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情境教學、微型學習等教學理論,開展了初中語文“微寫作”的教學策略探究。構建了新型的“微寫作”作文教學體系,開發微寫作試練場,建立微寫作素材庫,有效提升學生寫作素養,進一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關鍵詞:微寫作;文本閱讀;生活體驗
寫作教學常被邊緣化,主要問題是學生不喜歡寫作文,且習作同質化嚴重,脫離文本閱讀與生活體驗,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針對當下寫作教學的情形,本文著力于探索從文本閱讀走向生活體驗的“微寫作”新型模式。
一、 理性認識
“微寫作”是特定語境中的書面表達。學生日常寫作往往產生“不知寫什么”的困惑,而在網絡聊天時卻滔滔不絕。這意味著,寫作活動是一種情境性很強的交際行為。“微寫作”教學從文本閱讀走向現實生活,通過任務情境的參與、推動寫作行為的發生與完成,給學生創設真實的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積極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激活內心的情愫,喚起領悟的智慧。
二、 實施策略
本文嘗試把文本閱讀教學、生活情境教學與“微寫作”相結合,聚焦“怎么寫”的實踐指導,培養學生對寫作的自信與熱情,全面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
(一) 開發“微寫作”試練場,引導真實發聲
語文教材選用的文章多是文質兼美的典范之作,微寫作重塑教材寫作資源,引領學生與文本對話,立足課堂、放眼生活,積極開發整合文本閱讀資源、生活資源,尋找易于操作的“微寫作”試練場,引導學生“發聲”,讓學生在寫作中放飛思想,抒寫成長體驗及生活感懷。
1. 閱讀初體驗
微寫作語用情感試練場。在文本閱讀與微寫作整合教學中,學生對經典語段裸讀抒懷,進行仿構。教師基于學生閱讀體驗,進行微寫作指導。如《春酒》教學時設計“舌尖上的故鄉,故鄉的年文化”的仿構訓練。學生摹寫母親泡制八寶酒,肆意寫下美食年味,打年糕、蒸米粉、竹筒飯的香甜味在學生們的筆下蕩漾開來。
所謂“巧借文本成佳作”,范文提供了一個高度和標桿,模仿和借鑒也是基本的寫作方法。寫人敘事,教學目標微化,利用文本資源具體化指導學生寫作。
2. 課堂外延伸
微寫作生活體驗試練場。微寫作提倡生活意識,開發自由開放的生活試練場,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敏銳思考。筆者從最美瞬間、人事感懷兩種微寫作訓練模式,把讀寫與生活體驗結合,做真實、有思考和有意義的微寫作教學。
(1)最美瞬間,捕捉生活之真。生活中有許多剪輯畫面,需要我們用個性的構思與想象去訴說,可以是兒時泛黃的相冊,也可以是而今落寞的鋼琴一角……關注身邊熱愛生活的普通人,從閱讀中得技法,從生活中取材,捕捉生活中的真誠與善意。
(2)人事感懷,洞察生活之美。被暖心提起的小事,發現珍惜眼前的美好,把自己晾曬在快樂的現實,足以讓我們的內心豁達豐盈。筆者利用課前演講展示學生對生活的敏銳感知,運用到“微寫作”教學實踐中。
范文:每天早晨,老爸都會殘忍地把房間里的燈都打開,我這才磨磨唧唧地從床上坐起來,胡亂地抓起床頭的衣服就往身上套,出門前忽然發現褲子、衣服穿反都很正常。上學路上,河岸的小桃樹已經長得很高很高了,滿樹翠綠的枝干在火紅的夕陽下迎風招搖,仿佛是在炫耀自己無限的生機。
把文本延伸到生活,仿寫提煉,循序漸進,打開微寫作訓練視角,領略文本中、生活中天光云影的開闊,觸動文字背后的思索。
(二) 建立“微寫作”素材庫,激發創作熱情
閱讀與生活是微寫作最大的素材庫。合理整合教材及課外讀物,梳理教學內容及呈現方式,優化“微寫作”資源,幫助學生在閱讀中不斷豐富語言積累,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
1. 研討探究,認可不同聲音
學生在“微寫作”中有著自己不一樣的體驗和思考。如教學《皇帝的新裝》,學生對童話的結局做出了種種不同的推測:皇帝重用賞識唯一說出真話的小男孩,從此勤政愛民;皇帝回宮后染上風寒一病不起,百姓造反;幾經周折,兩個騙子得到嚴懲;皇帝繼續執迷不悟,騙子依舊逍遙法外……同學們發揮想象,多元解讀文本。
2. 隱筆補白,尊重閱讀期待
“許多課文在描寫、抒情中都留有一定的隱筆空白,教師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空白點,引導學生挖掘文章中言猶未盡之處,對文本中的‘留白進行補白。”補白,既有利于學生深入解讀文本內涵,促進對文本的理解與消化,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寫作熱情。學生們對于“阿長買《山海經》”的情節,做出了種種猜想:她走進書店時的忐忑,詢問老板時的蹩腳語言,形容《山海經》時的肢體語言,尋找《山海經》時的笨拙身體……
寫作是一種表達,更是一種交流,學生在研讀中發現隱筆留白并進行再創作,正是基于學生作文的現場提升。
(三) 豐富“微寫作”大講堂,實現快樂寫作
“有效的作文課堂教學教得分明、學得清楚,每一堂作文課都讓學生有所收獲,有所長進?!边@也是“微寫作”與傳統大作文的最大區別,變“習作”為“喜作”,從而真正實現快樂寫作。
1. 經典選文鑒賞,質疑思辨
微寫作教學鄭振鐸的《貓》,探究是否“冤苦了一只不能說話辯訴的動物”,通過多重對話、質疑爭鳴,導向作者更寬廣的精神世界——一個進步文人的自我審視追問。在這堂微寫作的活動設計中,學生學會了思考,在情感認知上也有了更深刻的體驗與領悟。
2. 拓展深化,鼓勵創新思維
沈從文《云南的歌會》盡顯鄉野生命的優美自在,教師示范拓展創寫小詩,學生在自由品讀中,提取妙詞佳句,開啟智慧,促成佳作。微寫作點染課堂詩意與美感,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文字的書寫中得到思維和表達的訓練,用文字抵達文字,用心靈走近心靈。
三、 探究小結
微寫作最大的成效,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寫作素養,學生寫作熱情顯著提升。其次,經過反復實踐摸索與效果檢測,寫作教學從文本閱讀走向生活鏈接,架構了微寫作教學支架,初步形成了微寫作教學實施策略,寫作指導也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優化改進?!拔懽鳌本拖耖_啟學生心智情感的那一束光,也許并不耀眼,但足以讓孩子們感受到寫作是一件快樂的事。
參考文獻:
[1]洪合民.微寫作在閱讀教學中的有機滲透[J].中學語文(教師版),2014(4).
[2]孫紹振.名作細讀(微觀分析個案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王煥英.美國語文“微型寫作”的啟示[J].中學語文教學,2007(12).
[4]鄧彤,王榮生.微型化:寫作課程范式的轉型[J].課程·教材·教法,2013(9).
[5]余文森.可以這樣教作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01.
作者簡介:
戴益華,浙江省杭州市,瓜瀝鎮坎山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