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臻
四川貢嘎山為大雪山的主峰,海拔達到7556m,也是四川最高的山峰。由于貢嘎山所處地理位置特殊,其受海洋季風影響,再加上其本身的海拔高度,故其植被以及自然生態環境發展具有較為優越的條件,其植被也有其相應的特性。為了分析和觀察四川貢嘎山蘚類植物區系地理及群落構成,選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期間進行的三次實地調查獲取的1500份標本為研究對象,將其進行實驗室標本鑒定、分析,以及采用經典生物分類、相似性系數等方法,獲取該地區蘚類植物的區系、群落構成。下面對研究方法加以論述。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期間進行的三次實地調查獲取的1500份標本為研究對象,調查地區為貢嘎山東坡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依據現有的文獻資料顯示,貢嘎山的蘚類植物名錄一共59科296屬1119種。在本次研究當中,實地調查海拔范圍為1680-3650m,并采用GPS定位系統選取14個標本采集點,14個采集點的植被類型分布分別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針葉闊葉混交林、暗針葉林、高山草甸,每一植被類型獲取的標本數分別為389、532、368、211。
1.2 方法
將14個標本采集點獲取的標本帶回實驗室,并將其進行陰干、裝袋、信息錄入,而后在對標本進行實驗觀察,通過實體鏡、顯微鏡對標本進行鑒定和拍照。在鑒定過程中,鑒定人員需參照苔蘚類植物分類的相關文獻和資料,詳細對標本所屬種類、地理分布等進行考證。而后再對標本進行區系地理成分統計和分析。具體的統計分析方法如下:
(1)針對物種豐富度指數采用的計算公式為:,在該計算公式當中,i=1,2,3…n,n為地區數,j為1(科),2(屬),3(種),Ri代表第i個地區分類群綜合豐富度指數。
(2)采用相似性系數對蘚類植物展開計算分析,若系數越高,則代表兩個地區的苔蘚植物五種構成越相似,計算公式為Sperensen相似性系數=,其中a為地區A的蘚類植物的科、屬、種類數,b為地區B的蘚類植物的科、屬、種類數,c為地區A與B共有的蘚類植物的科、屬、種類數。
(3)進行植物區系的統計分析,主要運用FER=(FEi/T)100% 進行計算,其中FER為各區系成分所占比例,FEi代表某一區系第i個區系成分分類群數,T代表某區系各種區系成分的分類群總數。
(4)對標本進行聚類分析和去勢對應分析,分別計算和統計出貢嘎山蘚類植物與我國其他第五蘚類植物的親疏圖,以及獲取苔蘚植物的組成關系。
2. 結果
2.1 貢嘎山蘚類植物物種組成結果
依據采集的標本和計算統計分析,在共獲取的1500個標本當中,貢嘎山蘚類植物物種涉及到40科144屬359種,其物種相對豐富,貢嘎山蘚類植物總科數占整個四川省的蘚類植物總科數的68%,總屬數占49%,總種數占32%。
2.2 貢嘎山蘚類植物區系地理劃分
經過統計及文獻資料查閱,此次獲取的標本在區系地理劃分方面,具體可劃分為9個分布區域,其中北溫帶蘚類植物種數最多,其所占比例為34%,貢嘎山蘚類植物中我國特有成分的種數為37種,占比為11%。在北溫帶的區系地理成分當中,貢嘎山的蘚類植物包括狗牙蘚、萬年蘚、長枝砂蘚等,其所有科目均為北方地區常見科。在我國特有成分當中,貢嘎山的蘚類植物則涉及到異葉紅葉蘚、毛葉青毛蘚等,該成分的存在多與地質變化相關,貢嘎山走向以及地形地貌在很大程度上阻擋了冰川侵襲,古老的物種可得以繼續存活,由此貢嘎山蘚類植物種群特有。
2.3 貢嘎山蘚類植物群落組成
從獲取的標本及鑒定統計分析來看,貢嘎山蘚類植物的群落組成當中,樹生群落組成最多,其次為石生群落、土生群落以及水生群落,這四種群落組成主要以海拔垂直分布相關。具體組成如下:樹生群落于中海拔區高,石生群落則分別于低海拔以及高海拔區較高,水生群落和土生群落則分布相對較少。
3. 討論
貢嘎山風景優美,并且其分布的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種類繁多,是國家級的風景名勝區。由于貢嘎山所處其與的地質構造活動相對頻繁,并且受到冰川作用及海洋季風的影響,以及其主峰的海拔高度、坡度等,其氣候變化也較為特別。在這樣特定的地理環境以及特殊的氣候條件之下,貢嘎山的蘚類植物在區系地理以及群落組成等方面也有著其特有的特點,蘚類植物的物種十分豐富,在北溫帶蘚類植物種數所占比例為34%,群落以樹生群落為主。由此,關于貢嘎山蘚類植物,還可從多個方面展開。
研究表明,貢嘎山蘚類植物物種涉及到40科144屬359種,該蘚類植物的區系地理成分較為復雜,目前可分為9種類型,該植物區系地理中,北溫帶成分占34%,其群落類型也非常豐富,并呈現出海拔的梯度變化,樹生群落于中海拔區高,石生群落則分別于低海拔以及高海拔區較高,水生群落和土生群落則分布相對較少。由此可知,貢嘎山蘚類植物的區系地理分成主要受到維度、年均溫等因素影響,其群落主要隨海拔變化呈現不同群落分類。
(作者單位:615000四川省涼山州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