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超
為了可以使果樹不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進而引發出現減產的現象,因此衍生出一種果樹栽培技術,這是一種可以控制果樹生長環境的人為調控技術。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從而促使我國正在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不斷的調整,林果業作為農業產業結構的重要構成部分,因此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為了使現代林果業的發展趨勢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需要對現代林果業的種植方式進行不斷的調整與完善,并調整其產業結構,因此需要對果樹栽培技術在現代林果業種植方面的發展加以重視,加強對果樹栽培技術的重視,不但可以加速林果業的發展,而且還能使林農的經濟收入得到提高。
1.果樹栽培存在的問題
1.1選址不科學
果農在為果園選址時,只是將灌溉是否方便和土地肥沃等方面考慮進去,從而沒有仔細的考慮氣候和環境等因素。例如,有部分果園的選址靠近重工業污染區域。那么就會導致生長出的水果被污染物污染;也有一部分果園選擇在氣候多變或山區,從而導致果樹生長出的水果因陽光照射不足和降雨量等因素的影響使生長出的水果的質量下降。同時,在沒有對水源的水質進行檢測的情況下,進行灌溉,很有可能因水源的問題影響水果的質量。
1.2缺乏病蟲害防治措施
防治果樹病蟲害一般采用最多的是套袋和噴藥,然而這兩種方法也是各有利弊。首先套袋方法是一種綠色的防治病蟲害的方法,不會有病蟲害的殘留而且較為環保,但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其工作量也是很大的,而且套袋方法能夠有效的防止的病蟲害的數量極少,也致使套袋方法防治的病蟲害數量有限。噴灑殺蟲劑的方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非常的方便省時,還可以防治許多的病蟲害,而噴灑殺蟲劑會破壞周圍的環境和污染水質。
1.3栽培技術問題
現階段,我國很多果樹通常是由農戶在自家土地上進行種植。不過,這些農戶自身專業水平不高,因此果樹種植收到農戶專業種植技能的影響和約束,使得很多種植農戶無法對果樹栽培技術進行有效掌握。這種情況下就直接導致栽培水平不高,從而無法獲得良好的果實品質,在進行銷售時,收購商以及銷售賣家通常會由于果品自身品質不過關而不予收購,就會導致大量水果滯銷,而種植果樹的農戶也會收到難以估量的損失。這時候果農得不到可觀的經濟收益,也就不會有充足的資金投入到果樹栽培技術的研發過程中,果實品質仍舊不高,形成惡性循環。
2.果樹栽培技術措施和對策分析
2.1對品種的選擇
由于果樹的品種并不是單一,而是多種多樣,所以對于果樹的栽培品種,栽培技術的選擇也是非常重要的。對于果樹品種的選擇原則是因地適宜“物以稀為貴”,選擇果樹品種時不但需要依據當地的外在自然環境條件,選擇出最適合的果樹品種,而且還要迎合市場的需求,選擇一些生產量大、生長迅速,適應外界能力比較強的果樹品種,并且還可以選擇一些比較珍貴的果樹品種。
2.2果樹的限根生長
根系是決定果樹生長發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生長狀況直接影響果樹栽培效果。在進行果樹栽培時,需要根據果樹的自身特性對其根系的分布、生長類型以及速度進行合理的調節,這樣就能夠有效的控制果樹的生長發育。例如,可以限制果樹的垂直根以及水平根,而且還可以引導根系的生長方向,這就是限根生長。限根的主要技術措施有:在進行栽種時,若是樹木栽種較淺,這時其根系需要高出地面2-3厘米;此外,還可以通過起壟的方式達到限根的目的,此工作需要在栽種前進行,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提升地面溫度,保證吸收根大量生長,這樣就能夠為樹體緊湊、開花結果奠定有力基礎,同時為果園管理提供方便。
2.3加強病蟲害預防能力,提高果實品質
在果樹栽培過程中,容易導致林農經濟利益受到影響的問題就是病蟲害問題。如果在栽培過程中果樹出現較大規模的病害,就會影響果實品質,從而導致果實滯銷,損害林農的經濟利益。因此,需要加強對病蟲害問題的防治,注意關注天氣變化,若是出現天氣反常或者個別果樹出現病蟲害,應該及時采取措施來消滅病蟲害,當然,化學滅蟲法最便捷、快速,但是也最影響食品安全,因此化學農藥應該進行合理選擇,而筆者建議優先選擇生物滅蟲法或者物理滅蟲法,在達到滅蟲目的的同時,不會影響果實品質。
總而言之,最近幾年,我國的林果業種植中的果木栽培技術的進步比較快。雖然果樹栽培技術有快速的進步,但是從林果業的整體上來講,我國的林果業種植技術還有待全方位的提高。通過引進與借鑒國外的先進栽培技術,可以使我國林果業種植技術得到持續發展,同時還要依據我國的實際發展情況,對引進的栽培技術,進行相應的改革與創新,保證新技術能夠更符合我國國情的實際需要,實現并促進我國林果業可以全面健康的成長。
(作者單位:561100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