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韶松
昌源河灌區位于祁縣東南部,昌源河中下游南北兩岸,灌區總面積205.3km2,總人口9.82萬人。受益范圍包括祁縣、平遙兩縣,七個鄉鎮,68個自然村,有效灌溉面積16.08萬畝。灌區海拔高程在760—840m之間,地勢平坦,自然條件優越,是祁縣境內主要糧棉產區。灌區屬暖溫帶大陸型季風氣候,四季變化分明。年平均氣溫9.9℃,每年1月氣溫最低,7月氣溫最高,分別平均為-6.2℃和23.8℃。無霜期年均171.2天,全年最大凍土深度95cm,平均風速2.1m/秒,最大風速20m/秒。據祁縣氣象臺多年數據顯示,年平均降雨量為401.2mm,主要集中在6~8月,年平均蒸發量為1581.3mm。為了達到達到節約水資源、理順水資源管理的目的,下面對昌源河灌區水資源利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改進思路。
1灌區水資源利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水利工程及水資源利用現狀
灌區水利工程大部分始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經幾十年的配套改造形成了以子洪水庫為水源的河井雙灌中型自流灌區。水源地子洪水庫位于縣城東南25公里處,由大壩、輸水洞、泄洪洞三部分組成,總庫容2449.5萬立方米。2009年水庫除險加固后,蓄水能力和防洪安全都有大幅提升。水庫正常蓄水位886米,庫容1629.4萬立方米。灌區有取水樞紐兩個,干渠三條,總長度33.44公里;支渠18條,總長度76.84公里;斗渠116條,總長度127公里;渠系建筑物638件。
灌區年平均灌溉放水量1392 萬方。1997年承擔祁縣城市供水任務,年供水350萬方;2011年承擔祁縣農村供水及開發區工業供水任務,平均年供水300萬方;山西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2011年批準建設以來,平均每年給濕地公園注水200多萬方。
1.2存在問題
1.2.1 工程設施不配套造成輸水損失嚴重
從子洪水庫到二、三干渠配水閘6.8公里以河代干輸水,水利用率僅為50%,三條干渠到支斗渠計量點的水利用率為60%,從水庫到計量點的利用率僅為50%×60%=30%,再者支斗以下的渠道基本沒有防滲,控制建筑物也很少,水量損失更大。從斗口計量水量,每畝次灌溉用水平均達到200m3/畝,推算到水庫,每灌溉1畝地水庫需放水667m3,而理論上計算的畝次灌水定額為73.8m3/畝(畝次最大灌水定額48m3/畝,水利用系數為0.65)。實際灌溉1畝次的水量就相當于理論計算9畝次的水量。
1.2.2 地表水、地下水各自為政,造成水資源嚴重浪費
現象一:小水改制水井拍賣后,灌區受益村委會為照顧買井人的利益,使其及早收回成本,用井水而不用河水灌溉,造成地表水大量浪費,而地下水嚴重超采。使得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水井深度由原先的50-100米到現在的150-200米。
現象二:灌溉期間,渠道中上游的受益村莊用河水灌溉的很少,只有渠道末端的受益村才用河水,70%的水量浪費在河道、渠道中,變相補充了中上游村莊的地下水,更助長了用井水不用河水的勢頭。地下水的無度開采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嚴重,使淺層水井報廢。
現象三:國家補助的抗旱資金大部分被用于鑿井,制定農用電價補貼農民,使井水提水成本嚴重失真。造成地面水、地下水不公平競爭。
1.2.3 水資源管理無序,缺乏統一領導
灌區內水源地只有一處——子洪水庫,而參與水資源管理的單位有山西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管委會、祁縣昌源河水利管理處、祁縣城市供水公司、祁縣農村供水公司。這種多方管理存在扯皮、推諉、利益分配不均、管理交叉等不利因素。嚴重制約昌源河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協調、發展。
1.2.4 水價落實不到位,嚴重影響灌區水資源利用的正常發展
1997年地區行署物價局【1997】第74號和縣物價局【1997】第26號文件批準的水價標準為:生活用水0.4元/方,工業用水0.55元/方。由于水價落實不到位,只能執行0.2元/方的供水水價。在水資源日益緊缺的形勢下,城市(工業)供水價格為全省最低,嚴重影響著灌區水資源利用的正常發展。
2水資源可持續發展
2.1抓住歷史機遇,開源節流
2007年以來,昌源河灌區迎來了水利工程除險加固及灌區節水配套工程的歷史機遇。十年間,先后對子洪水庫、北關水庫、魯村水庫、昌源河泄洪閘進行除險加固,使得三座水庫、昌源河泄洪閘的防洪蓄水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從子洪水庫到二、三干渠配水閘壓力管道工程即將完工,到時灌區徹底告別多年以河代干的輸水歷史,大大提高水庫到二、三干渠配水閘的利用率。
2016年東山供水小水網配套昌源河灌區改造工程順利開工建設。內容包括干渠防滲9.35千米;支渠防滲13.503千米;斗渠防滲14.803千米;農渠防滲6.24千米;渠系建筑物115座。工程項目的實施不僅提高了灌區渠系水利用率,減少了地下水開采,而且為保證城市農村供水、灌區農業灌溉、經濟開發區供水、濕地公園生態用水及祁縣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2 發展高效節水試驗,解放思想闖出一片新天地
灌區應通過轉變思路、科技創新,結合灌區實際,以節水增效為中心,通過設施改造利用子洪水庫自然水頭,從子洪水庫向上游受益村鋪設一條壓力管道,以4萬畝保澆面積計算,管道流量為1個流量左右,實現對4萬畝保澆面積實行管灌或噴灌;通過灌區各級渠道,在不同的來水年份對受益村實施靈活、不同的灌溉方案,既要調節好當年水庫來水量,又要保證農作物適時灌溉,既減輕農民的經濟負擔,又增加灌區經濟效益;通過小水網配套改造工程對各級渠系防滲改造的歷史機遇,加強灌溉管理,努力將渠系水利用率達到75%左右,同時加大河水灌溉宣傳力度,提升沿線村民的節水意識。
2.3 落實水價政策、加強供水管理
在積極落實水價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供水管理,實現節約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各用水單位應積極推行“智能卡”水費收取模式,保證供水單位能夠按時準確收費,達到節約水資源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2.4改革管理體制,創新思路開拓進取
改變現有的管理體制,實行水資源一體化管理。成立祁縣城鄉水資源一體化管理機構統一管理、分配昌源河流域的水資源,統一管理、協調昌源河流域范圍內的涉水單位。真正理順供、用水單位關系,平衡各方水費收入,真正做到以水養水、以水養人。共同把昌源河流域的水資源利用好,為祁縣“十三五”期間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作者單位:030900山西省祁縣昌源河水利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