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
摘要:生活中存在越來越多假鈔騙地攤老人的行為,而老人往往真假難辨。本文試圖針對這些行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結合現狀,遵循相關原則,分析原因,找出對策。從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入腦、入心,取得實質性成效。
關鍵詞:假鈔;地攤老人;思想政治教育
一、選題現狀
生活中存在越來越多假鈔騙地攤老人的行為,有純粹的假鈔找零,也有假鈔還賬等等,而老人往往真假難辨,導致被騙,心理承受力差,一樁樁案例不停呈現,聽者心酸,看者傷心。案發時老人皆悲哀痛苦流淚,回去后,又被年輕人喊罵“沒用的老東西”,或許還要照顧病重的家人,就會以挨餓去省錢,以好幾年不買一件衣服來貼補假鈔,可悲的是,還要繼續擺攤,繼續被騙。他們對生活如此堅強,那些行騙者有手有腳,卻不踏實肯干,非得用假鈔擴大行騙圈,拉低道德底線。
針對這些行為,有必要去試著對這些行為及對策進行分析,讓思想政治教育從小就能入腦、入心,讓更多的人在一個好的氛圍渲染下成長成才,讓大家收到假鈔的意識變成撕毀,讓更多的人成為高尚的人。
二、相關概念
(一)思想政治教育
是指社會上的群體根據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對社會大眾施加有目的、有計劃的影響,從而促使他們形成這個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過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原則
是制定教育的目標,確立教育的內容,采用合理的方法、確立教育的意義所要遵循的依據和要求,并且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客觀規律的反映。
(三)地攤老人
地攤老人是年紀多數偏大,沒學歷,打工沒人要,出來擺點小物件或者自家蔬菜。一個饅頭或許就是一天,交不起管理費,得躲避城管巡查,賣不出去的菜和有期限的小物件是心中的痛,雪上加霜的是收到假鈔,心痛的吃不下睡不好,每次看到拿著百元鈔買東西時,就心跳加速,摸了再摸,還被故意催促快點找錢時,只能借著光照了又照,結果還會有假,是這樣的一類弱勢群體。
三、遵循的原則
(一)情感教育法原則
1、以模范情感激發社會人情感,達到情感共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模范是擁有積極健康的情感,社會部分人對于地攤老人還處于空白思想,用積極向上的思想借助一些值得關注和具有誘導力的案件為弱勢群體做些事,是很容易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提高教育實效性。
2、創設情感體驗,借助角色扮演、話劇渲染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情感體驗可以優先在中小學及高校中渲染,逐漸借助話劇推廣到社會,讓積極健康的教育自小就在心中萌芽,讓大家懂得收到假鈔,第一意識就是撕毀,替代轉嫁他人思想,讓更多的人通過親身體驗或者親身觀看感同身受,對社會上像被忽略的地攤老人類似的群體給予關注和溫暖,從當前地攤老人屢屢受騙的情況來看,情感教育的運用亟待進一步分析和完善,這樣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深入人心。
(二)榜樣激勵性原則
心理學上說,教育者可以用激勵方式誘導受教育者產生內驅力,從而把教育內容和要求內化為受教育者的自覺和行動,達到教育目的。所謂“激勵”,心理學上是指一種積極的心理準備狀態,是一種過程,通過在內外部刺激影響下,利用各種方法滿足人們需要,使人心理愉悅。
1、社會輿論中榜樣激勵的影響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大的,典型激勵法就是通過內心深處認可崇拜尊敬的人,由他們自己的行為帶動對他們追星的一大波粉絲。這就要求社會公眾人物,應時刻展示給大家的是積極健康的一面。好比某某明星,邊上學邊出道,學習優秀,他的粉絲,為了足夠配的上他們的榜樣,也會努力學習。同樣,要是那些榜樣人物去關注像地攤老人這樣的弱勢群體,也會帶動他的一幫粉絲。永遠不要忽視社會輿論中榜樣的力量,時下網絡發達,任何風吹草動都是很容易見光跟風的。榜樣要借助發達的媒體,用正確的輿論感染引導人。
2、家庭中血緣倫理的父母的激勵性影響
父母在家庭與生俱來的權威性,起著潛移默化作用,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持續性、滲透性、監督性作用,容易與社會、與學校形成教育合力。首先父母得有正確的教育觀、高尚的道德,這就應該借助家長會對父母教育方式進行培訓。父母的閱歷和經驗比孩子理解起來更容易,效果更好。針對某些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父母比學校更具有說服力和引導力,做好父母的教育工作,可以讓學校無后顧之憂,達到雙贏,最終目的都是孩子成長成才。
(三)“以人為本”原則
1、根據個性差異,奔著求實性,發問卷調查,一一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對策
“以人為本”存在于任何政策中,理應放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對于用假鈔騙地攤老人的心理因人而異,可在社會上做個調查問卷,分析這部分人的心理,這不僅僅代表的是騙地攤老人這種行為,還有很多項類似的事情。對于不同的人,主觀認識不一樣,宏觀環境、微觀環境都起著不可或缺的影響。年齡小的人性格還處于不穩定期,但是從小的環境渲染和盲從隨大眾心理,導致在教育的工作中出現許多絆腳石。如果是中小學,就應從小糾正這種心理;如果是青年,父母就應試著對其引導,使其發揮好榜樣的示范作用,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各個環節教育對受教育者都很重要。
2、各個年齡段老人也應得到心理疏導,受騙后即時得到引導,避免慘劇頻發
“以人為本”的原則始終要落實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年齡大,承受力差的地攤老人,在收到假鈔后,身體素質弱,容易急火攻心,釀成慘劇,周邊的人,告知老人是假鈔的人,不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可能你微小的一個舉動,會挽救一條生命,做好老人心理疏導,穩定好老人情緒是首要工作。多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告誡自己和身邊的人決不能做類似的行騙行為,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改善,從而拉高道德底線。
四、假鈔騙地攤老人行為產生的原因
(一)假鈔逼真技術日益高超,老人見識少,對錢幣真假難辨,無人依靠
眾所知周,第四、五套 人民幣采用了一些新的防偽技術,假幣的制造同樣也隨之提高,難辨程度增加。老人多是孤寡、無子孫陪伴在側,本身體弱病殘、或者要照顧孫子、看電視也不懂漢字,對于逼真的治假技術束手無策,受騙是遲早的。
(二)老人維權意識薄弱、不懂法、受騙后暗自心傷,尊老之風弱化
社會中,用假鈔騙人時,專挑老邁、年幼的弱勢群體,一是覺得好下手,二是感覺這類人既無壯丁又沒法律意識,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艱難度日,騙他們容易得手。有這類行為的人的思想品德是有缺憾的,有著錯誤的價值觀。
地攤老人心理承受力差,被騙后,告狀無力,身體也弱,一個想不開就可能釀成慘劇。而行騙者錯誤的思想道德觀,可能因一張假鈔,就要背負人命。尊老的風氣日況愈下,大家都有年邁的那一天,尊老之風應強化。
(三)被騙者轉嫁他人,經濟利益促使假幣非法流通成為可能
調查顯示,受騙者誤收假鈔后,65%會想方設法花出去,擴大這個行騙圈;21%膽小會先擱置,尋找時機;14%的人會撕毀。而地攤老人成為眾矢之的,年老、分辨力和維權意識淡薄,對這些行騙者的行為給予正確的疏導勢在必行。好比自己國家偷稅漏稅盛行,而美國卻覺得不交稅才怪。由此,增加此方面教育方法的研究尤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無時無刻催著人的素質提高。
(四)反假宣傳方式流于形式且對地攤老人群體關注度幾近空白,情感教育法不被重視
目前反假鈔宣傳方式受到質疑,不被允許隨處粘貼小廣告,貼在墻上的標語時間短暫,效果不明顯。識別假幣只能停留在眼看、手摸上,對制假手段高明的沒有對策,龐大的人口基數顯示,目前的反假方式無法適應反假形勢的需要。
地攤老人很早就存在,賣賣小物件,不比超市的貴,還方便。隨著物質生活提高,很少注意社會的角落有這樣一種群體,當要花假鈔時,就找鎖定了目標。人是能接受知識的種族,也是富有慈善心的群體,很有能力,充分發揮情感教育法的優勢,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家庭、學校、社會等微觀環境對類似情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職責缺席
家庭中思想政治教育對人的影響具有持續性、滲透性、導向性;學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對人的影響具有階級性、滲透性;社會思想政治教育對人的影響具有導向性,可是仍然有68%的人收到假鈔要花出去,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問題,顯而易見家庭、學校等微觀環境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職責缺席。
五、假鈔騙地攤老人行為的思想政治教育對策
(一)加大各階層宣傳力度,各級成立志愿小隊對需接觸人民幣的人耐心講解,從中雙方受益
應在社會上各個階層,市級、縣級、社區、小鎮、農村等進行宣傳,鼓勵有善心的人對一些需要接觸人民幣的群體主動進行耐心講解,專門成立一些職位或團體負責類似事情,不僅僅是地攤老人事件,這些需要全社會人的參與配合,建立幫扶小隊,利用閑暇周末節日時間,進行志愿活動,如在高校或者大學中成立志愿社團,在各個單位中組織志愿活動,活動進行中深有感觸,發揮組織能力和人格魅力。
(二)增加愛和孝道教育,讓尊老愛幼蔚然成風,對受騙老人加予心理疏導,減少慘劇
尊老愛幼是古代以來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是從小就朗朗上口的標識詞,利于家庭和睦。地攤老人不會分辨假鈔,抱著信任的心在找零。一張假鈔是一個月生活費,年紀大,身體素質差,內心脆弱,釀造一幕幕慘劇,豈知他們路邊求生,已然多了幾重勞累。古語:敬人者,人自敬之,每個人都會有老去的一天,應多為年輕人做表率,人人敬老愛幼,讓這股清流蔚然成風。
作為看客,看到老人被騙,應即時簡單明了的對老人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敞開心境,做那小部分的正能量者,不要眼睜睜看著一條條生命在自己眼前流失。應從小就宣傳地攤老人這類類似群體的生活不易,父母應為小孩子做好尊老的榜樣。地攤上的東西并不比超市貴,還方便,順手買些小物件,這一小小的舉動,或許可以讓一個老人早日回家。
(三)從小養成好的思想道德意識,渲染誠信魅力、引導人們分清合理利益
良好的思想道德對于一個人的一生至關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旨在讓更多的人成為高尚的人。“誠”即真誠、誠實;“信”即信用、信任。都是古老的倫理道德規范。誠信的基本含義就是要思想和行動一致,老老實實說話,真真誠誠辦事,不欺騙。民間有言: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都是對誠信的贊美。
調查顯示,收到假鈔后,有65%的人會選擇花出去,21%的人會膽小選擇擱置考慮,只有14%的人會選擇撕毀。這與從小接受的環境有關,不想自己的利益受損,側面上助長了這種風氣,應從小給予孩子正確的思想道德意識,讓他們下意識的出發就是積極健康的,并且要繼續對誠信進行引導,做一個無時無刻誠實的公民。
(四)創設情感體驗,借助角色扮演、話劇渲染將模范的情感內化為個人情感
模范擁有積極健康情感,用積極向上的思想為弱勢群體做些事,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展現個人魅力同時提高實效性。情感體驗可優先在中小學及高校中渲染,借助話劇推廣到社會,讓積極健康的教育自小就在心中萌芽,讓大家懂得收到假鈔,第一意識就是撕毀,替代轉嫁他人的思想,從當前地攤老人事件頻發,情感教育的運用還有待進一步創新。
(五)家庭、學校、社會等微觀環境應發揮各自優勢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家庭中父母是具有血緣關系的,對孩子成長具有持續性、針對性、導向性作用。孩子要有一個良好的思想品德,就要從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明白要尊老愛老、懂得做合理的不被譴責的行為。
學校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敬畏的場合,對學生具有導向性、滲透性、階級性作用。學校可借助情景扮演、話劇、小品或組織志愿活動,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學生的思想品德,讓學生力所能及的碰到地攤老人此類事件,能盡一份力,提高思想道德。
社會是人的社會,要想實現社會價值,應為社會做貢獻,可借助媒體、榜樣、電視節目等對社會中的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讓人們在感動中聆聽現實社會。懂得有千千萬萬類似地攤老人的群體值得我們送去溫暖,你無意中的疏導、無意中的提醒、無意中的志愿宣傳服務,會挽救些許慘劇。思想政治教育理應存在社會中。
參考文獻:
[1]張耀燦,陳萬柏主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廖志成.試論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原則[J].文教資料.2015(01)
[3]陳琳.透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勵模式及手段[J].理論月刊.2004(12)
[4]熊海,關崇明,何偉民.當前人民幣反假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南方金融.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