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剛
隨著我國農業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水稻產量的高低和質量的好壞亦是越來越關注,水稻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的發展更是關乎我國糧食的安全問題,本文對水稻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提出了有效措施。
1.秧田選擇
選擇地勢平坦、土質疏松、肥力適中、灌排方便、水源清潔、陽光充足、無病源、雜草少的田塊作秧田。早稻育秧期間溫度低,秧田位置以背風向陽為宜;晚稻育秧期間溫度較高,秧田要通風涼爽。旱育秧床地應選擇靠近水源、排灌方便、土質疏松肥沃、地下水位50cm以下、背風向陽、雜草少、地下害蟲少、偏酸的旱地。床地應固定不變,以利連年培養保護。
2.浸種催芽
2.1種子精選和消毒。浸種催芽前應將種子翻曬1~2d,曬好后的種子用泥水或鹽水選種,以去掉極不飽滿的種子和有黑粉病的種子。水稻種子消毒,可用0.1%~0.2%的“401”浸種1~2d,或用稀釋1 000倍的50%多菌靈浸種1~2d,或者用300~500倍強氯精浸種。注意催芽前要先在水中預浸10h左右撈起,洗干凈,以免影響發芽。
2.2催芽。水稻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范圍是27~38℃,而早稻催芽一般都在氣溫很低的春季,必須采取一定的保溫方法進行催芽。早稻破胸階段所需的適宜溫度不要超過38℃,催芽以26~28℃保溫催芽較好。催芽時應掌握好“高溫破胸、適溫催根、保濕催芽和攤涼煉芽”的原則。
3.播種
3.1播種時期的確定,根據當地當年的氣溫和品種熟期確定適宜的播種日期。水稻發芽最低溫為10~12℃,因此當氣溫穩定通過5~6℃時即可播種。
3.2播種量;機插450克―600克/米2,人工插350―400克/米2,均為濕籽。
3.3播種方法;播前床土要澆足水,達到飽和狀態。不論機播還是人工撒播每床的種子量分兩份,播種2次。第一次播全,第二次找勻之后按0.7厘米厚度均勻覆土。之后馬上平鋪地膜,保溫保濕。
4.合理施肥。推廣平衡施肥,根據地力設計目標產量,計算全期氮、磷、鉀施用指標,并根據指標采取“前促、中穩、后保”的原則,進行合理的水肥管理。下面根據中等肥力,產量500公斤的設計進行的具體施肥方法。增施有機肥。在秸稈回田的基礎上,每畝施用有機肥5-10擔堆漚過磷酸鈣25公斤。增施面肥。在整好田,拋插前,每畝施用尿素5公斤,氯化鉀5公斤做面肥。重施分蘗肥。拋插后5-7天,每畝施用尿素10公斤。以促進水稻早生快發。巧施壯蘗肥。為了確保水稻早夠苗,在拋插后10-12天,畝施復合肥10公斤,尿素5公斤。增施控蘗肥,拋插后40天,水稻進入中期,畝施鉀肥10公斤,促使水稻退綠,轉色,控蘗,協調水稻營養生長轉到生殖生長。巧施孕穗肥,水稻進入幼穗分化后,一般不施用肥料,但若出現明顯缺肥現象可畝施尿素3-4公斤,或復合肥5-8公斤。促使水稻穗大粒重。后期施用葉面肥,養根保葉防早衰。水稻始穗時,畝用葉面寶一支,磷酸二氫鉀三兩兌水50公升噴施,或用田寶150毫升兌水50公升噴施。
5.本田管理
5.1秧田管理 對秧田進行科學灌溉及合理的施肥,除了有利于壯秧培育之外,還能夠有效防止爛秧的情況發生。
灌溉。根據水稻不同的生長時期,應采取不同的灌溉方法。幼芽期的水稻具有較強的抗寒能力,但通風組織卻并不發達,此時可以采取露田的方法進行水分管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廂面不能漬水;幼苗期的水稻出苗至2葉期時,抗寒能力會有所下降,通氣能力獲得進一步增強,此時的水分管理可以采取露田加淺水的方法,以前者為主,后者為輔,如果期間出現寒潮,則應當采取灌水護苗的方法進行保護;成苗期的水稻可以進行淺水灌溉,如遇寒潮,則可適當加深水,需要注意的是,深水的時間不宜過長,且深度不得超過最上一片完全葉的葉枕。
施肥。水稻在1葉1心期,可以施斷奶肥,若是錯過該時期,可在2葉1心期補施。如果葉片的顏色變淡則應補施接力肥。在水稻移栽前的2~3天可以施起身肥,肥料以尿素為主,用量控制在30~45公斤/公頃。在施接力肥的同時,可一并施放多效唑,這樣可以達到培育壯苗的目的。
5.2合理密植
在水稻栽培過程中,合理密植是確保增產的重要前提和基礎,通過合理的密植,可以使水稻群體與個體之間的矛盾沖突得以協調,增穗、增粒、增重,進而達到優質、高產的目標。此外,合理的密植,還可以使綠葉的面積有所擴大,有助于光能利用率的進一步提升。
5.2.1增穗的主要途徑 對于小穗和早熟的水稻品種,可以通過增加種植密度及穗數來實現高產,通常情況下,密度可以控制在27~30穴/平方米。
5.2.2增粒的方法 增粒是大穗型水稻品種實現高產的重要途徑之一,可通過稀植的方法來促進單株水稻的分蘗,使其形成大穗,從而達到提高單株生產能力的目的。通常情況下,密度可以控制在15~18穴/平方米。
5.3綜合防治病蟲害
一旦病蟲害發生在水稻秧苗生長時期,若得不到及時治理,勢必會降低水稻產量,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大面積絕收。常見的水稻病蟲害包括稻瘟病、惡苗病、立枯病等病害類型,以及稻飛虱、潛葉蠅、稻葉螟等蟲害類型。在發生病害的第一時間,要按規定比例配制農藥,用水調勻,將其噴灑在水稻秧苗上,以防止病害進一步擴大。在病害十分嚴重的情況下,要邀請專家進行指導防治。對于紋枯病的防治,可在水稻進入分蘗后期且病穴率超過15%時,用5%的井岡霉素1500毫升/公頃對水750公斤,以噴霧的方式進行病害防治,也可對水6000公斤,以潑澆的方式進行病害防治,后一種方法的效果更佳,但會浪費一定的水資源。穗瘟病可以使用20%的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5公斤/公頃,對水750公斤在水稻破口期以噴霧的方式進行病害防治。蟲害可以使用農藥進行防治,或是利用天敵進行防治,前者的殺蟲效果較好,但存在農藥殘留的問題。
6.收獲
完熟期(枯熟期)收獲(抽穗后45天左右)避免過晚收獲。優質品種單獨收獲。割茬不高于2厘米,稻捆直徑25―30厘米,立碼晾曬,基本曬干后,再在池埂上堆小碼,封好碼尖,防止漏雨雪,收獲損失率不大于2%。
(作者單位:151400黑龍江省安達市先源鄉農牧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