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巖
合玉29(原代號合301)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佳木斯分院以合選08為母本,合選07為父本,雜交育成的優質高產玉米新品種,2017年初通過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推廣。
1、特征特性
普通玉米品種。幼苗期第一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莖綠色;株高280厘米,穗位高100厘米,果穗圓筒型,穗軸紅色,成株可見葉片數18片,穗長20.4厘米,穗粗5.2厘米,穗行數14~18行,籽粒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8.6克。品質分析結果:容重729~774克/升,粗淀粉73.18%~74.81%,粗蛋白8.91%~10.43%,粗脂肪3.56%~4.19%。接種鑒定結果:中抗大斑病,絲黑穗病發病率3%~15%。在適應區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數為125天左右,需≥10℃活動積溫2500℃左右。
2、選地、選茬與耕翻整地。
玉米根系發達,適應性強,對土壤種類的要求不嚴格,肥地、瘦地均可種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從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養分,故要選擇地勢較平坦,土層深厚、質地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較好的旱地(田)或緩坡地,才能獲得較高的產量。應選擇大豆、馬鈴薯等茬口。耕翻整地應在秋收后進行,這樣經過冬春凍融交替,有利于促進土壤熟化,改善土壤物理性狀;有利于積蓄雨雪,提高蓄水保墑能力;有利于凍死蟲蛹,減輕蟲害。耕翻整地深度25-35cm為宜,翻耙結合,做到無漏耕,無立垡,無坷垃,翻后耙耢,及時起壟鎮壓,壟距70cm。
3、合理施肥,配方施肥
基肥的作用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狀,疏松土壤,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動,及時供應苗期的養份,促進根系發育,為培育壯苗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基肥應以遲效肥料與速效肥料配合,化肥與有機肥肥配合施用,肥效時間長,為豐產夯實基礎。每公頃施腐熟的有機肥25t,結合整地一次施入。根據該品種需肥特點和土壤化驗結果配方施肥,每公頃施磷酸二銨225kg,硫酸鉀60kg做底肥施入,拔節期每公頃追施尿素300kg。
4、適時播種
播前精選種子,播種前5-7d選晴朗天氣,將玉米種子攤薄,連續翻曬2-3d,當耕層5cm處地溫穩定通過7℃時即可搶墑播種,播種前1d用玉米種衣劑按藥種1:70-75比例進行種子包衣,陰干后待播,壟上機械精量點播,播深3-5cm,播后鎮壓。公頃播種量25-35kg左右,保苗6萬株左右。
5、田間管理
5.1化學除草
播后3-5d,公頃用90%乙草胺1700-1950ml加38%阿特拉津2000-2500ml對水450kg噴霧,進行土壤封閉滅草。玉米苗后3-5葉期,闊葉雜草2-4葉期,每公頃4%玉農樂900ml加38%阿特拉津1500ml對水300kg噴霧。
5.2田間管理
5.2.1苗期管理
查苗補苗:玉米出苗后必須及時查苗補苗。補苗方法:補播種(浸種催芽后播種),移苗補栽(移栽后澆足定根水)。無論是補播種或移苗都必須在3葉前完成;間苗定苗:為防止幼苗相互擁擠,爭光爭肥,浪費養分和水分,玉米長到3~4葉必須及時分次間苗。間苗應間密留稀,間小留大,間弱留強,間病留健,一般4~5葉定苗; 防治蟲害:苗期的主要蟲害有地老虎、粘蟲等。防治地老虎可用50%巴丹可濕性粉劑拌炒香的米糠或麥麩(1∶50)撒于玉米地中誘殺幼蟲。粘蟲可用甲敵粉2.5千克加細土15千克制成毒土,撒施玉米心葉內
5.2.2穗期管理
科學排灌:玉米穗期需水量大,對水份極為敏感。這一時期若干旱、應及時灌水,使土壤持水量保持在70%~80%,若降雨過多,土壤水份過量,應及時排水防澇;防治病蟲害:穗期主要蟲害是玉米螟,危害葉片,莖桿及雄穗,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發生玉米螟每公頃可用10%安綠寶乳油250-300ml,對水噴霧防治。或放赤眼蜂卵卡進行防治,每公頃一般放30片左右,卵卡高度距地面1米為宜。大、小斑病的防治可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每隔7天噴施1次,連續2~3次。隔行去雄:在玉米剛剛抽雄時,隔一行去一行或隔一株去一株雄穗,全田去雄二分之一,有利于田間通風透光,節省養分,減少蟲害,可增產5%~8%。去雄的方法是:當雄穗從頂葉抽出1/3或1/2。在散粉前,隔行或隔株及時將雄穗拔除。最好將先抽雄的植株或弱株,蟲株的雄花去掉,但地邊幾行不要去雄,以免影響授粉,去雄時切忌損傷頂端葉片,更不能砍掉果穗以上的莖葉,否則造成減產。
6 適時收獲
玉米成熟期可分為乳熟期、蠟熟期和完熟期三個時期。完熟期籽粒達到生理成熟,體積最大,干重最高,此時適時收獲可以獲得最高的經濟產量。收獲的果穗經晾曬后脫粒清選入庫。一般籽粒水分要低于16%才可安全貯藏。貯藏庫房應干燥通風并經常檢查,以防止蟲蛀、鼠害和霉變。
(作者單位:156200 黑龍江省綏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