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凡
在當前勞動力不足,水稻生產成本逐漸升高,種植比較效益較低的情況下,為提高本地區水稻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水平,節約勞力和種子,節省生產成本,應推廣機插秧,加大推廣機插秧面積。本文總結了單季雜交稻軟盤技術要點,為本地區推廣水稻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提供輔助技術參考。
1.選用良種
按照地域類型,選用經過省級以上審定或辦理引種手續的高產優質、多抗廣適、熟期適中、種子質量達到國頒二級以上標準,且易于機械化的品種。
2.適期播種
壯秧標準:秧齡15-26d,葉齡3.5-4.5,苗高12-16cm,根數9-12條,葉片老健清秀無病蟲害。
2.1選好秧田,做好育秧前準備
2.1.1苗床選擇:選擇地勢平坦,背風向陽,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質疏松的偏酸性、無農藥殘留的旱地做育秧田,秧田長期固定,連年培肥消除雜草。秧田與大田比例為1:100-120,大棚與苗床規格:床寬6m,長60-70m,大棚高2-2.5m,步行過道寬0.3-0.4m。
2.1.2秧田準備
2.1.2.1整地制作苗床:倡導秋整地、春做床的原則,早春淺耕10-15cm,清除根茬,碎土平整,壓實起溝,利于擺盤。
2.1.2.2育秧床土準備:床土在上一年秋季準備,經過冬季熟化后第二年機械粉碎過篩備用。每667m2大田一般需備經培肥100 kg作營養土,另備未培肥過篩細土 25 kg作蓋種用。采土要選擇有機質含量高,偏酸性土壤,取10-15cm內的耕作土層,所采集的土進行晾曬,含水量降低到20%左右,機械粉碎,再用4-5mm孔篩進行過篩,妥善保管,防雨、防風,以備后用。床土配置:備用床土在補種前進行過篩、調酸、調肥、消毒。調酸使用土壤調酸劑,要求PH值調至4.5-6.5范圍內,調肥做到養分適宜,氮、磷、鉀俱全,可使用水稻壯秧劑,具體使用方法按說明書施用,床土消毒可用甲基托布津等藥劑。
2.1.2.3澆足苗床底水:床土消毒前先噴50%底水,消毒后再用噴壺澆透苗床底水,使15cm深度土水分達飽和狀態,苗床含水量達25-30%,即手握土成團,放手能散。
2.2種子及種子處理
2.2.1選種:選擇種子質量必須保證純度不低于98%,凈度不低于98%,發芽率在90%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5%。
2.2.2曬種:浸種前選晴天曬3-6h,翻動3-4次。
2.2.3浸種消毒:用25%咪鮮胺2000-2500倍液浸種。
2.2.4催芽:將浸泡好的種子保溫催芽,達到破胸露白,芽長不大于1mm。
2.3播種
根據品種特性、安全齊穗期和茬口安排播種期。當氣溫穩定通過10℃時開始播種,高產播期在5月5日-5月15日。
2.3.1軟盤準備:每667m2大田需備軟盤10-15張,將軟盤鋪放在育秧床上,裝底土厚度2cm,澆透水。
2.3.2育秧床土消毒:用75%敵克松600倍液噴霧消毒,預防苗期病害。
2.3.4精量播種:堅持稀播種,每盤播種0.08-0.10kg.
2.3.5覆土:用過篩無草籽的疏松沃土蓋嚴種子,覆土厚度為0.3-0.5cm。
2.3.6搭架蓋膜:搭中棚蓋膜后,膜上拉繩壓緊,四周用土培嚴。
3.苗期管理
3.1溫度管理
3.1.1保溫保濕:播種到出苗密封保溫保濕。
3.1.2煉苗:出苗至一葉一心期注意開始通風煉苗,棚內溫度不超過35℃。
3.1.3通風:秧苗1.5-2.5葉期,逐步增加通風量,棚內溫度控制在20-25℃。嚴防高溫燒苗和秧苗徒長。
3.1.4半揭膜:秧苗2.5-3葉期,棚溫控制在20℃以下,逐步做到晝揭夜蓋。
3.1.5全揭膜:移栽前全揭膜,煉苗3-5天起苗移栽,如遇低溫,增加覆蓋物,及時保溫。
3.2水分管理
3.2.1不澆水:秧苗2葉期前原則上不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當早晨葉尖無水珠時用水壺補水。
3.2.2舒適澆水:秧苗2葉期后,床土干旱要在早晨或傍晚澆一次水,澆足澆透。
3.2.3增加頻次:揭膜后可適當增加澆水次數,千萬不要灌水上床。
3.3養分管理
原則上苗期不需追肥,但在秧苗2.5葉期發現脫肥癥狀,每m2苗床用硫酸銨3-7g稀釋100倍液葉面噴肥,噴后及時用清水洗苗,防治燒苗。
3.4起苗
起苗前一天要澆水,水量適合,不能過大或過小,以第二天卷苗時不散,夾苗時苗片不堆為宜,即用手按下秧片不軟又不硬最好,隨起隨插,不插隔夜苗。
總之,通過軟盤育秧技術的示范推廣應用,起到節省勞力,減少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增加水稻產量、節約生產成本的作用,適合在本地大面積推廣應用。
(作者單位:243171安徽省當涂縣石橋鎮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