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明
羅非魚的養殖最主要是的是減少病害問題的出現,否則會嚴重影響到羅非魚的成活率以及養殖質量。從大量的調查報告中可以看出,很多羅非魚已經出現了死亡的現象。這是養殖業的一大損失。從羅非魚死亡的主要原因上進行分析,更多地是由于病害防治方法不科學,技術應用不到位等現象造成。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生態環境的改善程度不高,羅非魚體的抵抗能力較低等等。接下來,筆者就從羅非魚病害防治技術方面進行細致探討。
1.生態環境的改善
羅非魚的生存需要以科學的生態環境為基礎,生態環境的改善程度高低是影響羅非魚病害防治工作的關鍵環節。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工作:
1.1飼養人員要每天都對羅非魚飼養魚塘進行清洗,如果池塘當中的淤泥過多,需要生石灰來對其進行消除。在實際的養殖工作中,如果養殖條件允許,飼養人員可以將池塘當中的水體排干,然后用清理工具進行清除,這種清除方式十分有效。
1.2羅非魚飼養池塘中的水體要按時進行更換。在注水的過程中需要適當地提升水體的總量。這是保證池塘水質達到一定清潔程度的重要方式。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減少池塘有害物質的產生。需要注意的是換水的次數與數量不能太多,要根據季節的變化以及羅非魚的生長特點決定。
1.3為了提升池塘水體的水質,養殖人員應該加入適當的改良劑。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做好池塘底部的清潔工作。但是,改良劑的數量并不是越多越好,需要根據池塘水體的特點來適當加入。
1.4根據季節的變化特點,養殖人員需要利用增氧設備來對羅非魚養殖池塘的氧氣進行補充,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氧債,同時促進水體內氧氣的均衡分布。
2.提升羅非魚本身的抗病能力
除了改善羅非魚養殖環境之外,增強羅非魚魚體本身的抗病能力也是提升羅非魚成活率的重要環節。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
2.1養殖人員要根據養殖技術的應用現狀來制定科學合理地生產計劃指標,羅非魚的養殖要根據養殖人員所制定的生產指標來進行,以其作為重要的依據,提升管理工作的科學性。
2.2對于羅非魚的吃食上要格外謹慎。養殖人員要保證羅非魚魚食的充足,同時達到營養均衡。在投散魚食時要盡量減少對池塘水質造成破壞,另外,減少資源的浪費問題。羅非魚飼料的新鮮程度也是影響羅非魚抗病能力的重要環節,養殖人員要加強關注。
2.3羅非魚日常的管理工作要做到位,包括對池塘的檢查、清潔工作、對水質的監測以及對魚體生長狀態的管理等等,按照工作計劃來進行,提升魚體的抗病能力,進而提升羅非魚的養殖質量。
3.控制羅非魚病原體
3.1對魚體進行消毒處理。在羅非魚養殖工作中,消毒工作要實現全面性,無論魚苗的個體健壯與否,都需要進行消毒處理。在消毒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病原體。將消毒之后的羅非魚放入到池塘當中不僅可以防止病原體的計生,還可以提升魚體自身的抵抗力。另外,在對魚體進行消毒之前,做好病原體的檢測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養殖人員可以根據病原體的種類來采用相關的藥物,這是對羅非魚病原體進行控制的有效方式。
3.2羅非魚的養殖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相關的養殖器具。這些器具可能會成為病原體傳播的重要媒介。從多數羅非魚養殖工作中可以看出,養殖器具引發病害的問題數量較多,因此為了對羅非魚病原體進行控制,養殖人員要對養殖過程中所用的器具進行消毒處理。其中比較常見的消毒方式是運用84消毒液或者是高錳酸鉀消毒液來進行消毒,這樣才能有效地降低病原體的傳播概率。
3.3由于病原體會計生在池塘的水體當中,因此,對水體進行消毒也是必不可少的。對水體進行消毒需要按照科學的時間來進行。通常情況下,在不影響羅非魚養殖的情況下,每隔十天到十五天的時間進行一次消毒即可。在消毒的過程中可以直接采用生石灰水,將其溶解之后均勻地撒到水體當中,這樣不僅可以對水體進行消毒,還能給羅非魚營造相對清潔的生存環境。
4.提升養殖人員技術水平
養殖人員的養殖技術與羅非魚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密切相關。養殖企業或個人應該選擇養殖技術高超的養殖人員。只有技術人員熟悉羅非魚的生長條件,對養殖工作的各方面細節都能明確掌握才能從事養殖工作。另外,可以對養殖人員進行定期地培訓,落實養殖責任制度。這樣養殖人員才能將自身的技能和本領應用到羅非魚的養殖工作中,對病害進行進行防治,保證羅非魚的養殖質量。
總而言之,羅非魚的養殖是一項難度較大的工作,養殖人員要提升自身的養殖技術,對養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同時采取科學的方式進行解決。從羅非魚病害防治方面入手,對養殖生態環境、池塘水體、羅非魚魚體以及其他方面進行細致地研究。以提升養殖工作的效率,進而促進我國養殖業的高效發展。
(作者單位:525000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水產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