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剛 趙永儷
單縣位于蘇魯豫皖四省八縣交匯處,自古以來就有四省通衢、中原鎖鑰之稱,境內北部有濟寧機場,西部有菏澤機場,東部有徐州機場,棗曹高速、菏蕩高速貫穿全境,縣鄉間有高標準的公路交通,村村通公路工程覆蓋到了農村的角角落落,高度發達的交通條件為農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單縣境內氣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適中,黃河故道貫穿于單縣南部,肥沃的土地適于山藥、蘆筍等特色農作物的生長,與黃河故道毗鄰的江北西湖、故道明珠——浮龍湖,浮龍湖東西長10公里,南北長2.5公里,浮龍湖保護區包括浮龍湖休閑度假區和月亮灣水庫兩個部分,湖面波光粼粼、蘆葦飄蕩,在涵養水分,調節區域濕度方面發揮了顯著的作用。
得天獨厚的環境造就了單縣農業的快速發展,以西紅柿、羅漢參、青山羊為代表的單縣三寶馳名中外。尤其是西紅柿育繁推工程的實施,抗TY西紅柿在單縣大面積種植,給廣大農民群眾帶來了較高的實惠,在農業精準扶貧方面發揮到了較大的作用。依托單縣獨特的資源優勢,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單縣成功創建了山東省西紅柿農業示范園區。憑助自身農業特色示范園區的優勢,積極培育農業實用人才,堅持項目、人才一體化推進戰略,走出了一條農業特色示范園區與農業實用人才相得益彰之路,為條件較為相似的縣區提供了有益的借鑒。該園區的成功創建是項目、技術、人才的合力的結果,其中較為重要的因素是廣大農業實用人才,具體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綜合功能分區的具體實踐者
單縣西紅柿省級農業示范園區包括育種區、種植區和加工區等系列功能分區,在每個分區內都有著較為設置合理的系統管理,育種區主要以單縣番茄研究所為主導,借助產學研合作的技術優勢,由江蘇農業科學院的技術為支撐,廣泛開展抗TY的西紅柿育種技術攻關。在功能分區的設置過程中,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層一線,廣泛開展實地調研,對功能分區的可行性形成可行性分析報告,在分析報告的基礎上進行小范圍的實驗,積累相關的數據和經驗,對條件成熟的方案,進行細化提升,形成最佳的功能分區的基礎性規劃,為農業產業園區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核心技術攻關的具體操作者
西紅柿在重茬種植的過程中,易出現苗體較小、苗體孱弱的現象,嚴重影響了西紅柿的質量,造成了農戶對西紅柿種植積極性的降低。面對這一技術難題,單縣農業科研人員成立了單縣西紅柿研究所,聯合江蘇省農科院的專家教授,聯合進行技術攻關,江蘇省農科院通過集成高校專家資源的優勢,與縣域農業實用人才在技術、方案等方面開展對接,針對西紅柿種植過程中的技術難題,逐項進行解決。農業實用人才扎根于一線,對西紅柿的實際發生的問題有著較為深刻地了解,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技術攻關過程中,發揮著基礎數據的采集,核心技術的開發等作用。開發過程中經歷著一次次的整合與探索,成功的開發出適合魯西南地質的西紅柿品種,為特色產業園的發展破解了技術難題。
3.產業鏈條延展的具體落實者
西紅柿是單縣三寶之一,以其肉多果美著稱于魯西南大地。單純的種植其產品附加值較低,該產業的功效沒有能夠發揮,為了形成獨特的產業鏈條。一批農業實用人才積極參與西紅柿產業鏈條的延展與開發,形成了以西紅柿果醬、番茄干、西紅柿面膜等深加工為基礎的農業產業鏈條,縣域的農民收入有了較大的提升。在魯西南的大地上,一大批高標準的自動化種植大棚拔地而起,一棚棚抗病毒西紅柿秧苗茁壯成長,一筐筐高品質西紅柿采摘完成,一條條自動化加工生產線順利開工,完整的產業鏈條在農業實用人才的大力推動下得到了落實。
4.產業政策的積極推動者
魯西南西紅柿產業園區的發展得益于縣委、縣政府的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如果沒有縣委、縣政府在產業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西紅柿產業園區就難以得到高效快速的發展。其中就包括農村實用人才對農戶的技術培訓,為了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單縣農業局組織了一批中高級農業專家深入田間地頭,與農戶進行技術交流,開展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抗病毒新品種開發等工作,為西紅柿的大面積推廣保駕護航,實現了種植技術的全覆蓋。同時,對于用于扶貧開發的高標準大棚,縣鄉政府給予了資金政策方面的全方位幫扶,產業政策的落實是產業發展的根基,在根基的塑造中農業實用人才發揮了較大的作用。
優質西紅柿輻射周邊2000個番茄種植戶,提高畝產量,減少種植成本。既提高了土地單位面積的利用率和產出率,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為農村經濟增長找到新的切入點,對確保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將進一步擴大項目區優良抗病毒無公害番茄的種植規模,帶動農戶走專業化、科學化,增加項目區種植業在農業產值中的比重。該項目將增加項目區就業率,有效轉移和消化農村剩余勞動力。為農戶連接市場發揮了橋梁作用,既幫助廣大農民克服了因無技術難以應對市場的困難,通過培訓和提高農民的種植技術,轉變農民的生產觀念和勞動方式,使合作社的產業化經營充滿生機與活力。可促進我市番茄種植業的發展,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保證國家農產品的安全;項目基地的建設,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而且為社會提供優良番茄苗子,豐富了市場繁榮了當地經濟。農民收入的增加帶來農村市場需求增加,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黨的政策更加深入人心,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極大的促進了社會穩定,具備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同時,也有利于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縮小城鄉差距,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作者單位:274300單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