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慧
摘要: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學用結合、總結反思、不斷積累的良好習慣,小學階段教育是學生學習習慣的起始階段,在這個階段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讓學生真正學到本領,增強能力,使其受益終生。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閱讀教學和訓練中應培養學生的哪些良好習慣,以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呢?現結合自己鄉村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關鍵詞:小學;閱讀習慣;教育
一、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
1.認真仔細讀書的習慣
小學階段閱讀訓練的答案基本都出自文本,學生如果能認真地讀懂文章,問題的答案就不會有太大的出入,但是由于學生急于求成,缺乏必需的耐心和細心,對文章走馬觀花,不仔細閱讀和思考,甚至有的學生文章根本不讀,靠著自己的想象去答題,因而導致題目不會,失分現象嚴重,從而造成大部分同學見到閱讀題就犯愁,每次有訓練任務總是愁眉苦臉。鑒于此,我平時特別注重培養學生對文章認真閱讀的習慣,閱讀教學中嚴格要求他們在閱讀時,一定要全面細致地感知文章內容,要走進作品。因此,必須做到至少讀三遍:第一遍,先大致地讀,整體感知文章內容,邊讀邊思考:文章講了什么內容,是按什么思路來闡述的,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把不理解的地方標注出來。第二遍,細讀文章,讀書時應筆不離手,邊讀邊勾畫好詞好句好片斷,還可做批注,留下讀書思考的痕跡。第三遍,帶著問題再讀課文。此時就要有選擇地讀,根據問題要求直奔文段,在文章中找到答題依據,然后分析提煉,對于自己未能找到答案的問題也不要強求,把它記下來作為小組討論和上課聽講的重點。葉圣陶先生也說:“閱讀必須認真,先求認真,次求速度,這是極重要的基本訓練,要在閱讀課中訓練好?!贝肆晳T如能養成,學生在閱讀上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隨時隨地查閱資料的習慣
字典使用的學習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的,通過一年級音序查字法、二年級部首查字法的學習,學生已能正確使用字典,但班上遇到問題自覺采用字典解決的孩子少之又少。我要求全班孩子在學習中,遇到不認識、拿不準的字必須自動查閱,弄懂后要做相關的批注。開始學生嫌麻煩,興趣不高,我就采取各種形式激發興趣,比如查字典比賽,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被調動起來,我又加大難度,加強一詞多義的訓練,讓學生在不同語境中理解相同詞語的意義。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不僅查字典的速度明顯提高,而且對詞語的理解力驟然提升,對文章的理解也更透徹,有一種“豁然開朗”的境界。學生嘗到甜頭后就漸漸的養成了自覺查閱工具書的習慣。此時的學習已不再是一種受外在力量控制的行為,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積極主動地探知過程。
二、學用結合模擬仿寫的習慣
朱熹說:“古人作文做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文。蓋學文既久,自然純熟?!苯處熢陂喿x教學和訓練時,可以有意識地培養他們仿寫的習慣。不僅可以仿寫開頭、結尾等優美段落,也可以仿寫文中的詞語和句子,由于有現成的例子,學生感到便于操作,就會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參予。教師可以擇優指名朗讀交流,這樣,他們就可博彩眾長,相互借鑒,收獲頗豐。
比如在三年級課文《秋天的雨》中就出現了很多優美的句子,如“它(秋天的雨)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橙紅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去摘呢!”這兩句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動,妙趣橫生。根據句子的特點,我讓學生仿寫,同學們躍躍欲試,由于在模仿中悟出了語言的精妙,答案也就精彩紛呈。有的同學寫到“秋天到了,田里的玉米一個個都像張著小嘴的金娃娃;高粱又大又紅,像一束束燃燒的火把;棉花雪白雪白的,遠遠看去就像天上的白云。”還有的學生這樣寫“果園里滿樹的蘋果、桃子,你擠我碰,掙著搶著被人們采摘;柿子又大又紅,就像豐收人們的一張張笑臉;滿架的葡萄亮晶晶的,就像一顆顆紫色的寶石;石榴也熟了,一個個又大又紅的石榴咧開了嘴,笑掉了牙?!钡却蠹覄撟魍瓿珊?,我由衷的高興,情不自禁的感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你給他們一把鑰匙,他們可以秀一個全新的世界。
三、總結反思的習慣
人只有善于總結,勤于反思才能不斷地克服自身的缺陷,才能不斷地超越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因此,在閱讀教學和訓練中,我們也應當讓學生養成總結反思的習慣。
每一次閱讀教學和訓練完成之后,我都會讓學生思考:教師講授前你沒理解的地方在哪里?是什么原因導致你沒有更好的思考?以后如何避免?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在不斷地總結反思中,學生的失誤就會越來越少,經常的總結反思,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越來越開闊,應變能力越來越強,從而養成一種自覺化的行為,形成正確而熟練的技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四、從小從少積累的習慣
小學生閱歷少,許多學生在作文時不知從何下手,覺得沒材料,寫出的作文不是缺乏內容、空洞乏味,就是不動腦筋照抄作文書。針對此情況,我在三年級開始寫作時,就特別注重培養他們積累好詞好句的習慣。不管是課本上的還是課外書上的,只要遇到就記錄到積累本上。我們班定期舉行積累本展示活動和詞語積累競賽,看看誰積累的數量多,質量高,通過一個個小小的活動激發了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積累知識的習慣。閱讀和寫作一脈相承,積累了豐富的詞句,為學生寫作準備了素材,解決了不時之需。
蘇軾說:“博觀而越取,厚積而薄發?!比绻陂喿x教學和訓練時能扎扎實實地把握好積累此環節,學生的語文倉庫就會充實而富有,學生的語言泉流就會汨汨流動。腹有詩書氣自華,可見,積累愈厚實,寫作就愈有基礎,文章也才會愈發出彩。
培根認為:“一切天性與諾言都不如習慣更有力量?!绷晳T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周而復始,細水長流,良好習慣的培養比讀幾本書重要千百倍。習慣成自然,有了良好的習慣,我們的語文教學和訓練將會步入一個新的臺階,學生的潛能將得到持續發展,能力將會逐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武柳波.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幾點方法[J].快樂閱讀 2015年14期
[2]張潔.讓低年級學生愛上閱讀[J].新校園(閱讀)2015年09期
[3]付喜云.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 2015年33期
[4]吳麗新.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