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繼程
水稻種植的勞動強度大,隨著人工種植的勞動力成本增加,水稻種植的經濟效益受到影響。水稻全過程機械化作業能夠降低種植過程中的勞動強度和勞動力成本,對于水稻種植的經濟效益提高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水稻全過程機械化作業需要的技術條件和經濟效益。得到的研究成果能夠促進水稻全程機械化作業技術的推廣。
水稻種植過程中有較多的環節需要大量的體力勞動,傳統的種植技術是采取人工作業的種植方法,具有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的缺點。隨著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從事水稻種植的勞動力也開始減少,使得水稻種植的勞動力成本增加,水稻種植的經濟效益受到影響。為了保證水稻種植的經濟效益,同時也為了減少水稻種植的勞動強度,實現水稻全程機械化作業是十分必要的。
水稻全程機械化是指在水稻播種直至收獲的全過程中都實現機械化作業,其中重要的環節有整地、育秧、插秧、植保、收獲和烘干。其中整地、插秧和收獲環節的勞動強度大,非常適宜采取機械化作業的手段進行。隨著水稻機械化作業技術的發展,水稻全程機械化作業技術已經包括了工廠化育秧、機械化插秧、機械化耕整地、機械化深施肥、機械化植保、機械化收獲和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另外還有一些輔助環節可以采取機械化技術進行。
1.水稻全程機械化技術
1.1 工廠化育秧技術
育秧過程包括曬種、脫芒、選種、浸種、催芽、脫水、播種、覆土、增溫出苗、綠化煉苗和機械拋秧這些工序。工廠化育秧技術是實現水稻全程機械化的重要環節,育秧是為了省工節本并為水稻高產、穩產打基礎,工廠化育秧技術通過合理調整溫度、濕度和光照等條件對種子和秧苗進行培育,有利于保證秧苗質量,實現秧苗的整齊、健壯,以方便插秧環節的順利進行。目前研發出的育秧機能夠實現工廠化育秧的技術要求,如其配備的秧車秧盤能夠保證秧苗的健壯生長、煉苗設備能夠保證秧苗的整齊等。
1.2 機械化插秧技術
機械化插秧技術是減少水稻種植勞動強度的重要保證。傳統的插秧技術需要大量的人工勞動且勞動效率低,而機械化插秧技術的勞動強度低、使用靈活,并且作業質量較為可靠。目前插秧機的型號有很多:有步行式、乘坐式;有四行機、六行機、八行機等。售后服務到位,且獲國家重點補貼。
機械化插秧時,秧苗應當合理密植,并且保證插秧質量,如無深秧、無漂秧,并使得秧苗埋深基本一致,以保證水稻的長勢一致。
1.3 機械化耕整地技術
水稻田地的深耕、整平對于水稻生長十分重要,傳統的耕整地技術采用人力和畜力進行,勞動強度大、效率低、耕整地的質量不佳,而采取機械化耕整地技術能夠很好地克服上述缺點,實現耕整地作業成本降低、質量提高、省工省時。機械化耕整地采取水田耕整機、水田驅動耙或旋耕機等機械對水田進行深耕和整平,其中水田旋耕技術可一次性完成水田機翻、機耙,并且能夠明顯節省泡田用水,工作效率較高,值得推廣。
機械化耕整地要求將水稻田地的熟土層耕透,并對水田進行平整,除去田中殘茬,在曬垡之后進行水整,達到土壤柔軟無僵垡,水田高度一致的要求。
1.4 機械化深施肥技術
機械化深施肥是在水稻田深耕作業時,將底肥翻至地表下的種植技術,底肥通常是化肥,肥料埋深過淺時容易被雨水、田間灌溉用水沖刷帶走,因此機械化深施肥技術對于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證水稻生長是十分重要的。
1.5 機械化植保技術
水稻植保技術主要是指在水稻生長過程中的除草、除蟲等田間管理作業。傳統種植方法采取人工噴灑除草劑、殺蟲劑,既要求大量的人工勞動,又不能夠保證植保作業的質量。同時除草劑、殺蟲劑對于人體有一定的危害性,增加了操作人員的健康隱患。
采取機械化植保技術能夠使操作人員站在田間縱橫的田壟上進行作業,增加了操作人員與除草劑、殺蟲劑的距離,有利于保證操作人員的健康。另外,在采用機動遠程噴霧設備時通過交錯噴霧的方法能夠保證藥劑的噴灑質量。
1.6機械化收獲技術
水稻的收獲是勞動強度較大的環節,隨著機械化程度的提高才逐漸改善。目前水稻收獲可以通過兩種方式收獲,即分段收獲和聯合收獲。其中聯合收獲方式采取的設備為水稻聯合收獲機,能夠完成收割、脫粒、莖桿分離、谷粒清選、谷粒裝袋(或隨車卸糧)等工序。能夠明顯提高收獲效率、減少人工作業強度、降低勞動力成本。由于水稻在到達收獲期時提供的收獲時間較短,一般為10天左右,并且在有降水的情況下不能進行收獲。因此采取水稻聯合收獲機收獲水稻有利于保證其在收獲時期內完成收獲,避免因收獲不及時而出現的損失。
水稻聯合收獲機分為兩種,一種是全喂入式水稻聯合收獲機,另一種是半喂入式水稻聯合收獲機,兩者的區別在于喂入脫粒裝置中的作物部位,全喂入式水稻聯合收獲機是將收獲的水稻整體喂入脫粒裝置中,其要求損失率應小于 3.5%, 破碎率小于 2.0%;半喂入式水稻聯合收獲機只是將稻穗喂入脫粒裝置中,其損失率應小于 2.5%,破碎率小于 0.5%。
1.7 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
充分利用水稻秸稈還田能夠減少肥料使用量、保持稻田肥力并降低秸稈處理費用。通過將水稻秸稈粉碎、浸泡等處理之后施加氮肥,再進行耕整地作業,將粉碎的秸稈掩埋至稻田深處。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需要使用秸稈粉碎機,并能夠和下次水稻種植的耕整地環節銜接,適用于雙季稻或多季稻產區。
2.水稻全程機械化經濟效益
水稻全程機械化的經濟效益較好,根據調查,若人工工時成本在12.5元/小時的情況下,平均每畝地的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方法較人工種植方法的投入降低了350元左右,而收獲的純收益增加了480元,其經濟效益十分明顯。其中在耕整地、育秧、插秧和收獲環節,機械化生產效率高、投入少、收益高。
目前我國水稻生產的機械化水平仍較低,很多地區的水稻生產仍大量依靠人工作業完成。隨著人工成本的逐漸增加,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方法相比人工種植方法的純收益會繼續增加,另一方面,水稻機械化設備的研究、生產工作在不斷進行,設備的性能更高而價格更低,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方法的優勢將會更加明顯。因此水稻全程機械化作業是水稻產業的發展方向,也是水稻產業經濟效益的保障。
綜上所述,水稻全程機械化作業技術已經較為成熟,其經濟效益也優于傳統的種植工藝,能夠明顯地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水稻種植經濟效益和水稻生產效率,有利于解決農村勞動人口數量降低帶來的生產力不足的問題。水稻全程機械化作業技術目前仍處于不斷發展的階段,相關的機械化作業設備正在不斷創新和改良。因此及時推廣新技術、新設備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單位:547199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農業機械化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