課桌、書本、粉筆、鋼琴
2、教學工具
電腦、教學白板、投影儀、教學課、粉筆、黑板、運動器材
3、老師情況
教師學歷:大部分為重點本科畢業,少數具有研究生學歷
教學方式:老師教學為主,學生動手實踐為輔
教學設備使用頻率及熟練度:教師每節課幾乎都會使用教學白板及投影儀進行教學,但只是基于其中的基本使用
學校對相關設備培訓情況:該校對老師進行過一次相關培訓
4、學生情況
生源情況:多為農民工子弟的孩子
對老師教學方式的接受度:對老師教學方式較為滿意,希望動手時間可以更長一點
對教學資源使用情況:每周會有美術、音樂及體育課到相關場地進行教學,每周會有一節實驗課到實驗室進行相關實驗,每周會有一節信息課到機房進行教學,圖書館是一直對學生開放,包括周六、周日
5、課程情況
課程安排(該校三年級):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體育、品德、音樂、美術、綜合實踐、信息、地方、班隊
課程節數:語文每周七節、數學每周四節、英語每周三節、科學和體育每周兩節、其他課程每周一節
通過兩所不同區域位置的小學對比情況,我們可以得知城市性質小學與農村性質小學在硬件設施上有一定的差異,較好的城市性質小學內會有較為先進的實驗室等,而在農村鄉鎮地區則比較匱乏,城市性質小學會使用較為成熟的教學系統進行教學,會不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而農村小學教育則比較單調,教師情況方面,城市性質小學老師教學方式較為靈活,且專業素質較高,學生動手時間較多,農村性質小學偏重講授且教師在學歷及素質不如城市水平。因此總結得出城市內小學教育與農村性質小學教學資源差異主要體現在硬件設施及教師素質及教學方法
二、導致小學教育城鄉差距的原因
(1)經濟差距導致教育水平的差距
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教育發展水平,城鄉經濟發展差異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城鄉教育發展的水平。城鄉在經濟上是有很大差距的,主要表現出了城鄉居民的收入上、消費水平上,在城市較為發達的地區,首先對教育的投入比例與農村的投入比例有所差距,城市內也有足夠的財政支持完善小學教育的硬件設施、教師隊伍、教育模式體系。而在農村,則因為資金的匱乏導致在硬件、人才及生源質量都有所差距。
(2)城鄉的教育觀念的不同
城市居民隨著生活質量地不斷提高,物質生活也逐漸完善,在城市居民物質生活充分滿足之后,就會追求更高層面即精神生活方面的追求,也在此時,城市居民就會更加重視下一代教育問題,比如從早期學前教育抓起。在當代的社會,更流行了一句“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再窮,也不能在教育上來窮孩子”等話語,而在農村家庭,特別是偏遠、窮苦的農民家庭,溫飽問題仍是每天的當務之急,甚至時刻要緊皺眉頭,連這溫飽生活物質條件都沒有滿足,何談讓孩子受教育的機會及程度。而就我們現在來看城鄉居民對孩子的教育期望,城市父母對子女有較高的教育期望,而農村則就要現實得多,甚至對孩子的教育認為能識一點字即可了,可在城市這是不可能的
三、縮小我國城鄉小學教育差距的對策
大力發展經濟,同時注重縮小城鄉村經濟水平,此外教育投入,保障教育經費下達農村。國家及相關政府在加在資金投入在農村教育上,就得堅持科學的法律程序來拔用教育經費,并時行規范使用,各地區要堅決執行財務部及教育部的相關規定,嚴禁截留、平調、挪用農村教育經費,并建立教育財務、審計的各種監督機制,明確說明濫用教育費用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教育經費保障制度,才能有效保障教育經費有下達及投入,從而縮小城鄉小學教育的差距。
此外,還應注重倡導師范生或者優秀畢業生走進農村,引入一定的人才激勵措施,吸引優秀的人才進入農村小學,優化農村教學隊伍,建立穩定高質的農村師資隊伍,提升農村基礎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小學教育中的合理懲罰問題探討[J].劉奎志.中國校外教育.2017(31)
[2]新時期小學教育管理改革的重點與路徑探究[J].張臣志.中國培訓.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