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楠
摘要:聲樂教師是學生獲得正確的歌唱技術,分析、理解和表達聲樂作品的傳播者與示范者,既能演唱聲樂作品,又能鑒別不同唱法,不同嗓音,還要有較強的教學能力。本文以演唱能力、聲樂教學能力、音樂文化素養、良好的道德品質等方面加以論述,其目的在于強調聲樂教師基本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本文強調指出,聲樂教師只有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錘煉,深入拓展藝術視野,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聲樂教師。
關鍵詞:演唱能力;教學能力;音樂文化素養;道德品質
一、具備扎實的演唱能力
首先,自己能唱。著名華裔聲樂教授趙伯梅說:“聲樂教師不一定是歌唱家,但必須是接受過正規訓練的歌者……”。歌唱技能是靠不斷的體驗,感受積累起來的,聲樂教師能唱,說明他(她)們對歌唱的呼吸、發聲、共鳴的感受基本已經成熟和穩定,發聲技巧的運用全面自如,一張嘴就有正確的歌唱感覺。
其次,要有較強的范唱能力。范唱是指聲樂教師根據教學需要,用現場真實的聲音效果為學生演示。教師的范唱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歌唱技術的示范。聲樂教學要用大量時間來解決學生發聲的技術問題,其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聲樂教學一方面靠啟發、誘導,另一方面靠模仿,教師的示范準確、形象、學生模仿就直觀。二是作品演唱示范。不同的作品演唱方法是不相同的,從發聲特點看,唱法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即美聲、民族、流行,但具體到每首作品,又有不同的演唱方法。若教師的示范不注重這些藝術特點,教學就不能獲得很大效果。
二、有良好的聽辯能力
良好的聽辯能力是聲樂教師基本功的主要部分,聲樂是聽覺的藝術,聲樂教師除了要有豐富的歌唱實踐經驗外,還要運用自己的耳朵作為標準,正確辨別學生聲音的正誤,并在教學中向正確的方向調整學生的聲音狀態,積累熟練的發聲技術,也要為學生樹立正確的聲音觀念,還要培養學生具有歌唱的“耳朵”。教師良好的聽力來自規范、系統的聲樂訓練和歌唱經驗,若沒有好的聽力,就不具備對學生嗓音有正確的判斷,也無法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這種聽辯能力包括兩方面,一是聽出聲音的正誤;二是聽出嗓音的潛質。因此,聲樂教師要多聽,對各種類型的聲音,不同聲部,不同唱法都要涉及,通過聽辯找出不同聲音的問題,以確定學生訓練方向。
三、具備一定的聲樂教學能力
聲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科學的歌唱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聲樂教學是科學性和特殊性為一體的學科,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生理學、心理學的科學原理,根據呼吸、發聲、共鳴、咬字吐字等基本規律,掌握歌唱技能,體現聲樂教學的科學共性。同時,聲樂教學是經驗科學,教師在判斷解決學生嗓音特點,主要依靠經驗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
首先,聲樂教師所面對的是若干不同資質的學生,每位學生嗓音都具不同的特點,教師要針對不同嗓音條件的學生因材施教。如:同是女高音,有的學生音色基本統一,但真聲少、聲音虛,要用真聲音色彩較多的母音練習,而真聲較多的學生,在中、低聲區常出現小“坎”,聲音不統一,中高聲區過渡難度大,就要用假聲帶真聲,從高往低唱的方法解決。聲樂教師的經驗和方法并不能只適合其中的某個學生,某種嗓音或某種唱法,而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嗓音特點,實施有效的教學方法。
其次,教師所面對的是不同程度學生,教學也要有差別和針對性。有的學生沒基礎,就要考慮從基礎的訓練開始教學。從不同角度去驗證并找出學生優勢作為出發點,按科學合理的路子進行教學。而對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則要考慮從個性和可塑性方向發展。
再次,學生掌握科學發聲方法,只體現了歌唱的共性,要達到真正意義的歌唱就要有自己的特色,對作品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詮釋,展現不同的演唱氣質。聲樂教學要體現特色和個性,在教學中就要保留和利用學生優點和個性,要用科學性的方法去發揮其特長優勢。
四、具備豐富的音樂文化素養
作為聲樂教師,要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音樂素養,除了掌握視唱練耳和樂理等必備的音樂基礎知識外,要熟悉中外音樂史,了解不同時期,系統學習民族民間音樂概論,不同流派,不同作曲家的作品,能分析不同時期聲樂作品的風格特征,以增強自己對聲樂作品的理解和表達,能指導學生分析處理表現聲樂作品。同時,也要了解其他姊妹藝術。如;著名歌唱家郭蘭英就會畫國畫,她畫的蘭花如她聲樂演唱藝術一樣,給人以清新淡雅之感。男高音歌唱家郁均劍不但歌唱得好,而且還寫得一手好書法。很多歌唱家不僅能唱,也能作曲,《贊歌》就是歌唱家胡松華用蒙古族音樂素材創作的,像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聲樂教師的教學水平與藝術文化修養是分不開,我國擁有眾多音樂創作人才,創作了大量優秀聲樂作品,這些作品代表不同時代風格和主題思想,教師在指導學生唱好這些作品時,就必須擁有豐厚的音樂文化素養。
五、良好的道德品質修養
要熱愛自己的工作,熱愛學生,誠心誠意地為學生服務。聲樂教學與其它學科教學有較明顯的特殊性,聲樂教師的學識、修養、道德情操,甚至言談舉止對學生都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無論在每方面都要能為學生的成長起到表率作用,要關心理解學生。不要隨便否定他們對事物的看法和分析,給學生一定時間和空間進行思考,對學生取得的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都要及時肯定和鼓勵,加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總之,聲樂教師是學生的良師,更應該是學生的益友。既要有較高專業水平的音樂文化修養,又要有謙和耐心的教學態度,良好的職業道德,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勤于總結,敢于創新。這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聲樂教師。
參考文獻:
[1]鄒長誨著.聲樂藝術心理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8.
[2]藝術教育[J].原創中國網.2007:(3).
[3]楊力崗等著.聲樂教學法.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