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近幾年,隨著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教師在教學中逐漸開始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這對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其中在“小升初”期間,由于數學學科知識的邏輯性、抽象性顯著提升,這對學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就需要加強教學銜接,引導學生很好的適應初中數學知識的學習。本文主要是從學生學習習慣、思維方式以及教學方法三個方面對如何做好“小升初”數學教學銜接問題做出了詳細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小升初”;數學教學銜接;學習習慣;思維方法;教學方法
初一是學生從小學生轉換成初中生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期間學生需要充分了解和認識到從小學到初中發生的轉變,積極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以及習慣,加強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養成良好的學習興趣,實現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一、 學生學習習慣銜接
對于小學階段來說,由于學生各方面的思維還不夠成熟,認知水平較低,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仍然需要通過機械記憶來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這樣不僅僅難以將理論知識進行有效轉化,而且學生也容易忘記所掌握的知識內容。因此在初中階段數學教學中,教師就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和認識數學理論知識,引導學生找出各零散知識點之間的相關性,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體系框架,進而加深其記憶和理解,而且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重引導學生了解知識點的本質,這對加深學生記憶也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講解“同類項”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一方面需要指導學生了解同列項、合并同類項等相關內容;另一方面還需要引導學生站在多項式的角度上對同類項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或者是根據同類項相關要求來完成合并同類項運算。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將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解釋出來,幫助學生更好的記憶,并能夠更加全面的認識和理解相關理論知識。
小學生在專題總結和答題規劃方面還是存在一定的缺陷與不足,而且在小學階段對學生答題規范性的要求比較低。但是進入初中后,答題規劃要求也隨之提高,因此教師就需要提前規范,避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另外就學習方法來說,學生也應該自己開始進行改錯、總結以及歸納,不能完全依賴教師,這不僅僅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能夠提高其學習效率和質量。
二、 思維方式銜接
小學階段中所涉及的數學知識比較簡單,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也比較直接,因而在進入初中數學知識學習后,一時之間還很難很好的適應用定理證明猜想、用字母表達數等,而且也不能有效的安排學習任務,導致學習效率不高,思維方式不科學。雖然隨著學習活動的逐步開展,學習方式與習慣也會發生改變,而且也會形成深入的抽象思維,但是這一過程比較漫長,同時也存在較高的難度。如果學生心理素質差的話,那么在遇到困難和挫折之后,就會放棄,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促進其能夠很好的理解和認識相關數學方法、概念等,形成良好的思維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大部分數學知識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巧用案例,用生活中常見的事件來講解難懂的數學理論知識,這樣不僅僅能夠有效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也能夠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掌握更多數學理論知識的同時,知識面也得到有效拓展,強化其知識鏈。
比如初中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邏輯性進一步增強,就會有部分學生難以很好的理解,導致其逐漸失去興趣,因此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課外時間來制作各種形狀的幾何實物,組建幾何實物陳列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與動作能力,讓學生通過拼、剪等多種多樣的方式組建幾何實體。這樣一來,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就能夠充分激發出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也能夠將幾何知識轉化成真實存在的物體,將幾何知識具體化、形象化。
三、 教學方法銜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學習內容,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都比較直觀,通常會使用一些生動、活潑的語言。但是在升入初中之后,除了所涉及的數學知識更加抽象,而且學習內容也顯著增加,因而教師不僅僅需要向學生講解理論知識內容,同時還需要引導學生逐步形成抽象性、邏輯性思維,同時還需要加強引導學生找出各知識點之間存在的相關性,最終在腦海中構成知識體系框架,進而靈活的應用多方面知識。
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加細致的講解各知識內容,并固定方法規定,增加課堂練習次數與時間。但同時考慮到所涉及的數學知識內容比較多,所以教師還需要注重輕重緩急,著重講解重難點知識內容,適當的放慢教學速度,而對于不重要或比較簡單的知識內容可以加快速度,也可以讓學生自學。在課堂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就需要逐步規范學生的書寫格式,加強指導。這樣一來,就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完成小學升初中,最大限度的避免形成負效應。
四、 結語
總的來說,數學不僅僅是一門研究人類世界中空間形成與數量關系的學科,同時也是人類思維的創造,是一門藝術。學生在“小升初”階段中,由于受到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必然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導致其學習效率不高,學習質量差,因此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就需要提高注重,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實現兩者之間的有效銜接,引導學生很好的轉換自己的身份,注重對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充分調動,這樣就能夠實現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升,促進其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宏.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問題與對策研究[J].才智,2016(26):197.
[2]張小林,何英.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09):71-72.
[3]沈友娟.初小數學銜接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教育評論,2016(08):149-151.
[4]李磊.新課程小學與初中數學教學的銜接[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4(11):69-71.
[5]任立芬.淺談小學與初中數學教學的銜接[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2(12):50-51.
作者簡介:
包洪梅,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薛家中學。