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洋
養殖業的最大困擾之一就是動物疾病的防治問題,動物疾病分類復雜,難以估計,一定發生具有范圍廣,影響大的問題,動物疾病防治工作一直都是各類養殖場的工作重點。針對養豬場來講,口蹄疫是養豬場面臨最大的問題,尤其是近年來口蹄疫這種疾病肆虐,給部分養豬場帶來極大地損失,同時,對于人們的食品安全也產生了較大威脅。雖然目前我國對于口蹄疫的防治和治療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這種動物疾病仍然具有較大威脅,本文將針對此具體分析探討,為口蹄疫的防治提供參考。
一、 口蹄疫分析
1. 口蹄疫病原分析
口蹄疫是由FMD病毒引起的急性、熱性、烈性高傳染性且可遠距離傳播的動物疫病,其病毒變異性極強,且病原體對外界具有極強的抵抗性,這種病毒對目前我國養殖業造成巨大威脅,尤其是對我國養豬業造成了極大傷害。
2. 口蹄疫特點
首先,根據病毒傳播特點及動物自身免疫特點,口蹄疫的主要侵害對象就是豬、牛、羊偶蹄動物對口蹄疫病毒極其敏感,一旦感染即會發病,而感染呈低齡化分布,成年育肥豬越容易感染這種病毒,特別春冬季多發,而且死亡率極高。
其次,口蹄疫的傳播一般以病豬為傳染源,一旦豬感染了這種病毒,會在感染的24小時—48小時向外排毒,尤其是病豬的口、蹄以臨床癥狀水泡為形式排毒,此外,對于治療處于康復期的豬,如不能加以合理保護,復發后會成為更嚴重的傳染源。
3、傳潘途徑較多:除了在發病期的病豬通過口、蹄傳染外,還可以通過消化道、生殖道、呼吸道以及傷口感染,以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的方式進行感染,而且具有傳播廣泛的特點,一旦爆發,如不能科學加以控制,整個養豬場都會面臨全部感染的風險,對于養豬戶來講可謂是毀滅性打擊,對整個養豬業來講存在巨大的隱患。
二、 口蹄疫防治與控制措施
1. 控制傳染源
口蹄疫的爆發主要原因在對于傳染源的控制,養豬戶要盡量自繁自養,減少疫病的外入,在引進種豬時,要確保種豬質量,沒有疫病,對種豬先進行嚴格的隔離和觀察,保證沒有問題之后再進行種豬配種,同時,對于種豬的引進時間也要合理控制,避免在疫病高發期引進種豬,減少發生疫病風險。
同時,要定期對養殖場進行專門的清潔消毒,限制外來人員和車輛進入,最大限度控制外來病毒入侵,任何來往人員和車輛都要消毒出入,對于冬季疫病爆發時期,要禁止外人進入,設立隔離區域,可以通過種植樹被作為天然屏障,與外界隔離,最大限度的保證養豬場環境安全。
2. 切斷傳播途徑
首先,建立人、豬分離區,飼養人員生活區與豬飼養區要有一定的距離,完全將人與豬的生活區域隔開,避免病毒的傳播和衛生安全,同時,也是對飼養人員的合理保護。
其次,要制定養豬場定期消毒制度,保證養豬區域的衛生,切斷疫病傳播途徑,同時,要求飼養人員要做好對豬的觀察,及時發現疫病,及時處理,避免擴大傳播范圍,將影響控制到最小。由于口蹄疫這種動物疾病傳播性極強,即使在最好的疫苗,在疫病爆發的嚴重傳播期間,作用也是微乎其微,這種情況下更應該加強對于養豬場的消毒工作。
此外,消毒時應將全部豬趕出,停留在空地,對養豬區域進行徹底消毒,同時,對豬本身也應進行消毒處理,豬舍消毒后空置5—7天后再將豬放入,有利于防治口蹄疫病毒而發生和傳播。
3. 保護傳播對象
首先,養豬場飼養人員要重視豬的飼養工作,對豬的日常飼料配比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豬進行科學配比,提高豬自身的免疫力,同時,合理的消毒和打掃保證豬舍衛生,盡量為豬的生存提高相對好的環境,保證豬群健康,提高豬群免疫力。
其次,要做好疫苗的接種工作,這對于養豬場來講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除了口蹄疫,豬的傳染疾病有上百種,合理及時的接種疫苗有利益提高豬的免疫力,保證不受病毒感染和入侵,做好相應接種記錄,切不可有任何遺漏,保證工作的細致謹慎。
隨著人們水平的提高,豬肉已經成為日常餐桌不可或缺的一種食材,因此,養豬業的發展也是時代潮流的必然,而養豬業發展最大的阻礙就是口蹄疫這種傳播性極強的疫病,國家在對這一方面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視,不斷提高科研水平,大力采取措施,為我國養豬業的發展保駕護航,同時,為人們的食品安全也是不斷助力,保證我國國民的身體素質。
(作者單位:637376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小元鄉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