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靈臺縣核桃產業存在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具體途徑,為今后靈臺縣核桃產業發展提出合理的建議。
1.核桃產業發展現狀
我縣地處西北黃土高原半濕潤區,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縣,產業結構單一,典型的靠天吃飯,單純的糧食生產效益低下,致使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經濟發展滯后。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果品保健作用認識的增強和消費觀念的轉變,果品市場需求量逐年增長,我縣充分利用水、光熱、土地等資源優勢,進一步優化我縣果品結構,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根據我縣核桃產業歷史發展現狀,順應市場需求,已在全縣建成了核桃示范基地多處,累計栽植面積2.1萬畝,2017年掛果面積達到4100畝,產量1600噸,實現產值192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6,核桃已成為我縣繼蘋果之后的又一大支柱產業。
2.核桃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核桃產業雖然起步較早,發展速度較快,尤其是“靈臺薄殼核桃”品牌近年已在國內市場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在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縣城經濟發展中發揮了一定作用,但與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方面還存在許多差距和問題。
一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大,資金投入不足。我縣是一個農業大縣,產業結構單一,縣域經濟總量小,發展基礎薄弱,財政收入緊困,政府在發展核桃產業上進行了許多嘗試,但由于政府沒有專門的扶持資金及產業政策,資金投入不足,配套措施不完善,核桃產業的發展尚停留在群眾自主發展的階段上,規模不夠大,潛在的特色優勢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二是群眾觀念落后,對產業化發展認識不足。部分群眾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對發展核桃產業的思想認識模糊, “桃三杏四李五年,想吃核桃十來年”, 總認為核桃栽植周期長、掛果晚、見效慢,對發展核桃產業信心不足,決心不大,影響了核桃產業建設的快速發展。
三是管理措施不到位,效益低下。由于我縣核桃栽培歷史悠久,以前群眾主要是靠房前屋后栽植,對核桃不進行管理仍有收益,部分群眾受此傳統習慣影響,對核桃苗木不澆水、不施肥、不修剪、不防病蟲害、間作不合理,糧果爭地爭水肥,致使果園掛果率不高,產量低,質量差,經濟效益不高。
四是技術力量薄弱,服務體系建設相對滯后。受資金、人才、技術的制約,我縣產業基地建設從品種選擇、技術培訓、產品加工與銷售等方面,科技支撐的力度明顯不足??h、鄉、村三級技術服務體系不健全,各鄉鎮僅有1至2名林業技術人員,村、社兩級基本沒有專業技術人員,產業建設技術力量薄弱,各項技術措施落得不實,技術覆蓋面低。已成立的核桃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還處于發展初期,大多數沒有明晰產權關系,屬于松散型的自我技術服務團體,已運營的加工企業都以核桃的保鮮和深加工為輔助業務,尚沒有一個以核桃加工為主業的龍頭企業。
3.核桃產業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核桃產業要在我縣健康快速發展,必須在持之以恒擴規模、抓管理、提質量的同時,要立足核桃產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更加注重重管理、打品牌、延鏈條、搞營銷、促發展,及時出臺配套政策,加大技物投入,完善產業鏈條,真正實現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
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使核桃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必須在加強現有核桃園的基礎上,從政府層面強化宣傳,從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富民、精準扶貧角度出發,制定關于核桃產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正確引導產業發展,解決產業鏈條不完善,產業發展盲目性大的問題。同時結合我縣實際,能夠出臺核桃產業發展的相關扶持政策,使核桃產業在融資、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支撐等方面給予適當政策傾斜,扶持發展。
二是要完善技術服務體系。縣、鄉、村三級技術服務體系不健全,產業建設技術力量薄弱是制約我縣核桃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主要瓶頸。為此,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果產業技術人員,進行充分整合,將縣、鄉技術人員與已成立的核桃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有機結合,發揮各自的優勢,互補短板,采取政策扶持、技術引導、典型帶動、效益促進等方式,逐步完善企業+農戶的發展格局,引導農戶核桃栽植向產業型邁進。
三是要合理選擇優良種苗。核桃品種老化、效益低下是制約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選擇核桃品種時要嚴格按照栽植區域的地理環境、物候特點及病蟲害發生規律等,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栽植區的氣候特點和土壤條件,有主有次配置不同類型的品種,用適合當地栽植的名、優、特、新品種逐漸取代老的劣質品種,以便形成良性的產業鏈。
四是要加強果園精細管理。一是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加強對現有技術人員和果農的培訓,通過技術培訓、實地指導、相互探討等方式不僅可以總結適合當地核桃園發展的技術精髓,解決技術發展瓶頸,又可轉變果農的思想觀念,提高他們的管理水平,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新品種推廣應用。二是要進行合理間作,以短養長,長短結合,可在建園初期適當間作豆類、蔬菜等經濟作物,增加新植果園經濟效益,調動果農的積極性;三是要加強土肥水管理,結合不同季節,氮、磷、鉀肥合理搭配,灌水按需跟進,疏花疏果及時到位,提高果品品質;四是要嚴格落實整形修剪、清園、剪除病枝、病蟲害防治等常規管理措施,提高核桃產量和商品率,以便果農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作者簡介:張德明(1974—),男,漢族,甘肅省靈臺縣人,1994年畢業于甘肅省慶陽林業學校林學專業,在職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茖W歷,林業工程師?,F任靈臺縣百里林場副場長,主要從事林果方面的工作。
(作者單位:744400甘肅省靈臺縣百里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