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哲

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建設思想作了深入透徹的闡釋,回顧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社會建設的一系列主張,提出了新時代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是我們學習馬克思以及學習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建設思想的重要遵循。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社會建設思想的偉大貢獻,在于把這一美好的社會理想建立在了科學的基礎之上。他們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又在這個基礎上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指明了通向理想社會的現實可行的道路,并對其基本特征作了合乎邏輯的科學描述。
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物質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的生產是社會發展的基礎,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社會關系總和起來構成一定社會,社會建設根本說來是社會制度建設;在闡述未來社會的產品分配原則時,批判了機會主義的拉薩爾派的“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權利”的觀點;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要實行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無論是對一定社會的經濟發展來說,還是對整個社會生活的組織和社會發展來說,社會保障都是必需的;在未來社會中,“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社會應該“給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給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質生活和閑暇時間,給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人類社會是一個不斷從低級走向高級的自然歷史過程,最終要實現共產主義。這個未來理想社會,“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從社會主義走向共產主義的過程,就是逐步把可能性變成現實性,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歷史性飛躍。這一飛躍表明,中華民族迎來了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偉大實踐的光明前景。
新中國建立以后,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歷史性飛躍。這一飛躍表明,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建設的偉大思想在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改革開放一開始,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實現了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的歷史性飛躍。這一飛躍表明,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在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歷史性飛躍。這一飛躍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形成了一整套社會建設的理論觀點和思想體系,把馬克思主義社會建設思想推進到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集中體現在馬克思主義未來理想社會的構想上。一是繼承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立場。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并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指出“時代是出卷入,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這充分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體現了人民至上、為人民服務的鮮明政治立場。二是繼承社會公平正義思想,堅持貫徹社會保障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馬克思、恩格斯設想,在未來社會中,“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還提出,恩格斯闡明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社會應該“給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給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質生活和閑暇時間,給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指出“進一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通過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眾各方面權益”,“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提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說明,習總書記在社會建設思想上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追求。
在全面踐行馬克思主義社會建設思想的同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全面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社會建設思想。一是這一發展體現在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觀點,從各個方面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鮮明地提出,深刻認識民生建設和社會治理的重大意義,落實以民為本、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等等。二是這一發展體現在緊密聯系、相互貫通,形成了系統的社會建設思想理論體系。習近平總書記系統論述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把做好就業工作擺到更加突出位置,多渠道創造就業崗位;建設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系;切實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著力建設平安中國;堅持國家總體安全觀,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等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系統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建設的理論,是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最新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最新貢獻。可以說,在這一思想引領下,社會主義社會建設思想在新時代的中國不斷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