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新峰/江蘇省南通市委副秘書長、研究室主任徐海燕 王順祥/南通市委辦公室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重點。近年來,江蘇省南通市現代農業發展步伐持續加快,涌現出一批發展現代農業的先進村。現以海門市余東鎮長圩村和如皋市城北街道平園池村為例,探索人多地少的村發展現代農業之路。
長圩村現有3208人,1156戶,27個村民小組,土地3100畝,耕地2758畝。平園池村現有3354人,996戶,24個村民小組,土地4856畝,耕地3556畝。
產業體系。長圩村緊盯市場需求,注重與上海市場的對接與互動,結合本村土地條件,進行農產品結構調整。目前主要是從事蔬菜種植,基本不進行農產品加工,也沒有與二、三產融合,是典型的農業村。平園池村主要是種植稻麥,發展了花木、水果等高價值產業,注重一、三產融合,抓住本村荷藕種植特色,建設藕池文化,自建水泥場地出租用于短期商品展銷,獲取場地租金。在平園池村,經營主體進行結構調整必須符合村級產業規劃,并經村同意。
生產體系。長圩村8年前實施過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農田水利項目,基礎設施條件相對較好。經營主體非常注重借助科研院所的力量,與江蘇省農科院、沿江農科所的專家建立了比較穩定的合作。該村的經營主體經常參加各類新產品、新裝備發布會,采用新產品新裝備的意識較強。農機合作社的機械得益于上級資金扶持,蔬菜大棚也主要來自于財政補貼。該村蔬菜合作社建立了自己的質量檢測室,能夠自出檢測報告。蔬菜合作社與山羊合作社形成了產業互助,蔬菜合作社將蔬菜下腳料送給山羊合作社作為飼料,山羊合作社將羊糞低于市場價格賣給蔬菜合作社,形成生態產業鏈。平園池村2014年實施過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基礎設施條件比較好。村在經營主體的選擇和管理上把關,并幫助經營主體搭建科技平臺。
經營體系。長圩村規模經營2372畝(含溢出土地122畝),占耕地總面積的86%,其中土地流轉1792畝(含溢出土地122畝),土地租金穩定在每年每畝800元,土地股份合作280畝,土地全托管300畝。全村以蔬菜專業合作社為核心,發展了欣露農機專業合作社、欣樂植保專業合作社、農地股份制合作社、金瑞谷物合作社、云鑫山羊合作社和七寶家庭農場,成立了圩民蔬菜專業合作聯社。這7個主體相互合作,抱團發展,互惠共贏。該村黨員干部帶頭致富的意識和能力比較強,除云鑫山羊合作社外,6個經營主體的負責人均由村干部擔任。蔬菜合作社注冊“綠圩”和“天添菜”兩個蔬菜商標,擁有綠色食品1個,無公害農產品12個。平園池村規模經營3244畝(含溢出土地600畝),占耕地總面積的91%,土地全部進入如皋市超然果蔬農地股份合作社進行整村規劃,由合作社對外出租經營,種植稻麥的土地租金每年每畝1100元,種植水果、花木的土地租金每年每畝1550元(村從中提取每年每畝200元的管理費),經營主體要預先繳納相當于一年租金的履約保證金。全村共有34個經營主體,其中,合作社7個、家庭農場12個、種養大戶15個,申請注冊了“水繪園”“喀喀好”“各各叫”“禽趣多”“絲譽美”等一批商標。
兩村發展現代農業的實踐說明,要強化“一核、兩區、三保”建設,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一核”指讓農村基層黨組織成為“產業興旺”的基層核心,“兩區”指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新型農民社區,“三保”指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和財政保障。
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成產業興旺的基層核心。南通市目前正在推進高標準農田、適度規模經營、社會化服務聯盟“三個全覆蓋”試點,鼓勵村集體從事適度規模經營,建設社會化服務聯盟,發展現代農業,帶動農民致富,壯大集體經濟。可進一步出臺具體文件,全面明確農村基層黨組織在發展現代農業中的職責,制定激勵政策,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更廣泛的組織支撐。

如皋市平園池村藕池文化園開園儀式 徐 慧/視覺江蘇
把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新型農民社區建設作為產業興旺的突出抓手。可結合編制鄉村振興規劃,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空間布局,在每個鎮設立鎮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將全鎮所有基本農田納入園區,重點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規模經營招商,健全產業、生產、經營三大體系,在產業布局上實施“1+3”戰略。園區成立管委會,財政獨立核算,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和其他涉農項目資金直接到園區,招商費用由鎮財政單獨列支,園區只負責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現代農業,其他社會管理事務仍由鎮黨委政府負責。南通市農民散居現象顯著,1/3的農民使用了全市2/3的建設用地,農田被農村道路過度分割,阻礙了規模經營,并且帶來生活污染處置成本高、公共服務距離偏遠等問題。在調研中,長圩村提出將動員農民集中居住,為規模經營創造更好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建議依托老集鎮推進農民集中居住,建立新型農民社區,推動“地平整、田成方”,最大限度滿足規模經營的需要,將散居浪費的建設用地盤活用于城鎮建設,獲得的收益用于新型農民社區建設。
把組織保障、制度保障、財政保障作為產業興旺的重要支撐。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如何體現“優先發展”,關鍵要加強對農業農村的引導扶持。在組織保障上,各級黨委政府要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突出主業主責。在制度保障上,各級黨委政府要更好發揮作用,在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建設上全面發力,注重借智,出臺不突破上級規定、貼合本地發展實際的政策措施。比如,建立農業經營主體面對面制度,聽取他們的訴求,幫助他們在科技、市場、基層政府、農戶之間建立更好的溝通平臺。在財政保障上,要擴大農村支出,繼續整合涉農資金。比如,加大市區對縣區財政支持,將市區每年近億元的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主要投入到縣區,扶持縣區發展現代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