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超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是我們物理教師需要時刻關注的話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遵照傳統的模式走陳舊的教學路線往往不能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而應用“三變五步”教學模式確實達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就什么是“三變五步”教學模式,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等問題進行闡述。
關鍵詞:三變五步;探索能力
“三變五步”教學立足于更新教學思想來解決具體教法問題,是教學思想與教學方法的結合。“三變”是指變思想、變時間、變形式。在此基礎之上,提出高效教學的“五個步驟”:自主思考,大膽探究,發現規律,得出結論,鞏固提升。它以學生的自學信息反饋為依據,以師生活動為載體,以發現問題、自我探究為主線,以學生的多種能力的養成為目標,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和學習策略教育,有效地弘揚了學生的主體性,體現了現代教育的特征。下面談談在物理教學中如何應用“三變五步”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1創設物理情景、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
物理學研究始于問題,提出問題對物理學研究來說意義重大,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李政道說:“對于科研工作者來說,最重要的是自己會不會提出正確的問題”,而物理學家海森堡則說:“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于解決了問題的大半”。一個人一旦向自己提出了某個問題,產生解決它的欲望,形成了“問題意識”,就能夠更敏銳地感受和覺察與該問題有關的信息,提高對無關信息的抗干擾能力。問題使人的注意力具有明顯的指向性與選擇性,對持續進行有目標的思維、探索活動形式具有顯著的激勵功能。
中學階段的學生對于物理教材要求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往往不能自覺的產生探索欲望,或者不能進行嚴密的科學探索。在這種時候,教師要及時的提出科學、嚴密有利于引導學生進行的思維活動的問題。比如,在講《電容,電容器》這節課時學生對于電容這個概念很難理解,單純的講電容這個概念學生會覺得枯燥抽象、難于理解。我就從另一角度提出問題“容器的裝水量與水面高度、容器底面積什么關系?再和電容器的相應量對比能總結出什么?”學生通過分析對比就能很形象地把概念弄懂,從而是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學生在學電流時,對于“電流是由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的”這句話往往理解不深。我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幾個燈泡串聯在電路中,閉合開關的瞬間,幾個燈泡同時亮了。看來電流的形成是相當快的。有些同學從這里得出結論:電子定向移動的速度一定也相當快。這種想法對嗎?”提出這樣的問題之后學生就會在腦中產生了疑問,從而會產生探索這一問題的強烈欲望。
2一題多思、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
引導學生把物理學的一些研究方法和創新思維相結合。早在伽俐略時代就已形成了把科學實驗、數學推理和邏輯思維有機而巧妙地相結合的物理學研究方法。這一方法是符合辯證唯物論和認識論原理的,因而也符合創新的一般原理。比如,在學習測量時,先給大家講了一個例子:一個科學家走進工廠,拿起一個燈泡問身邊的大學生燈泡體積怎么算?大學生立即動手并運用復雜的數學知識開始計算燈泡的體積。科學家見狀說,不用這么復雜,給我一個盛水的容器就可以了。實際上燈泡排開水的體積就是燈泡的體積,這里科學家用的就是創造性思維。
用發散思維則可以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思等。如學習“阿基米德原理”后,可以思考:某容器中盛了一定量的水,水面上浮著一塊冰。(1)如果冰熔化后水面怎樣變化?(2)若冰塊中包有一實心鐵塊,冰熔化后水面如何變化?(3)若此冰塊較大,下部對容器底有壓力,則冰熔化后水面如何變化?(4)往水中加足夠多的食鹽,冰熔化后,液面如何變化?在鍛煉學生創新思維的同時,也加深了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發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熱情,教師就不能只拘泥于課本,必須從課本中走出來。教師要引導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鼓勵學生異想天開,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在講到電路圖的相關知識時,我從《故事會》上看到這樣一個題目:有兩間密封的屋子,第一個屋子有三盞燈,第二間屋子有三個開關,每個開關能控制一盞燈。要求每間屋子只能進去一次,讓你判斷出哪一個開關控制著哪一盞燈。不少同學立即拿筆畫電路圖看電路時怎樣連接的,這種想法就是受了思維定勢的影響,這樣是無論如何也解決不出這道問題的。正確答案是:先去有開關的屋子打開一個開關讓一個燈亮幾分鐘,然后關閉接著打開第二個開關,再去第二間屋子,摸燈泡發熱的則由第一個開關控制,亮的則由第二個開關控制,不發光的由第三只開關控制。提出這樣的問題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了學生對問題的探索興趣。
3交流探討、總結歸納,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交流探討、總結歸納就是整理與發展,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和方法體系。物理課堂教學中的發展是指知識和能力的生長,即在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背景下,及時發現知識和能力發展的探索點,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對知識進行重新認知,或對實驗及裝置提出改革方案,或將物理知識和社會生產、生活實際相互聯系,進行一些社會調查,寫出有關專題報告或小論文等,從而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探索能力。
總之,探索能力是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重要要求,各種教學都應該重視探索能力的培養,而對于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物理教學更不可忽視培養這方面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袁金華.課堂教學論.江蘇教育出版社.
[2]《中小學教師視野中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學習導引.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3]李友興.基于網絡環境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
[4]閻金鐸,田世昆.中學物理教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
[5]李森,于澤元.對探究教學幾個理論問題的認識.教育研究,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