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峰 顏廷洲 張如標 / 江蘇省建湖縣農業委員會
信息進村入戶是“互聯網+”現代農業的基礎性工程,對促進農業現代化、農村信息化、農民奔小康意義重大。江蘇省建湖縣堅持高標準定位、高質量建設,整合多方資源,扎實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實現全覆蓋。全縣共建成“益農信息社”200家,其中標準站179家、示范社20家、縣中心站1家,提前一年實現村村全覆蓋。

按照全省爭一流的目標定位,堅持高位領導,整合部門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強化組織領導。縣政府成立了由副縣長任組長,各鄉鎮分管鎮長為成員的信息進村入戶整縣推進領導小組。縣農委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各相關科室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小組。先后3次召開工作部署會、現場推進會,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有力有序推進信息進村入戶。
強化督查指導。組織開展多次項目督查,系統掌握了建設進展情況、工作亮點和存在問題。注重過程控制,成立服務小組,深入基層一線,幫助解決建設過程中的問題,指導鄉鎮按章實施、規范建設。
強化宣傳引導。利用《建湖日報》、建湖電視臺、《建湖農委》微信公眾號、12316熱線等媒體廣泛宣傳信息進村入戶工作動態、成效和典型,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創新建設模式,把好選址、選員關,提升“益農信息社”建設質量和水平。
高起點制定方案。按照省信息進村入戶整省推進工作方案,結合建湖實際,立足“一步到位、一年全覆蓋”目標,高標準制定實施方案和操作辦法、細化目標任務、固化建設內容、強化責任考核。建設過程中,嚴格執行實施方案,規范操作程序,確保不變形、不走樣。
高標準選址選員。按照每個村選1個以上地址和選2個信息員的要求上報并逐點現場勘察,考察后由縣農委、運營商、服務商三方共同評審、嚴格篩選,確定最終建設地點。信息社初選數達350家,最終確定選址199家,通過2選1的方式,提高了“益農信息社”建設質量和水平。結合信息進村入戶、農產品電商“萬人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等項目,對信息員開展為農服務和運營管理培訓,累計培訓360多人次。
高質量推進建設。創新模式,聯合蘇農農資、廣電、農行、移動等單位,在忠誠農資店、恒濟建河村、顏單三蓮食品、弘森生態園、正清合作社先期建設了5個不同類型的“益農信息社”“樣板房”,讓全縣各地學有目標、學有榜樣、學有標準。整合資源,聯合本地電商平臺“蜻蜓農服”,協同開展工程建設,投入350多萬元,建成了面積2000多平方、全省一流的縣級運營中心,并在全市率先投入運營。提升標準,每個信息社均增配了高清攝像頭等視頻監控設備,實現信息社資產和運營監管“遠程化”和“可視化”。
圍繞公益性服務、便民服務、電商服務、培訓體驗服務等“四項服務”,積極探索“政府+運營商+服務商+電商平臺+實體終端”運營模式,切實增強信息社服務效能和可持續運營能力。
提升公益服務,引導農民調整。向社會公布12316熱線電話以及分類農業專家電話、微信(QQ)號碼。累計接收農民現場咨詢509人次,電話和微信(QQ)咨詢1680人次,發送惠農短信46萬條次,引導農民調整生產結構,發展高效農業。
發展電商服務,帶動農民致富。積極整合農村電商資源,扶持引導信息社發展電商產業,提升運營效益,助力農民增收致富。恒濟鎮建河村信息社創新“益農信息+電商”發展模式,整合平臺資源,組織專業培訓,輻射引導本村26家玻璃加工作坊加入電商銷售,實現增收致富。縣級中心站“蜻蜓農服”通過“益農信息社”平臺,春季以來網上銷售農資達2300萬元,其中春播備耕小麥管理套餐達到120萬元。

拓展便民服務,助力農民生活。創新運營機制,聯合郵政、電信、銀行等服務資源,不斷拓展運營范圍,打造為農服務“萬能超市”。九龍口鎮梅蘇村信息社積極開展代收水電費、小額提現等便民服務,深受農民歡迎,信息社營運3個多月來,小額提現額11.3萬元,代收水電費0.68萬元。
開展培訓體驗,指導農民種養。依托“益農信息社”平臺開展培訓體驗服務累計1682次,累計服務人數1.6萬人次。顏單鎮正青農機益農信息社先后為周邊農戶提供新農機、新技術、新產品方面的培訓體驗服務410人次,引導周邊農戶科學種植,提高生產效益。
“益農信息社”建成僅僅是農業信息進村入戶工作的開始,高效服務、持續運行任重道遠。建湖將持續推進“益農信息社”建設、運營和管理,把信息進村入戶工作打造成建湖現代農業的閃亮品牌。一是推進后續建設,實現村村覆蓋。按照“政府+運營商+服務商+信息員”四位一體模式,組織實施信息進村入戶二期工程,全縣新建24個“益農信息社”,總數達到220個。二是整合服務資源,實現多方共贏。匯集電商、金融、供銷等社會服務資源,豐富教育、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資源,積極打造為農服務“萬能超市”,實現農業部門、運營商、服務商、市場主體等多方共贏。三是強化運營監管,實現持續發展。建立健全“社員為點,服務為線,制度為面”的風險防控長效機制,切實加強監督指導,規范運營管理“益農信息社”,確保這條覆蓋農村、立足農業、服務農民的“信息高速公路”暢通無阻、安全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