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在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中非常重要,而作文是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作文能力不僅反映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且能反映學生的表達能力,觀察和思維想象能力。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寫作能力,但是很多學生在作文寫作時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礙,本研究對于高年級學生寫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以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關鍵詞:小學生;作文;心理障礙;對策
一、 引言
對于小學生來說,作文是語文學習中比較困難的部分,多數學生會感到難以下手,存有一定的心理障礙。而學生的心理問題嚴重影響其寫作的熱情,對于作文能力的培養產生不利影響。對于語文教師來說,應該認識到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合理引導。
二、 小學生產生作文心理障礙的表現
1. 對作文的疑慮心理:很多學生在心理上就認為作文比較困難,總是懷疑自己的寫作能力,擔心自己不能夠把作文寫好。在看到作文題目的時候就給自己定下寫不好的基調,導致其無從下手。
2. 感覺到厭惡作文的心理:很多學生認為寫作文是一項活受罪的事情,對于作文很是厭煩。在不得不進行作文寫作時,總是應付老師,被動寫作,寫作時也總是憂心忡忡,悶悶不樂,導致學習的興趣下降,寫不好作文。
3. 過于自信的心理:很多學生經不起老師的表揚或者批評,總是覺得作文也就是那么回事,別人能寫好的作文,他自己也能寫好。很多學生往往因一次成功的作文沾沾自喜,失敗了會導致其心生怨念。
4. 依賴教師心理:學生表現為過于依賴教師,對于教師的指導奉為圣旨,言聽計從,但是又想要追求完美,恨不得教師給自己寫,沒有主見。
三、 小學高年級學生作文心理障礙的成因
1. 教學目標的誤區: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我們的作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在為考試而準備的,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而是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分數。因此,學生寫作的目的不是表達他們的生活、情感,而是為了獲得教師的好評,得到更好的分數。因此,學生往往對于一些寫作的技巧比較感興趣,對于作文怎么開頭、怎么結尾,表達一些什么樣的感情都要遵循一定的條框要求,運用一些寫作的竅門。學生往往對于作文寫作不感興趣,不能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2. 教師自我定位錯誤:現在雖然我們進行了一定的教學改革,但是并沒有認識到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教師還是習慣將作文題目布置下去,簡單地指導下去,規定學生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文完成之后,教室對其進行批量批閱,給予一些中肯的評語,進行打分評價。而對于小學生來說,其閱歷較淺,孩子參加的戶外活動較少。而課業繁重,對事物缺乏觀察,也沒有養成較好的閱讀和寫作的習慣。對于他們來說,這種任務式的作文練習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作文練習效果欠佳。想要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進而使其學會表達,表達好,教師就應該突破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和教材的束縛,設計一些開放性的、成功性作文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最大程度地完成訓練學生作文教學的目標。
四、 小學高年級學生作文寫作的對策探討
1. 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使學生逐步愛上寫作,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首先,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如何觀察,從身邊的人和事物入手,自由擬題,擴大寫作范圍,引導其有意識地將生活中的點滴記錄下來,鼓勵其在課堂上講給老師、同學聽,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庫。其次,指導學生養成讀書、寫日記的好習慣。引導學生通過讀書,積累一些寫作的手法以及優美的詞句,在自己的寫作中活學活用,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多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記日記,把每天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寫下自己的真實感想與感受,在日記中抒發情感。最后,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積累生活經驗,豐富其社會閱歷,更好地積累作文素材。
2. 盡可能豐富課堂內容:語文教師在講課文,掌握更多的詞句之外,還應該在作文課上教會學生一些作文的技巧。使用一些范文,側重于解讀不同文章的寫作手法,讓學生認識到寫作的方法,不同文體(如記敘文、議論文)等文章的寫作技巧方法。此外,教師還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課堂內容的拓寬,課外也要讓學生尋找跟課堂內容相關的知識,讓學生有意識地多閱讀、多觀察,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合作以及探究式的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此外,在教學課堂上,教師還應該考慮到學生的思想特點,可以運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方法,制作精美的PPT或者動畫,吸引學生注意力,使作文教學課堂內容更豐富,課堂模式更加豐富多彩,鼓勵學生走上講臺,善于表達自我,向老師、同學展示自己的風采。
3. 營造更為活潑的作文課堂氣氛:以往的教學模式過于陳舊,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因此,教師應該注意在講解作文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靈活性,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以及表達自身的感受,讓學生能夠在作文課堂上暢所欲言,發表自身的觀點見解,不表達自己心中所想,在此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豐富其寫作的素材庫。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給學生相互批改作文的權利,互相閱讀批改作文,對同學的作文做出評價,相互之間取長補短。形成合作學習模式。最后,小學生作文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實踐活動,語文課程標準明確了它的性質是練筆。是“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出來。”教師應該組織一些體驗活動,豐富課堂內容,使學生積累更多寫作素材,鍛煉寫作能力。
五、 結語
作文是反映學生的個人思維、情感以及邏輯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需要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的訓練,積累。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和聯系,不斷地積累詞匯語句和寫作技巧。同時,鼓勵學生善于表達,表達自身的真情實感,逐步提高其作文水平。
參考文獻:
[1]潘朋晶.小學高年級學生作文心理障礙的表現成因及對策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z1).
[2]文華梅.小學生作文心理障礙成因調查及對策探析[J].小學教學參考,2017(28).
[3]言春晴.小學高年級作文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其對策[J].考試周刊,2014(A2):52-52.
作者簡介:
陳燕,福建省龍海市,龍海市石碼第二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