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劍麗
摘要:作為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語文在學生整個學習和社會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抓好語文中的閱讀訓練,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擴大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為學好其他學科打下堅實基礎,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通過閱讀優秀作品,感悟生活,體會到人間的真、善、美,從而培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要達到這一目的,語文教師應該不斷更新語文教學觀念,探索語文閱讀教學方法,認真指導學生的閱讀實踐。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訓練;方法
一、語文教師應該不斷更新教學觀念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我們要摒棄單純的把它當作一門工具學科。在語文教學中還存在一些急需改進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重“認知訓練”,輕“情感熏陶”;重“競爭”,輕“合作”;重“封閉教學”,輕“開放教學”。我們必須轉變觀念,認真研究有助于促進學生發展的新方法。
在新課改下,語文教師應當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學生為主角,自己為配角,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包括學生在課堂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中的行為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等等,努力做到知情統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是要既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又要注重培養和提高人文素養。
二、探索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教無定法,”特別是閱讀教學的方法可以說是百家爭鳴,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談點個人看法。
語文閱讀教學是具有藝術性的。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愿望,這是獲取高質量教學效果的決定因素。為了獲取高質量教學效果,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嘗試:
1.激發興趣,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作為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語文課程資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何讓學生都行動起來,關鍵是作為語文教師,能不能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要想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就必須先激發起他們的閱讀興趣。
我們可以通過講述名人故事,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名人的號召力是無窮的。針對這一點,我給學生講了許多名人博覽群書的事例。毛澤東、魯迅、巴金、冰心等人勤于讀書,善于積累,以至寫文章時“下筆如有神”的事實,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了“開卷有益”的道理。
2.突出情感因素。這是閱讀內容的情感性決定的。語言是一種工具,這是人們的共識。但是我們更應該強調語言工具的功能本質,即表情達意。以語言文字為表達形式的各類文章,特別是詩、詞、歌、賦、小說、劇本等文學作品,其中無不蘊含著作者對人、事、物的強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觀態度,無不以情動人,以情寓理,這是語文閱讀教學在教學內容上與數理化等其他學科教學的顯著區別。欲使語文閱讀教學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必須在閱讀教學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動人,教出情味。不論是教寫人的還是記事的文章,擬或是教說明文或議論文,都應該引導學生領會、體驗課文的語言形式所傳達的作者的憎愛之情,褒貶之義,使學生在情感體驗過程中理解字詞句篇的含義和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3.聯系生活,學以致用。課文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因此,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與人們交際的需要密切地聯系著。所以,閱讀教學不能為教課文而教課文,為教知識而教知識,必須緊密聯系日常生活實踐,特別是讀寫聽說活動,把課文中蘊含的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活化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一盤盤美食甘味,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學屬所需”“學以致用”,從而產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主動自覺地去獲取知識,并積極運用所學知識,發展自己的語文能力。
三、認真指導學生的閱讀實踐。
1.選擇閱讀。“人生有涯知無涯”,如果把寶貴的人生閱讀時用于漫無目標的閱讀,無疑也會收效甚微。果戈理的名著《死魂靈》中就有個名叫彼什伽秋的人物,他嗜書如命,什么書都讀。結果,由于他毫無選擇、毫無目標地閱讀,最終還是一事無成。因此,我們要指導中學生讀第一流學者寫的書,才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讀書效果。所謂的第一流的學者,是指在該學科領域里最知名、最有權威的科學家、學者。讀他們寫的書,能夠全面、準確地了解該學科領域的發展。
2.時間巧安排。中學生的學習任務是比較繁重的。除進行課堂學習、課前課后的預習、復習和完成作業外,要抽出時間讀自己有興趣的課外讀物,擴大視野,拓寬知識面,還必須巧妙地安排閱讀時間。在平時要善于利用課余之后點滴零星時間閱讀,積少成多。寫下皇皇巨著《物種起源》的生物學家達爾文說:“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時間。”在寒暑假、節假日,同學們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廣泛涉獵,大量閱讀,多讀書,讀好書。
3.展示讀書筆記,考察閱讀效果。做讀書筆記是最能反映學生課外閱讀量和閱讀效果的一種形式。每學期一次的筆記展示既可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又可以讓學生相互交流閱讀體會,共同提高。在展示中發現,學生在筆記中分類記錄了多種內容,如:作家作品簡介、妙語集錦、精彩片斷、簡短書評等,筆記中既有摘抄,也有評論,真正使學生做到“開卷有益”——積累了生活常識和經驗,獲取大量詞匯和語句,培養了語感。
4.策略之四:抒發讀后感受,培養鑒賞能力。寫讀后感是啟發學生思維,培養鑒賞能力的有效途徑。有的學生看文學作品,只追求故事情節、關心人物命運,但對于書里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行為怎么評價,卻不能獨立思考分析。對此,我有意布置學生寫這么幾篇讀后感:“我看(某一作品人物)”、“談談(某一作家)”、“有感于(某一作品)的主題”等。通過寫讀后感,學生學會了思考和分析,培養了閱讀能力和鑒賞能力。
5.續寫作品結尾,提高寫作水平。續寫結尾是開啟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寫作水平的良好方法。很多文學作品的結尾都是耐人尋味,令人遐想的。為此,我讓學生給那些作品續寫上自己認為合理的結尾,如給《項鏈》續寫,寫寫瑪蒂爾德知道真相后的反應。通過對文學作品結尾的續寫,學生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原文的基礎上寫出了精彩的結尾,對作品進行了再度創作,提高了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