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霞
玉米作為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錦州地區(qū)的種植范圍非常廣,這就難免會在種植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給農民朋友帶來困擾。通過調查分析,近幾年來,在錦州地區(qū)的玉米種植過程中,玉米禿尖問題尤為嚴重,已經嚴重影響到產量,據統計,玉米禿尖造成的減產已經達到了15%以上,所以,針對此現象,筆者從實踐出發(fā),研究出玉米禿尖的主要原因,并總結出及時防止的措施,以期供農民朋友參考。
1.主要原因
1.1雄穗對雌穗的抑制
玉米的頂芽經過發(fā)育之后成為雄穗,其整個生長過程較為良好,并且發(fā)育速度較快,分化時間上來看要比雌穗早8天左右。腋芽經過發(fā)育之后成為雌穗,但是發(fā)育比較晚,并且速度較慢,整個發(fā)育過程中如果受到外界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的話,將會受到雄穗的抑制。比如在整株營養(yǎng)不夠充分的時候,雄穗將會把大部分的養(yǎng)分吸收走,抑制雌穗正常吸收養(yǎng)分,造成雌穗吸收不到所需養(yǎng)分,最終因為營養(yǎng)不良而產生禿尖。
1.2營養(yǎng)不足
玉米在生長過程中,如果雌穗在分化的時候得不到充足的營養(yǎng),或者在抽穗的時候遇到大風或者降雨等惡劣天氣,將會直接影響植株的正常光合作用,并且無法保留有機物質,在這種情況下,雌穗一直處在營養(yǎng)不良的狀態(tài),最終致使禿尖。
1.3礦物質營養(yǎng)供應過多
如果玉米在正常生長的時候,對其額外供應礦物質,將會造成營養(yǎng)過于充分,導致已經超出了玉米自身對營養(yǎng)的承受能力,最終影響其漲勢,形成禿尖。
1.4施肥不合理
將同一密度的兩處玉米地塊做比較,施肥少的地塊中玉米禿尖的現象比施肥多的禿尖現象更為嚴重,因為如果肥力太小的話,玉米都會爭先恐后的吸收養(yǎng)分,造成很多根本都吸收不到所需的養(yǎng)分,所以會形成很多禿尖。另外,跟所施的肥料也是有關系的,對玉米僅施用一種肥料的地塊中禿尖率要遠遠大于施配方肥的禿尖率。因此造成玉米禿尖跟所施肥料是否合理有著直接的關系。
1.5高溫干旱
玉米的生長過程當中有很多時候是急需供應水分最大化的,比如在喇叭口到抽穗這個時間段內,是玉米最需要水分的時期,如果這個時期水分供應不足的話,將會造成雄穗無法正常開花,并且會直接影響到雌穗的花絲,直接造成提前抽穗或者延遲抽絲,這種情況一旦發(fā)生,將會嚴重降低花粉的生命力,并且加快花粉枯萎的速度,造成無法正常授粉而出現禿尖。
2.防止措施
2.1削弱頂端優(yōu)勢
在玉米生產上采用的去雄技術能有效削弱其頂端優(yōu)勢,以減少雄穗對雌穗的抑制。因此,調整養(yǎng)分的合理分配,可以有效地避免禿尖。去雄方法是:在雄穗露尖之前,隔行或隔株將雄穗拔出(留地邊三行和地頭3米不去雄),切忌損壞功能葉。去雄后,全田玉米雄雌比例為1:3。授粉結束后,再將剩余的雄穗抽掉,以減少養(yǎng)分的消耗,有利于提高粒重,減少禿尖。據試驗,去雄能增產10%以上。
2.2合理密植
大部分品種在種植密度上都有一定的標準,行距控制在60厘米左右,株間距控制在33厘米左右,前后誤差不得超過1厘米,并且每公頃的留苗在43000-60000株之間,不得低于最小數,也不能超過最大數。如果是豎葉緊湊型的品種,則行距應該控制為80厘米,株間距控制為10厘米,并且每公頃的留苗最好為75000株左右,這種比較大的行距可以保證通風,并且透光性強,可以保證其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為玉米營造出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從而有效降低了禿尖率。
2.3葉面噴施鋅肥
據實驗在拔節(jié)期即6~8片葉時用2%濃度的硫酸鋅肥液,進行葉面噴施,可以有效地防止禿尖,使玉米增產22.3%,百粒重增加1.03g。
2.4實行葉齡施肥
玉米從拔節(jié)到果穗吐絲受精為孕穗階段,是生長發(fā)育最旺盛的時期,此期養(yǎng)分供應充足,能減少禿尖。按葉齡施肥的具體原則是:當葉齡指數達30%前(即5葉展開時),普施有機肥,全部追施磷、鉀肥;葉齡指數達30 %—35%即5—6葉展開時,追肥數量占氮肥總量的60%;葉齡指數達60%—70%即12—13片葉展開時,追余下40%的氮肥。
2.5澆抽雄開花水
玉米在抽雄之前的半個月左右對水是特別敏感的,如果這個時期土壤比較干旱的話,則需要盡快澆水,促進果穗發(fā)育,縮短雄、雌花的間隔,這樣可以保證正常授粉,減少禿尖,據研究,抽雄期晝夜每公頃耗水量75立方米,若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間最大持水量的80%,就應立即澆水。
2.6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在玉米絲吐齊1~5天進行,上午8~11時露水干后采用拉繩法,或搖株法人工授粉,每隔兩天進行一次,授3次即可滿足授粉,提高結實率和減少禿尖。
(作者單位:121000國營錦州北山農工商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