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青 孫小紅 董曉輝
黑龍江墾區是寒地優質粳稻主產區,是國家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稻谷商品率高、米質優,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起著重要作用。近幾年水稻連年增產、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水稻產業得到了大力發展,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篩選引進適合生態積溫區域種植的寒地早粳優質米新品種尤為重要,本試驗旨在對17個水稻品種的品質、熟期、抗逆性、豐產性和適應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進一步客觀、科學的鑒定新品種的特征特性及產量表現,篩選出適宜當地栽培的優質米新品種。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地在青龍山農場科技示范園區,土質為草甸白漿土,有機質6.76%,堿解氮210.0mg/kg,速效磷32.25mg/kg,速效鉀122.7mg/kg,pH值5.92。前茬為水稻,秋翻。
1.2試驗材料
農大2號、農大3號、農大4號、墾稻10、墾稻12、墾稻23、墾稻25、龍粳41、寶育1號、蓮香1、三江5號、蓮粳09-09、墾香08-169、綏錦香07-783、綏香08-5080、育龍1號、育龍2號
1.3試驗設計
間比法排列,不設重復。16行區、行長12米、行距30cm、穴距13cm、面積60m2。施肥:目標產量定位450kg/畝,N:P:K=1:1:1.4。
1.4栽培管理和技術措施
試驗按照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術進行栽培管理。種子鹽水選種后包衣處理并在同一時間浸種催芽。施肥水平:尿素10公斤/畝,磷酸二銨6公斤/畝,50%硫酸鉀10公斤/畝,氮肥施用比例按基:蘗:調:穗:粒=3:3:1:2:1分期施入,磷肥全部基施,鉀肥60%基施,40%穗施。小區隨機區組排列,單排單灌,池埂為土埂并用塑料布包好,以防相鄰水池影響。密度以每平方米27~33穴、每穴4~5苗為宜。
1.5調查內容
(1)物候期調查:播期、出苗期、幼苗生長勢、插秧期、始穗期、抽穗期、齊穗期、成熟期。
(2) 田間調查:株高、植株整齊度、分蘗數、葉瘟(級別)、穗瘟(級別)、白葉枯病、蟲害程度、生育期、活動積溫。
(3)產量及產量構成的調查:穗長、粒數/穗、不實率、千粒重、有效穗數/平方米。
2 結果與分析
2.1各品種物候期調查
各供試品種均在4月15日播種,各品種出苗表現略有不同,其中農大2號、農大3號、墾稻12、墾稻25、龍粳41、寶育1號、蓮香14月23日出苗,較其它品種出苗早1天。各供試品種均在5月20日插秧,各品種間生育進程差異較大,其中墾稻12于7月3日、7月28日達到始穗期和齊穗期,墾稻25、龍粳41、寶育1號、蓮香1于7月19 -20日達到始穗期,7月23-25日達到齊穗期,農大2號、農大3號7月22日達到始穗期,7月28日達到齊穗期,三江5號、蓮粳09-09、墾香08-169、綏錦香07-783、綏香08-5080于7月25-27日進入始穗期,7月31日-8月3日達到齊穗期,農大4號、墾稻10、育龍2號生育進程較長,8月2日進入始穗期,8月8號達到齊穗期。
2.2各品種生育期各項指標田間調查
由實驗可知,各供試品種田間表現差異顯著, 各品種株高表現為68-98cm,其中育龍1號、育龍2號、蓮香1植株較矮,株高分別為68cm、70cm、70cm,龍粳41、綏錦香07-783植株較高,株高分別為94cm、98cm,寶育1號、墾稻10、育龍1號、育龍2號分蘗較強,分蘗數分別為28、29、30、31,綏錦香07-783、綏香08-5080、蓮粳09—09、農大4號、墾稻25分蘗能力較差,分蘗數分別為15、15、15、17、17,其它品種分蘗能力中等,綏香5080出現輕微倒伏,農大4號、墾稻12、墾香08-169出現倒伏,其它品種未見倒伏,各供試品種生育期均130天以上,其中農大4號、墾稻10、墾香08-169、育龍2號生育期較長分別為140天、144天、140天、140天。各品種活動積溫差異較大,在2339℃-2629℃之間。墾稻12齊穗期出現輕微的褐變穗,龍粳41出現輕微的褐斑病,其它品種未發病。
2.3各品種產量及產量構成的調查
由實驗可知,供試品種中產量較高的品種有墾稻10、龍粳41、蓮香1、蓮粳09-09、綏錦香07-783、育龍1號、育龍2號,產量較低的品種有農大4號、綏香08-5080。主要表現在倒伏嚴重,青癟粒多,稻谷成熟不好,造成產量低。
3 結論與建議
通過本年試驗可知,各供試品種生育進程差異顯著,農大4號、墾稻10、墾香08—169、綏錦香07-783生育期較長,活動積溫較高。龍粳41、綏錦香07-783株高較高,墾稻4號、墾稻10、墾香08-169倒伏嚴重。
經測產,供試品種中產量較高的品種有墾稻10、龍粳41、蓮香1、蓮粳09-09、綏錦香07-783、育龍1號、育龍2號,產量較低的品種有農大4號、綏香08-5080。
(作者單位:156333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青龍山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